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鼓励孩子,王菲段位最高!90%的父母都犯了这个错误

论鼓励孩子,王菲段位最高!90%的父母都犯了这个错误

积木育儿 港台女星 2018-11-25 12:58:17 769

《当你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如何鼓励孩子?》


不少父母说:

我经常鼓励我的孩子,为什么总是没用?好的习惯没养成,坏毛病却依然照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分享两个小故事。

 

01

有一位爱安静的老人家,独自生活在一个院落。

但某一天起,他家院门外的空地上,来了一群孩子。

他们把那空地当成了游乐场。

为此,老人发过火,撵过孩子们,但没用。

 

终于,他想了个办法。

他喊来玩耍的孩子们,说: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以后你们每来玩一次,我都给你们每人发一块钱。

孩子们一下子乐了,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都去空地里玩。

几天后,老人又发话了:

孩子们,我手头的钱不多了,以后每天只能给每人发五毛钱。

这下,孩子们都不高兴了:

五毛钱?我们才不会为那点钱来这里玩呢!

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没到空地里玩,老人也得以怡然自得地安享晚年。 

这个故事里头的玄机是什么?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们找了同样喜欢画画的孩子,分为两组。

一组在画好画以后可以得到一张证书,而另一组却只画画而没有证书。

两组孩子都很高兴地画画。

不过,几天后当实验者再让两组孩子画画时,第一组孩子明显比没有另一组孩子积极,而没有得到过奖励的孩子,对画画反而更感兴趣了。


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

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而言,画画本身的快乐,对孩子就是奖励。当成人用奖状和证书去试图鼓励孩子,反而把孩子内在的自我激励,替代成为了外部激励。

一旦外部激励撤销,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就会降低。

简言之,外在的鼓励(表扬、金钱、荣誉等)也许短期内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但如果长期且单一使用,反而会压制人内在就有的积极性和动力。 

那么,应对办法是什么呢?

  • 慎用物质奖励。

如果孩子表现出色,并期待相应的物质奖励时,可以适度满足他们。因为当他表现出色,且心里会期待和表现相匹配的奖励时,如果父母不能满足他,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感觉,让他觉得自己不被爱。


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孩子的表现不合父母心意,比如某顿饭吃少了,某一次练琴想偷懒了,父母利用“物质”去诱惑孩子吃多点,练琴练久点,这个事情就变味了。

因为“吃饭”和“练琴”这个事,已经过度沾染了父母的意志,很容易勾起孩子的逆反心。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吃饱了,为何还要强逼?

如何孩子真的抵触练琴,父母更不该威逼利诱,而是帮孩子找到问题的根结:是遇到了困难需要调整,还是另有其他喜好,从而给孩子提供恰当的支持,陪伴孩子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 尊重孩子真实状态


仍然拿孩子练琴为例。

 

当孩子的确喜欢弹琴,也弹得不错,那么你的各种鼓励,尚且还算合宜。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不爱弹琴,技术也差强人意,但是为了让孩子坚持练习,你鼓励他说:

弹得真好啊,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只要坚持练习,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钢琴家。

这个脱离实际的评价和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不相符,对孩子同样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觉得是个心理负担。

因为有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如果鼓励和自我评价相符,那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如果鼓励和自我预期不符,那反而让人感觉糟糕,且热情降低。

 

当然,若孩子喜欢弹琴,那么在他弹得好、有进步时,夸他哪些地方有了进步,夸他的琴声给你美妙的听觉感受等,这样具体、诚恳的鼓励,就不会压制他的内部激励,反而会驱动他继续练琴。 


02

“鼓励”孩子这件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事。

因为,父母用到“鼓励”这个育儿方法的场合很多。

家长们不仅仅会鼓励孩子“练琴练久点”等,还会鼓励孩子变得“更外向/更勇敢/更开朗……”等等。

这个难度就更大了。

 

比如,一个妈妈就问:

儿子4岁了,我一直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很关注。

儿子的性格比较像爸爸,相对内向,对陌生事物接受慢,对不熟悉的人很害羞。对他觉得不安全的东西或事情非常的谨慎,甚至不愿尝试。


我会经常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我鼓励孩子的时候也是很注意的。

比如,我从来不说:你小心啊,虫子会咬人。或是别去,危险!掉下去就会摔疼。而是说:宝贝,快来,这是安全的,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过去了。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内向、谨慎的表现一直未有改观。

是我鼓励的方法不对,还是我说话没说对,所以孩子不能很好地接受?

 

这个妈妈关注的,是怎样鼓励孩子更合适?但我却想绕一绕,从夫妻关系的角度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去吐槽自己的另一半。他们对于自己爱人的某些个性特点是不太满意的。

比如,这个案例中,我们就可以清晰看到,妈妈对于丈夫那个“相对内向”的性格特点,是不那么接纳的。

这个不满和不接纳,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中,其实一直存在。可是,也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它好似一个心结,就搁在妈妈的心底里头。直到有一天,她生了个孩子。恰恰好,这个孩子,他又挺像爸爸的。

这个妈妈心里就想了,一个几十岁的成年人我可能改不了,可是一个小小孩,我总能把他改造成我理想中的样子吧?

 

显然,这只是妈妈的想象。

想把一个先天气质类型就慢热的孩子,改造成一个外向、开朗、自来熟的小孩,就像是你希望一棵仙人掌,凭空开出水仙花来一样难。

这也就是为什么,妈妈所谓的鼓励,为何一直不起作用。 

说到底,她的那个鼓励不叫鼓励,叫做是对孩子的不接纳。再或者说,是妈妈对于孩子爸爸的那种气质的不接纳、不满意。

所以,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却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问题,是妈妈自己内心的冲突问题。

很多家庭,父母自己的功课没有修好。有了孩子后,会去努力地改造孩子。于是回避掉了自己和丈夫的那个冲突,以及自己内心的那个冲突。

父母倒是省事了,苦了孩子。


说起来,鼓励孩子方面,王菲是真正的高手。

关于女儿李嫣的唇腭裂,她说过: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她。我就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我觉得她美,真的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她也因此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不久前,李嫣上了杂志封面,那份自信和从容,真的是非常明确地在告诉我们:

我觉得我很好,我是值得被爱的。

李嫣的今天,跟王菲及前夫李亚鹏的全身心爱与接纳紧密相关。

 

(李嫣某次时装走秀现场)

可惜,现实生活中,但凡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大多数孩子表现出不同、不一样,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问题。我必须要想方设法,改造我的孩子。

上面那位拼命“鼓励”孩子的妈妈,就是如此。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放弃继续鼓励孩子吧。别去怪鼓励这个方法它没用。

不如先回归到自我成长,去尝试修通我们和伴侣之间的问题,以及觉察我们自己内心的冲突。

至于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根本算不上问题。

我们如何能够责怪一棵苹果树结不出梨子,或者责备一朵玫瑰花浑身长满了刺呢。那是他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他与众不同的所在,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说到底,“鼓励”孩子之前,我们需要去看到孩子,包括看到孩子的真实状态和需要,并接纳它们。

否则,你的鼓励就会变成贿赂和控制。

你所“鼓励”的那些事,就不再是孩子的事,而变成了你自己的愿望。

这个时候,无论怎样鼓励,都是错的。


开通会员后,请务必添加以下微信:ymfmwxy

备注姓名,并发送会员截图,由群主邀你进入会员群!

▽▽▽

回复“鼓励”可以看到更多相关文章

如果同意本文观点,欢迎转发


今日互动话题:聊聊你鼓励孩子的经验吧

▽▽▽

另外,有很多妈妈都给我们留言,说微信改版后,不太容易找到“积木育儿”了。为此,我们特意做了一个简单的公号置顶说明图(前面一个是苹果系统手机,后面一个是安卓系统手机),按照这个操作,就能很快找到“积木育儿”啦。

“积木育儿,天天见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