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第一女刊 ▲ 订阅
中 国 女 性 第 一 刊 遇 见 幸 福 的 自 己
你能想象,
当你某天下班回家,
路过散发着烤红薯香味的街头,
突然看到一旁的公园,
有一个大明星,
正在安静认真的唱着歌。
前段时间,
那个曾唱着《那些花儿》,
让无数人落泪青春的朴树
就成了冬日里,北京什刹海最美风景。
他站在人群中央,
静静的唱起了那首,
写了二十多年才写好的《猎户星座》。
有人说朴树是乐坛的一朵奇葩,
这个厌恶商业虚假的男人,
不求大红大紫,
十多年才出来唱歌。
但他一开嗓,就有一种魔力,
让原本匆匆赶路的人,
为他停下脚步。
朴树说:“歌声想献给那些早出晚归,
那些生活特别艰辛的人们。”
是的,越来越多为生活所累的人,
爱上了朴树的歌声。
他的音乐里,
没有刻意的嘶吼高音,
没有故作姿态的苦情,
有的是阳光,彩虹,
夜空,日暮,明月,
故人,少年,明天……
等一切诗意的词汇。
让我们疲惫的心灵,
回到了最初的美好。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
来自创作人朴树内心的真实情感。
曾有人评价他:
“人到中年活得像少年,
一定很辛苦吧。”
其实,真正会感到辛苦的,
是那些人到中年,
再也找不回“少年”,
找不回“理想”的人。
反而是朴树,
他虽然总是慢悠悠,不急不躁,
但在这个凡事求快的时代里,
守住了世人且行且失的“初心”。
01
是不是生活太艰难
还是活色生香
我们都遍体鳞伤
也慢慢坏了心肠
——《清白之年》
在普遍认知里,
一个成年人追捧的价值,
来自朋友圈晒炫的手机,汽车,名表,
等一切昂贵,上档次的东西。
而朴树明明有着超越别人的赚钱能力,
却依然以骑单车为乐。
朴树曾说:“比起金钱,
咱们应该做推动社会往前走的事。”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
2003年,发行《生如夏花》之后,
公司给他安排了52个城市的巡演。
巡演,其实是借着名气,
一股脑儿的“捞钱”。
对此,朴树很郁闷,
他说,自己不想应着主办方的要求,
唱着自己不喜欢的歌,
还害了听众的耳朵,
浪费了他们的钱。
如果还告诉他是假唱,
朴树更会一脸难看的回答:“我不去!”
巅峰时期,和周杰伦一同领奖的朴树
很多明星都深知娱乐圈的潜规则,
不就只要对个嘴,唱首歌的事嘛。
他们或享受其中,或沉默是金,
几人能像朴树一样抵住诱惑,
有大钱不赚,有名气不涨。
在这些人看来,
音乐只是赚钱的工具,
而不是神圣的艺术。
但朴树不能接受音乐被“侮辱”,
也不能接受自己被别人掌控命运,
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他抓紧赚钱时,
他毅然转身,跳离娱乐圈。
有人曾评价朴树:
知道他穷,没想到他这么穷。
这些年背离娱乐圈,
朴树选择的,不是荣华富贵,
是与身份不同的清贫:
他没有投资,没有房产,
成名这么久还在为房租发愁,
和普通人一样,买下一套房子,
是这前半生的幻想。
然而,清贫的朴树,
花起钱来,却大手一挥,
不为自己,为可以帮助到别人。
当他看到自己捐助的希望学校成立,
一向高冷的他笑了,
建成的那天,他戴着红领巾,
开心得不停拍着手。
朴树的钱,除了助人,更在救人。
前几年,乐队里的吉他手程鑫,
体重骤降50斤,
被检查出得了胰腺癌。
朴树当场就对医生说:
“这病必须给治!”
一旁的经纪人告诉他:
“这要花掉你全部的收入,
还远远不够。”
这时的朴树,
反倒一改对商业公司的厌恶,
他说:“不够的话,我去签公司,
没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
朴树的乐队
是的,金钱在朴树手里,
不是炫耀自己存在感的东西。
他也不是不需要钱,
他很缺钱,缺到没钱的时候,
不得不跑出来说:
“嗯,我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虽然这些年朴树赚的钱,
只是那些当红偶像明星的零头,
但他将却每一分钱都赚得坦荡;
也将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得。
02
在你最美丽时
竟让我遇见你
于是便爱上你
——《我爱你,再见》
在普遍认知里,
一个成年人的爱情,
别提什么灵魂伴侣,
还不如找一个拆迁户。
只是,当一段感情从一开始,
就和金钱,条件扯上联系,
就失去了它最有魅力的一面:简单。
朴树这个拥有纯真感情的人,
在意的不是那些昂贵的事物,
反而对爱人织的帽子念念不忘。
和妻子吴晓敏谈恋爱的时候,
他表达爱意的方式就很简单:
戴上吴晓敏花了半个月,
一针一线织好的帽子,
出席在各大媒体场合中。
当其他明星都在争奇斗艳时,
他觉得自己脑袋上的帽子,
才是世间最美。
后来,两人结婚也很简单,
在北京银装素裹的冬日里,
两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看着看着,朴树说:
“我听说李湘都结婚了”
吴晓敏应着他:
“是呀,我一个朋友也结婚了”
没想到的是,
这时朴树突然站起来笑着说:
“那我们也结婚吧!”
没有迂回的试探,
只有心心相印的约定。
两人就这样,没有通知任何人,
兴匆匆的跑去民政局领了证。
领完证后,还是像往常一样,
挽手走在白雪中。
肚子饿了,
便就近找一家小餐馆,
还和平常一样喝酒吃饭。
看起来一无所有的“结婚仪式”,
并不被太多人看好,
因为两人从来没有秀过恩爱,
外界都在质疑,
朴树怎么娶了名不见经传的女子。
但结果是两人相知相爱,
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
这些年里,
他们没有其他那些看起来很风光,
很门当户对的明星夫妻一样:
爱的时候,
大声向全世界宣誓表白,
不爱的时候,
撕逼到面目狰狞,有多难看。
两人就像普通的夫妻一样,
爱的组成,
不过是柴米油盐,
不过是一台电视,
一张双人床,
两份事业。
他们卖掉原来的房子,
在郊外租下一套别墅。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
窝着同看新闻联播,
一同喂养狗狗,
分享各自的事业进展。
两人不在一起的时候,
朴树独自在家里创作音乐;
吴晓敏则在外打拼自己的时尚品牌。
他们各自给了对方充分的自由,
他们各自都有权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打开网络,
你几乎看不到关于他们的报道,
什么外界时不时上演的绯闻,
丑闻都与他们无关。
相反,如今许多人享受着,
互联网让他们一夜爆红,
登上各大头条的迅速。
通过对比,
我们就能看到朴树的与众不同,
他相信,低调做人,低调相爱,
才是细水长流的秘诀。
03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
在普遍的认知里,
一个成年人,
应有着“不喜形于色,
却厌藏于心”的稳重。
但朴树身上有一种气质,
叫做“脆弱”,
换一句话形容就是心太软,
容易被感动。
去年,他唱起了李叔同名曲《送别》,
唱着唱着,便感动无法自拔,
一边落泪,一边努力吐出歌词,
他说:“一个人一生能写出这样的词,
真可以死而无憾。”
有些人无法理解朴树的“矫情”,
质疑起:“怎么这么脆弱?
喜欢一首歌至于喜欢到哭吗,
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朴树让人不理解的行为,
并不只有这一桩。
有一次,
他和高晓松,
在从天津演出回去的公路上,
车子开到一半,
朴树突然说要停车。
高晓松一脸疑惑:
“这家伙要干嘛?上厕所?”
结果倒好,朴树指指远方的天:
“我要去看夕阳。”
“正常人”这时会觉得朴树脑子坏了。
看什么夕阳,
夕阳能当饭吃吗?
能当车开吗?
但朴树却被西下的夕阳触动心扉。
他对高晓松说:
“你先回去,别管我。”
于是,一个男子抱着吉他,
瘦弱的身影在一片橘黄余晖里潇洒走着,
与一旁不断疾驰而过的车子,
形成了巨大的速度反差。
那些坐在车子里的人,
可能要赶着去拿下一笔大单子,
可能要赶着去见面哪位名人大佬。
可能要赶着去接孩子补习班下课放学。
没办法,我们活着,
不得不为了买一辆车,
否则没有超越别人的面子。
没办法,我们活着,
不得不为了奋斗一套房,
否则没有安全感。
没办法,我们活着,
不得不为了孩子考上好学校,
否则焦虑下一代的人生不会变好。
结果是什么?
是我们把时间全给了金钱,
给了让人焦虑的明天,
没有时间用来静静的等着夕阳西下,
没有时间用来为某人某事热泪盈眶。
04
如今,很多人说:朴树成熟了,
开始学着去“讨好世界”。
会因为乐队的生存需要钱,
亮相一些以前不屑一顾的节目;
而现在每次出场亮相,
会主动微笑,会试着和观众互动。
但仔细看他的演唱会,
依然没有华丽的服饰,
依然没有眼花缭乱的舞台,
依然说起话来会磕巴,
依然朴素的拿出纸来,
看一看忘掉的歌词。
其实,朴树的长大,
和所有晚熟的普通人一样。
是从前那个拧巴的文艺青年,
开始去接受“存在即合理”的世界。
朴树的长大,是懂得了责任,
是从前那个只顾自己开心的男孩,
明白到一个乐队,一个家庭的生存,
以及自己音乐理想的坚持,
都离不开自己从前看不惯的“金钱”。
但他的内心,
对美,对恶的认知底线不曾改变。
所以,他站在了什刹海的人群中,
这里,有最可爱的素人,
这里,有最美丽的风景,
这里,还有不收一分钱的演唱。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
他在阿尔卑斯山谷,
看到一条风景极美的大汽车公路。
在路边,有一个标语牌,
上头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原本只是“到此一游”的人,
都曾因为这几个简单的字流连忘返。
我想,这也是朴树站上街头的原因,
或许,他不会觉得自己是美景,
但音乐,一定是世间最美妙的东西。
倘若这一生,
越走越长的是远方,
越走越短的是时间,
越走越远的是梦想,
为何不慢一慢步伐,
来到朴树的身旁,
听一听他的歌唱。
什刹海演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