因为刚刚经历《你是我的荣耀》密集的宣传期,记者担心他有些抗拒再聊到同样或是类似的问题。他不甚在意地摇了摇头:“当然不会啊,都可以聊,常聊常新嘛。”
再见,于途
杨洋演绎了一次“于途”的故事,又作为观众陪“于途”走了另一段路。这段时间里,他最经常被问起来的两个问题是,“拍摄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和“于途跟其他角色有什么不同?”
他的答案和之前其他采访中一样,但他强调,那是“于途”和杨洋的共同回忆里,让他最难忘的事,不管第几次都会这么答。
“就是去真正的航天所体验,真的非常震撼,不管说几次都还是很骄傲!为国家、为航天工作者们骄傲!”
在他的概念里,每个角色都不一样,这是每个角色的魅力点,也是对演员的挑战。
“于途”和杨洋的化学反应,不只是让他本人觉得有新意,也让观众们觉得新鲜。“好像‘于途’就该是杨洋这样,但杨洋又不完全是这样…”
听起来有点绕,但问题到了杨洋这里,他总结了一下自己和“于途”的相同点。
“比如说坚持,甚至有点儿‘㤘’。这个㤘不是贬义的,可以算有点固执但不偏执吧,就是很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就是他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虽然可能会经历迷茫和挣扎期,但休息一下沉淀自己,他就能找回初心。”
“那种孤独感呢?”
“准确地来说,我不认为他身上有太多的孤独感。不管是‘于途’还是我自己,可能独,但绝不孤!”
听到这里,周围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轻笑出声。《你是我的荣耀》播出之后,很多观众感慨杨洋似乎“整个人打开了”,采访过程中的他也给人这样的感觉,很松弛。
这种所谓的“打开”,在整个属于“于途”的周期里,杨洋被问到过很多次。在之前的其他采访中,他也表达过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指开窍的感觉吧。”
“开窍”这个词,让人联想到的画面,具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瞬间感。但在杨洋看来并不是这样,“其实真正经历过就会知道,那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会是突然的一下。”
他分析着:“因为本身在表演上,我并不是技巧派,而是从感受派开始的,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所以我在一次次地感受人物的情绪,他的喜悦、痛苦、惊讶、矛盾、不解……感受到的瞬间几乎就是开窍的瞬间了。然后我会训练自己记住某些疼痛的感觉和情绪,在下一次表演的时候,要学会使用。”
“你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感觉到过‘开窍’?”
“就是觉得自己走进了人物内心的时候吧,把自己放进去了,能够理解,这个人物,在这样的规定情境里面,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同样的台词,你从角色的内心真正感受过后,会有很不一样的表达。”
说起自己的角色和表演,他总是不经意间自在地侃侃而谈。但在某些时刻,他又表现得略微有些局促。比如他发微博说会回答一些关于“于途”的问题,有条评论是:肖奈是天上星,于途是海底月,杨洋是心上人。他只好回复了一个表情包:不知道该怎么融入他们……
这说起来有些戏剧性,但跟“于途”身上的文学性色彩非常不一样,这样的反差很“杨洋”,姑且命名为“杨洋感”吧。在聊到“演员的被动选择和主动争取”时,这种“杨洋感”就更加明显了。
“我对作品的内容其实挺主动的。好的剧本、角色,如果我自己有想法,就会积极地跟团队工作人员交流,表达我的意愿。像《特战荣耀》、《武动乾坤》都是这样,我会自己主动去跟导演交流,这样的情况太多了…《你是我的荣耀》拍摄的时候,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我也跟导演和编剧有过一些讨论。”
他说,这样的讨论,有时会成为推动他“开窍”的钥匙。“像你刚刚问我,走近‘于途’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真正所谓‘瓶颈’的时刻,其实我真的想不太起来。因为除了自己去阅读、去感受、去理解之外,我也常常和原著作者、导演一起探讨,角色应该怎么表现?这种探讨其实挺有必要的,每个人对人物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可能要找到那个最大公约数。比如哪些台词、动作还能更合理化一些?哪里还有小细节,能够让大家更相信这个角色?这些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共同讨论出来的。所以一部剧或者一个角色得到观众的喜爱,一定是全剧组的功劳,是整个团队一起把这个角色丰富起来的。”
事实上,这样的“主动”也涵盖了说“不”,比如拒绝一些自己不想要的选项。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我在剧组也是很主动的,拍戏是群策群力的事业,很多时候可能自己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但是在剧组大家稍微一聊就通了。”说到这里,他的语速快了一些。
他说过,完成某个角色的表演之后,自己并不会特意跟角色道别。而要一直等到播出、收官,这个角色才算真正地离他而去。
他也在微博上写了长文,跟“于途”说了再见。“这段故事告一段落,愿平行世界的于途一切顺利,愿世间普通的我们,都闪闪发光。”
“慢慢”拍戏
这几年,杨洋基本保持着每年一两部作品的拍摄频率。他逐渐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希望离大家的生活稍微远一些,自己沉淀在角色里。
刚开始,粉丝们还有些不习惯。有一段时间,他拍摄的剧组在距离边境很近的小县城,来往出入没那么便利,粉丝们调侃他是“失踪人口”。这样的状况持续到现在,大家似乎终于习惯了一点。
而最近除了公开活动,大家见到的,多是拍戏路透里的杨洋——《且试天下》,一部古装剧。
他已经好几年没演过古装剧了。刚好有机会,便欣然接下,选择这个角色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身上有很多内在的东西,需要思考和沉淀,我觉得也是个挑战。这次丰兰息有两种身份,挺有意思的。”
“‘于途’是技术能力者的话,‘丰兰息’算是心机能力者吗?”
“心机能力当然要有,但只是他的一部分(其他不能再说了)。因为不管是朝堂还是江湖,都不是容易的地方,思考对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他算爽文男主吗?演起来爽吗?”
杨洋答得很严谨:“不能剧透,大家可以播出之后看看。但古装剧在某些拍摄的时候是看不到实体的,尤其是一些特效、打斗的场面,所以可能要到看成片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演起来的‘爽’吧。”
虽然杨洋已经出演过很多由原著小说影视化的角色,但不难想象,这类架空古装的故事设定,文字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相应地在被影视化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一些观感上的“落差”。这样的“落差”在杨洋看来,是多一重的考核标准,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特别大的压力。
“其实无论有没有原著,去把2D的角色演绎成3D的人,都会多一份考核标准。对我的要求可能会更高,倒不是因为担心被拿来和书中的人物作对比,而是来自于对这个角色的责任感。有原著的情况下其实也会有更多帮助,比如可以更细节地了解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状态,网友、读者的讨论也会给我一些灵感,我就尽力还原大家心目中的那个角色吧!”
电竞高手、教练、军人、医生、航天工程设计师…纵观杨洋目前饰演过的现代角色,职业涉猎广泛,但他并没有给未来的角色类型设限,也不想按照职业来给角色分类。
“什么角色我都想试试,我也不用职业限制角色,不要‘框’住自己。哪怕是相同的职业,我相信每个角色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去感受这个角色的经历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他用最近饰演的两个军人角色举例:“就像《特战荣耀》和《急先锋》里的两个角色,他们都是军人,但两个角色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就完全不同,言行举止也都不太一样。比如《特战荣耀》里的‘燕破岳’,他是特种兵,是一个从小就被爸爸当军人训练的兵王,在我们看来算是高强度的体能挑战,对他来说只是稀松平常。他很倔,一开始可能跟大家相处得没那么好,但他性格里的一些棱角、一些‘刺’,其实也在日常训练和任务中一起经受磨炼。《急先锋》里的‘雷震宇’本身是队长,本能地就背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看起来好像不苟言笑,但他很重情义,而且做事情很认真。”
杨洋也当过军人,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的时候。军艺的作息严格规律,相对封闭也相对单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练功,眼见的都是军人的集体生活,嗅到的都是练功房里汗水的味道。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个月只能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曾经他被问起过,饰演军人算不算本色出演?他失笑着摇了摇头:“虽然我也曾经是军人,但真谈不上本色出演。看起来当然都很热血,还是很不一样的。不过有机会体验这样一段经历,我觉得非常幸运。”
他很欣喜,在退伍十年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诠释军人的角色。“真的很开心,这两个人物我都很喜欢。”
想看看反派的自己
因为在《你是我的荣耀》播出时,记者的朋友圈里常常出现一句话:杨洋的颜值,可以啊!于是便问他:“当帅哥,累吗?”
他的“杨洋感”又来了。
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说道:“观众满意就好,我最希望的就是观众满意,因为每个角色我都很用心去表演。我身边人对《你是我的荣耀》反馈也挺好的,很开心大家能喜欢。”
很久以前的一个采访中,他说,想看看30岁的杨洋,再演恋爱剧会是什么感觉?如大家所见,他付诸实践了,结果也已经出来了。对于大家的“喜欢”,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
大家的“喜欢”是结果,但在每部作品拍摄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可预见的。情绪不能像客观存在的事实那样,可以简单地划上等号,并不是“大家喜欢”就等于“开心”,大家不喜欢就等于“挫败懊恼”。
他并不排斥不同的评价和声音,偶尔还会自己主动上网搜索来看。
“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去演绎每个角色。播出之后无论评价好坏,我反思的时刻还是挺多的。这时候就能跳脱出角色之外,摒除拍摄时的各种想法,来看最终的呈现效果了。我自己也总会有觉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有反思才有进步,好坏评论都是好事。”
有时候,不同角度的评价也会给他一些新的方向:“比如说你可能觉得我这部戏哪里不太好,那下一部戏,虽然不敢说一定让你觉得更好,但你会看到有更多面的、不一样的我。”
去年,他看了一些悬疑烧脑类的作品,自己也想试试这类故事和角色。让人不禁好奇,如果杨洋在这类作品中演的是反派,那会怎么样?人类本能地会通过观察外表,来对陌生人下判断。但杨洋从不觉得自己的长相,对他演好人或是坏人,会有什么影响。
“不会啊,我什么角色都愿意尝试的。”
这里记者发生了一个口误:“(还)想尝试演反派吗?”
但他的回答,非常温和而真诚:“其实我有演过反派,可能太久了,很多观众不太记得了。”
记者反应了过来:“论坛到今年还有人在讨论《左耳》里黑化的许弋和《暴走神探》里的大反派占士吴,甚是想念。你还会再演反派吗?”
“我觉得机会肯定是有的,但我的表演肯定也是为角色服务嘛,很多角色都要看缘分,比如档期能不能赶上?像‘许弋’和‘占士吴’都是一种缘分。”
对于反派角色,他有一套自己的小目标:“很多反面角色,不是生来就坏的。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经历、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痛苦,因为这些,才让他们变成了一个‘反派’的样子。如果让我选择,我可能会倾向于去演绎这一类的反派角色。试着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理解,这可能也算一些我的‘小经验’吧。还有那种亦正亦邪的角色,我也很感兴趣,比如他可能需要展示人物内心的纠结和自我矛盾,这样应该也会很有意思,我也很想试试。”
不过,反派杨洋可能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跟大家见面。“我也很想看看自己演的反派。”他被自己说得有些期待,笑了起来。
说了绝唱,就是绝唱
近一年多来,角色之外,杨洋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时隔多年,终于在《元气满满的哥哥》里担任常驻嘉宾,算是“回归”了一次综艺节目。
名场面就是他跟哥哥们玩打手游戏,手被打得通红,几连败之后突然胜利,又开心得笑到停不下来。
前几年他接了几个比较“高冷”的角色,大家对他的印象总是冲着“冷面大佬”的标准而去。但在节目里,曾经觉得杨洋温润安静的观众,这才发现了他活泼生动的副本。到后来的两队对抗中,他又被哥哥们的伪装骗得团团转,直到被淘汰也没认出“拍”了自己的哥哥是谁,令人捧腹。
“其实那个节目挺有意思的,跟不同年龄段的哥哥们聊天玩游戏,很轻松很好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玩游戏,玩各种游戏。很难得有机会跟这么多人一起,不是做规定的动作、念规定的台词,而是真的可以放开玩,真的还挺难忘的。”
虽然现阶段的他,还是选择把工作重心放在拍戏上,但偶有接触不同人和事物的机会,他依然抱着开放的态度。跟角色一样,在影视拍摄之外,遇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缘分。刚刚好,他在那个节目里也发掘了“杨洋”全新的一面。如果遇上天时地利人和,他也许还会再尝试一次。
“那舞蹈类综艺考虑吗?”
他顿了顿,回忆了一番才说:“我之前都说了,之前的舞台就是‘绝唱’了,是吧?”还没说完,他又被自己逗笑。
“如果用其他方式回归一下舞蹈呢?比如饰演一个舞者的角色?”
“如果角色合适的话当然好啊,但我会需要魔鬼训练一阵子了。观众可能不一定看得出来,但自己是骗不了自己的,有没有天天练功肯定是不一样的。”说起角色,他的口风松了很多,但坚守着对“练功”的要求。
他的另外一个新尝试,就是直播。第一次直播,他感觉挺有趣的,就是有点不适应,好像自己还是不太擅长这种(聊天的)形式。
“但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可以跟大家聊聊天。我努力努力,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再跟大家用直播的方式见面。
不用去想年龄的事情,不要让它绑住了你的手脚。
做当下的杨洋
采访之前的几天,杨洋刚过了30岁生日。作为最经常被提起的年龄人群,他对此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感知,反而颇有种顺势而为的坦然。
“其实我不觉得年纪是什么分水岭,或者什么重要的节点。我挺简单的,就是活在当下,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听了那么多的传奇故事,所以只要你想,你可能真的就可以随时是个无拘无束的小孩,也可以随时是个有责任感的大人。不用去想年龄的事情,不要让它绑住了你的手脚。”
All by BVLGARI
对于所谓的“转型”,他的态度很理智。“年龄或许是一个因素,但我觉得每个人在拥有不同人生阅历的阶段,他就是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于是他可能就更适合不同细分类的角色了,这也并不是说我到了多少岁,就要一刀切地把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角色排除在外。”
之前接连两个偏“硬汉”类型的军人角色,就让他常常被问到,是不是在考虑转型?而刚刚收获很多好评的《你是我的荣耀》,再次被一些观众定义为杨洋的“转型之作”。他说,其实自己并没有刻意转型,只是被不同的角色吸引。
他把对角色类型的自由心态,运用在了对年龄的感知上,这其中也包括对生活的感受。虽然多数时候是按部就班的,但他并不觉得枯燥。
“我的生活是穿插在几种状态之间的,比如短时间里在多个地方来来去去,或是在剧组循环着开工、收工,有时候也会黑白颠倒,但有时候也会可以早睡早起、稍微清闲一些,可以打打游戏、做做运动或者看看剧…虽然很多时候,这些安排并不是让我主动选择的,但我觉得现阶段这种状态挺好的。我可能一直闲着就会想忙碌起来,一直忙碌也会想能不能休息几天,还挺享受这种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的。”
“今年是忙的时候偏多吗?没什么休息的时间?”
“劳逸结合吧,随时切换。”在杨洋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中,有那么一两年,他希望自己“板正”一些,可以算是有点小“包袱”,比较小心谨慎。慢慢地,他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呼吸方式,少了一些束缚感。
现在,他选择了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在、惬意、舒适。他一边说,眼里似乎都透着“满意”二字。
17岁之前的杨洋,没怎么考虑过人生还有“演员”这个选项;如今30岁的杨洋,把“演员”当事业,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速度也许放慢了一些,但却更加坚定。他学会了从过往的经历中汲取养分,萃取出新的可能性;也更加明确了方向,对即将尝试的全新角色,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也许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这一条路,是未知数,没有人拥有地图…只希望自己脸上的每个表情,都记录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都可以用来回顾。
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创意、策划:吴炜
摄影:Wanglei & Jiangkun
化妆:孙琦
发型:贺志国
采访、文字:陈陈
艺人统筹:李小鹏
编辑:暖小团
制片:乌龙
服装助理:王萝莉、毛毛
鸣谢:上海卡丁车世界
美术编辑:默菲
新媒体编辑:Neil
新媒体执行:梓晴、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