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式广告片是不是走心广告片的终结?

李宗盛式广告片是不是走心广告片的终结?

肥罗大电影 港台男星 2017-11-25 16:35:46 382

欢迎来到人人都说要走心,然后每个人都在看脸和走肾的时代。

因为从事文字工作的原因,肥罗经常被人教训的一句话就是:


你能不能走点心?


如果不是看在教训我的人我都得罪不起的份上,肥罗一般会一拳将他打翻在地然后反问——心在哪里?怎么走?走给我看看呀!

是的,走心成为我们衡量这个时代文艺作品的最简单标准。可是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走心作品的泛滥如烟海,即使今天被质疑越来越不走心的张艺谋、陈凯歌,实际上已经比大多数商业片导演走心一百倍,这句话可以翻译为:走心的电影有多少。

至于国产剧,要求鲜肉们走心地表演显然是个非常不合理的要求——鲜肉就是来卖脸的,凭什么让人家走心呢?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走心的文艺作品长啥样?

很走心地讲,这个时代最走心的文艺作品,全部集中到了一个领域——商业短片,这些作品,成为了走心的第二张脸。

好的商业短片,无需讳言,它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

比如这部——李宗盛的“致匠心”广告。

那句话,你们应该早已听说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李宗盛58岁的人生故事,许多人应该一听,就有想听的欲望。

何况,站在商业广告金字塔,逼格最高,境界最屌的,莫过于价值观的呈现。

构图精美,意蕴万千。寥寥几句自述,胜过人生的万语千言。

真应了那句话,少就是多。

不信?

让我们看看李宗盛是怎样用一则广告,打败无数据说要走心的文艺作品的。

一开场,就留下戏剧悬念——

“每当有人夸奖我说,李宗盛你那个歌写得真不错的时候,我都想说那个写歌的李宗盛,你们其实并不真的完全认识”。

什么意思?我们不认识的李宗盛,到底是什么人?

写歌的李宗盛又是什么人?

这就成为你看完全片最核心的悬念——你不看完,就不知道李宗盛何以成为李宗盛。

我们的国产悬念电影,真的能做的比这更好吗?

接下来,是李宗盛音乐人生的漫长苦旅。


1
第一站,东京。

那时他是为出头最后一搏的歌手,住在局促狭小的旅店,彻夜失眠,等待迟迟不来的灵感和看不清的明天,然后终于写下了几首后来才为人知的歌与词。

是些什么歌与词呢?就出现在画面里,让人又有哇靠的冲动,声音和画面的结合,看到的人,心领神会。

居然还有好看的细节——“这个刀匠始终不知道,我制琴师之外,其他的身份。这让我感到安适自在”。

这些故事、对白、人物,让东京的部分,安宁寂静,而画面外的喧闹世界,浮躁混乱。

闹中,取静。是不是,神形兼具。


2
下一站——温哥华 。

1994年,李宗盛35岁,为了离开当时的身份由台北来到温哥华。

李宗盛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因为时差的关系,我连着几天早起,在湿润、漆黑,满地残枝落叶的林子里行走。在不远地方,湖面闪烁的波光,从林间能传过来。“

是不是又令你想起那个无数人问了无数遍的问题——李宗盛的语文是谁教的?

请问,去最近的哪部华语电影,找这么好的电影旁白?

好的旁白,是有余韵的,此处的旁白,寓意至少有三:

一,人生夜奔,有如残叶。

二,生命浮出水面的,永远是冰山一角,但虽有顿挫,却也有“波光传出来”。

最后,看李宗盛穿林打叶,像不像自己的人生?


3
又一站,香港。

李宗盛幽幽地说着,“这座城市太快,一不小心,连感情都会变得浮光掠影”。

李宗盛在说和谁的哪段感情,观者,又是心领神会。

一个所有的自媒体都在努力营造粗鄙的时代,李宗盛这则广告片中,却演示了中文最古老的优雅。

镜头还沿着香港的街道一一走过——九龙塘、衡道、花圃街、法院道,镜头,在此处成为一杆画笔,静静描绘香港这座城市,画面与对白,都见匠心。

最优美的电影镜头,也不过如此。

且把李宗盛在这里精彩又唏嘘的感情过往,一笔带过。

人生多有趣!

艺术,多有趣!


4
李宗盛音乐的第二故乡,吉隆坡

又一站——李宗盛音乐的第二故乡,也是世界华人生活圈的边缘,吉隆坡。

李宗盛自己说,当音乐总监视察分公司的业务,吉隆坡总被放在最后最远的地方,在人筋疲力竭的时候出现,也往往使人心不在焉。

可他又对这座城市,充满敬意,“广东人、潮州人、台山人、客家人、海南人……的后代,这里的音乐人开始奔赴在往陌生的、传说中的故乡的路上。”

这个段落里,这则短片其实已经超越了李宗盛的人生,而去到更多华语音乐人的人生,李宗盛的足迹 ,也不再只是自己的,而是让人突然意识到:哇!原来李宗盛走到这段路,不也完成了对整个华语音乐的画圈?

把李宗盛的人生拼图拼接以来,就是一幅华语音乐地理志。


5
这张拼图的最后一战,是台北 。

李宗盛在这一单元,最集中的讲述了自己的音乐故事。

他说,“三十二年前的一个秋日下午。在这里四楼我应征的差事,对一个总共只有五首创作,刚刚在行业里迈开步子的年轻人来说,天知道意味着什么。“

他又说到,“接下来的17年间,我一直期待的,可以让我脱身的连续几首歌的失败,并没有到来。“多么幽默的自得。

接着说出了自己隐退歌坛的经历,“2001年3月5号,我决定,放下一切,离开。“

就像一篇长文写到最后,一部电影演到剧终,观众肯定会希望,作者在这个部分,完成些什么,或者说,总结些什么。

而李宗盛,没有让任何等待的人失望——

“我坚信,曾经的选择不会改变,我们的轨迹不会偏离,当下的每一步都将是最好的选择,是我们经历的每座城市相通,努力的脚印相连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成就此时此刻的自己。”

最后的最后,留下最后的金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这,才是艺术的减法做到极致。

今天,很多人谈高级,言必称诗意。什么是诗意?

仅仅是爱恨怨憎?当然不是。

诗意的本质,是对人生最极致的呈现。

几个短句,几副画面,诗意之美,就像是对这个复杂世界打了一个冷战。

让所有人惊觉,呀,原来我的人生是这样的。

画面、音乐、独白,甚至悬念铺设,细节深藏,没一处废笔。

艺术的极致,是简约。

是用一套声画的集成,完成对人心的攻陷。

谈何容易?

又精彩至极。

为什么李宗盛的歌可以打动那么多人?又为什么这则广告片可以攻破那么多人的心?

李宗盛的人生故事,只是佐料,听众和观众完全可以不买单。但那么多人买单了,为什么?

好的艺术,总是尽在不言中。

文字有限,画面有限,观者的感觉无限。

最好的商业广告,将好的人文价值观载入其中,总能击中更多的人——但首先需要用最准确的外观,撑起价值观的门脸。

好的艺术,是为好的价值观做嫁衣。

再好的领悟,还得把你嫁到受众的心里。

而在完成这个过程的时候,艺术是最根本的力量,但其中的裁剪切削,有心人,才会用。

用得巧,就能让你看到人与世界的关联,人与人的接近。

谁和谁,又有多不同?不过是生老病死,贪嗔疵而已。

所有的艺术,讲的,也不过是这些。

无论是李宗盛唱过的,写的那些歌,还是这样一则商业短片,那浑厚的嗓音都像一条夜行船,让被时光俗世龄和生活压榨的你我,重获片刻宁静和自由。

这,就是艺术的匠心。

说到底,无论电影、电视、歌曲或者一则被商业短片,最重要的还是心意——一种对艺术极度认真的态度,决定了你端出来的东西,是走秀,走肾,还是走心。

要走心,每一道关都少不了,最好的材料、最漂亮的刀功、最花力气的挖掘、最耐心的烹煮。走心的东西,总是小火慢炖,所以李宗盛的人生,才慢慢地散发出香气,等到整个心里都弥漫着那个味道的时候,那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才让无数人砰然心动。

人生,就是吃饭。艺术,就是做饭。

好好做一顿饭、吃一顿饭的决心,任何时候,都一样。这是我们对艺术动心的真正原因,李宗盛,一直是个好厨子。他做的饭,一直走心。

可是华语影视产业这个大工厂,有多少人真的能走心呢?

这是我愿意向华时代全球短片节“白银时代”单元,将商业创意与短片放在人文与艺术范畴思考——致敬的原因。

走心的商业创意短片,难道不比不走心的大制作影视产品,有心一百二十倍?

而激励更多的走心商业短片出现,推动华语商业短片在正向价值观呈现和人文探索上更进一步,则是一个良心媒体,能为这个商业时代,做的最好的事情。

最后,回答文首的问题,李宗盛如何用一则广告,教所有文艺工作者走心的?答案就是:

李宗盛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走肾时代他走心的每一步都算数。

这个道理,当然适用于所有的商业短片,以及所有有种自称为艺术作品的东西。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