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杨澜很忙。
凌晨三点,刚做完采访回国的她还困于时差,早早醒来。努力沾了沾枕头:“睡不着了。”爬起来整理早上即将召开的“2018中国慈善年会”主持词。
活动于早上9点开始,杨澜一早就抵达会场,和工作人员核对流程。大到活动时间、演讲主题,小到一个嘉宾的性别、一个词语的用法……每个细节都抠得细致,把她存疑的问题一一确认。
杨澜说话声音很和缓,言语中流露着说笑的意味。坐在旁边一个90年后的工作人员忍不住向她感慨:“杨澜老师比我两年前见您更年轻了。”
杨澜笑着摇摇身子,回:“你说是你老了,我年轻了吗?竟然还有这种事情?”接而说:“主要现在是让你们辛苦的时候了。”
两天后的清晨,她又出现在清华大学。准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采访会放在《杨澜访谈录》制作的《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第二季里。
▲杨澜在清华大学采访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
在与张钹对谈的1个半小时时间里,对于张钹讲解的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回答,杨澜应答自如,看得出不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就是在该领域有了一定积累。
采访一结束,她立马赶往机场,准备前往深圳,继续进行《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的采访拍摄。
几个行程,刚好是杨澜在过去两三年间,主要忙碌的领域。从2016年初春至今,《杨澜访谈录》团队相继制作了10集科技类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12集文化探索节目《匠心传奇》。
“因为我做《杨澜访谈录》的宗旨就是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印迹,时代下和思想、精神相关的发展脉络都是我们所关注的。”
▲杨澜与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DOMO握手
杨澜及其团队属于国内最早全面系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节目组,2015年底,在人工智能还未进入到广为讨论阶段时,《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就已立项。在当时,这个节目并不被看好,甚至没有拉到赞助。很多赞助商问:“这会有人看吗?”“这是不是太专业了?”“大众都不会想去了解这么前沿性的选题呀。”
作为媒体人,杨澜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与新闻敏感,她坚持一试。
对于文科生杨澜来说,探访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非常新奇的发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和探险。杨澜选择从人文视角切入,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文化、伦理的影响。“而不是专门去做一个科普。”
做《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一年的时间里,杨澜共遍访了5国20城,到访30多个人工智能研究机构,采访了80多位行业专家,内容涉及无人驾驶汽车、仿真机器人、盲人眼镜、机器人酒店等最新科技,节目播出后,也受到了来自人工智能行业的认可。
“我是以提问为生的,我希望能用一个问题打开一个世界,一问一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不断地去探索真知,渴望沟通的一种精神所在。”杨澜提到,这也是她做《探寻人工智能》的初衷。
▲杨澜在《匠心传奇》中体验传统工艺
2018年,为了寻找对探寻人工智能的回应与平衡,《匠心传奇》应运而生。杨澜想,科学与艺术,像是文明的一对翅膀,彼此互动着。“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是一直在找寻正确答案,而是在找一种真实的表达和共鸣,并且让大家学会欣赏人类所谓不完美的地方。”
做《杨澜访谈录》至今19年,对话上千位中外名人,杨澜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过程很辛苦,时常带着疲惫感,但没有想过放弃。”
早在《杨澜访谈录》做到10年时,就有诸多声音表达过意见:“一个访谈节目能做那么久真是不容易。”
至今19年,杨澜说,自己仍然乐此不疲。她直言,对于记者或主持人这份工作,也许有人会把它当成某种跳板,或是获得衣食名利上的收获。“我当然也有名利方面的追求,但回想起来,我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还是诚恳的,很发自内心的,在这个过程中,热情和团队的专业精神从来没有动摇过,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这样说。”
她也在当下不断重新找寻《杨澜访谈录》继续下去的价值。
▲杨澜采访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
2015年,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去世,新加坡有线电视台特地购买了杨澜3次采访他的视频,编辑后播出。因为即使是新加坡本国的记者,也鲜有多次采访这位政治家的经历。
2018年,多位文化界大师离去,其中不少都曾出现在《杨澜访谈录》的嘉宾名录里。这些访谈被大众重新翻出来,不少还上了热搜,让杨澜颇感意外,也给了她和团队一种信心。“就是有些事情是值得去做的,哪怕它不是当下最时髦的事情,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会留下一份很重要的财富。”
杨澜早已确定,这也是属于自己个人的价值。
她认为,当代女性应该成为“BIG GIRL”(大女孩——笔者注)。社会上有太多的标签来形容女性,包括女强人、小女人、白富美等。“我想说,今天的女性实际上是非常的丰富和精彩的,任何一个单一的标签都很难来定义我们。”
杨澜对“BIG GIRL”作解。所谓“BIG”,是指她们的大格局,大视野。新时代下的女性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判断,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有趣的灵魂,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
至于“GIRL”,是一个女生应该始终怀有纯粹的初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初心无关乎年龄,无论你是哪个年龄段,你的心里住着一个Girl,你都会保持青春,那时候年龄便是生命馈赠给你的礼物。
好友朱冰说,杨澜一直在进行新的选择。她在用“人文+极客”版的智慧沟通模本,重新定位着智能互联网时代下的《杨澜访谈录》,也主动去了解这个时代最主流受众的思想动向。“出走多年,归来不一定是少年,但一定是更好的自己。”
▲杨澜
2018年,杨澜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到了应该知天命的年龄。可什么是天命呢?”
生日当天,她在微博发了一篇名为《五十岁的打开方式》的短文,文中写道:“生命是份礼物,年龄只是换称呼。五十回首,前半生相当丰富,岁月可代,好戏拉开第二幕。所谓天命,就是顺其自然,遵循内心的尺度……”
接受“十点人物志”采访时,杨澜进一步解释了她所理解的遵循内心的尺度——就是不太容易被人蛊惑、被人忽悠,对事情会有一个更加冷静的判断。杨澜始终把这些当成时间给她的礼物,所以她愿意,也把生命作为一个礼物,去好好爱护它、打开它、欣赏它、庆祝它。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十点与杨澜对谈」
有人曾问杨澜:“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回到18岁吗?”杨澜的答案是不愿意。
她常想,18岁的自己除了青春还有什么?“不错,有好奇,有勇气,有热情,有梦想,有充满胶原蛋白的皮肤……但也有对自己的怀疑,对未来的迷茫,对世界的惶恐,对着心仪的男生不敢表白的尴尬。”
▲杨澜年轻时
杨澜很欣赏美国女作家玛雅·安吉罗的一段话:“成长并不是一个毫无痛苦的过程,我交出了一部分青春,换回了阅历,我所收获的比失去的更为珍贵。”杨澜认为,这番话和自己的心态很契合,正是因为没有虚度青年时期,才有一份信心去面对时间。“因为时间待你不薄啊,你为什么要去怨恨它呢?”
杨澜想,如果能和30年前刚入行的小女孩面对面而坐,互相间谈心,她会跟那个女孩说一句话:“我知道你很不容易,也不知道往哪儿走,但是不要慌,慢慢那个道路会自己显现出来的。“
十点人物志 x 杨澜 部分对谈内容
十点人物志:近几年,您除了坚持做《杨澜访谈录》,还尝试了两个新节目——《探寻人工智能》和《匠心传奇》。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人类工艺,大家理解上会是两个比较相对的概念,为什么会选择关注这两个层面的东西呢?
杨澜:因为《杨澜访谈录》的宗旨就是,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印迹,它和思想、和精神相关发展的脉络都是我们关注的。因为这个原因,在2015年人工智能还不是广为讨论的时候,我们就制订了拍摄计划。
拍完人工智能以后再来拍《匠心传奇》,实际上我觉得是从机器的智能回到了人的智能,它同样是关于思想和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我想在这个时代,是人机合作的一个时代,机器的归机器,人类的归人类,对比于机器,人的这种对自然的观察、感悟、想象、创造、动手、情感的能力,都是机器做不到的。
我在新书的一个篇章中也写到,此心,就是我们的这颗心,我们的heart和我们的mind,实际上是我们和机器最大的区别。
▲杨澜在《匠心传奇》中体验传统工艺
十点人物志:在接触人工智能和匠人之道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经历是比较触动您的?
杨澜:在探访人工智能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在创作和情感方面,对我们生活的逐渐介入。比如说,有人可能会对着一个人工智能软件倾诉自己感情的困扰,会觉得这个人工智能更懂他,或者不像女孩子会给他制造很多的难题,那所以这个问题就是未来的人类伦理和情感必须要探讨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谱曲、作画,甚至它们的画作还在世界著名的拍卖行拍出了不错的价钱。那么机器的创作和人类的创作究竟有什么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我采访了一系列的像心理学家、脑神经专家还有艺术家,他们给予我的答案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人类是不完美的,我们的不完美恰恰定义了我们的智能。
十点人物志:我们知道,您除了是媒体人,还是一名企业管理者。这个转型的过程对您来说是否困难?比如近几年来,无论媒体圈还是创投圈都趋向寒冬,那么您个人有在其中遇到、或感受到一些挫折或痛点吗?
杨澜:是的,有些人做文化是为了赚钱,我其实赚钱是为了做文化,这个就是一个初心。所以这些年呢,为了做有品质的文化,就需要不断在商业和文化当中做一些艰难的选择。但是我觉得只要能够把作品做出来,我就愿意去做这样的投入。
像《杨澜访谈录》、《探寻人工智能》这些偏文化和探索类的节目,我希望一直做下去,即使它们并不赚钱,但它们是我的热情和梦想所在。
即使到今天回头来看,很多十年前、几年前做的访谈,依然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职业的一种满足感。
在2017年到2018年间,一些文化界大师离我们而去,像余光中先生、李敖先生、金庸先生……我们就会发现,《杨澜访谈录》跟他们的一次或者多次的专访,又在网络上被大家转发和评论,同时也会看到,这些文化大家的思想是非常精彩,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是在他的生后,依然会影响和吸引很多的人。
▲杨澜在《杨澜访谈录》采访金庸
十点人物志:去年有很多的文化名人去世了,您知道这些消息时,会不会回想到过去的一些采访故事和细节?
杨澜:一定会的。我就感觉,哎呀,好像跟他们的采访就在昨天发生的,那种场景、气氛,包括他们的表情都是历历在目的。
我记得,去台湾采访余光中先生时,他特地带我到海边,沿着他经常散步的那条路线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讲到自己7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叫《七十自喻》,还讲到从江河终将入海的情境中,来探讨人生应该融入一个“大我”,融入一个更大世界和宇宙的那样一份价值。
▲杨澜在《杨澜访谈录》采访李敖
李敖先生就是一个比较通达和顽皮的人,我们在探讨生死观的时候,他说他非常欣赏庄子,庄子妻子死的时候还鼓盆而歌,敲着盆还唱歌。他也通过对颇具道家精神的名人典故的讲述,表达了一种比较豁达和顽皮的人生观吧。
那金庸先生呢,虽然他的文字写的非常得美,很有穿透力,但他是一个比较拙于言表的人,说起话来有点支支吾吾的。因为希望在采访中表现得更好一点,我一坐下的时候,他就把我的提纲抽过去说:“先给我看看”。我很不好意思,那天我的提纲写得特别潦草;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哪有把人家的秘笈先去预习一遍,再开始比武的。
这些细节今天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感慨,他们都留下了自己得精神财富,会影响到我,会影响到今天的年轻人。
十点人物志:您的工作节奏总是那么快,有没有想过让自己稍微慢下来一些?
杨澜:想啊,年年都想,年点的新年愿望就是“今年应该慢下来”,然后年年希望,年年失望,就是从来没有慢下来过。
十点人物志:没有慢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选择权不在自己手中吗?
杨澜: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候是想只做自己愿意做、喜欢做的事。但这其实是不可得的。
我就常常说,最初为了喝一杯牛奶,你发现要养一头牛,后来发现养一头牛是养不活的,必须要经营一个奶牛场,这往往是我们人生当中给自己背上加越来越多负担的结果。
至于我,是不是有能力再一层一层把这个负担卸掉,我也不知道,现在还有一种不断往上增加的感觉,也可能是人到中年就是这样吧。你想做得多,能做得多,自然别人期望你做得多,这种期望和希望叠加在一起,就会非常辛苦。
但是我想,在这种辛苦当中,有两个底线吧。第一个就是要身体健康,一定要好吃好睡,在这方面我还保持得不错,精力上能够应对。第二我觉得一定不能够忘掉自己的初心,就是你最初是奔什么来的,所以像文化类、人文类的节目,是我一直的心头好,我就会一直做下去,不会让其它的杂务妨碍了我做这件事。
▲杨澜
十点人物志:您刚刚那个形容很好,从养一头牛到奶牛场。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成为一个成功女性的同时,也会被成功所裹挟?
杨澜: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会被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双重裹挟的。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想更多证明自己,做更多的事,尝试更多的领域,哪怕遇到挫折,有风险也在所不惜。那么当人到中年的时候,我也在想,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时候,你会知道自己并不擅长做什么,或者自己最爱的是什么。
你说辛苦吗?当然是辛苦。但是我也觉得,这是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因为你心里舒坦,你心里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满足感我觉得也是人生与之俱来的。所以负重前行大概就是我目前的一种人生写照。
十点人物志: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是如何与压力和意外相处呢,有没有过迷茫的时候?
杨澜:很多迷茫的时候,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包括我一开始做采访的时候,总希望去了解某种捷径和秘诀,比如成功的人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特质,比如说怎么样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有没有某一条康庄大道,我们一旦走上就前途无忧了。
随着这种阅历的增长,也会慢慢对现实有更深层的个人的感悟,那就是人生是有不断的选择连接而成的,而不是某一次选择一蹴而就的,所以没有捷径,没有这样一次的决定性的选择,包括机遇也不是只有一次。
▲22岁时,杨澜开始主持《正大综艺》
比如说我进入传媒这个行业,这个机遇是老天给我的,是上天掉下来的,不然,一个从来没有经过播音主持训练的大学生怎么会有机会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最重要的一档周末的节目呢?这个真是天上掉馅饼。我不排斥这个幸运,然后我也不会否认这是命运的一种眷顾。
后来的每一次选择,你也都必须注重的去做,第一次可能是机遇来敲门,第二次你就要自己开门把它请进来,第三次可能你就要到街上去找它,第四次你要把它踹进门去。
你回头看一下,没有这一次就没有下一次的进步,每一件事情都是连贯在一起的。所以我现在可以很从容去看待每一次的付出,而不是特别去计较这一次会不会白搭,这一次会不会性价比不高,这一次会不会怎样,你去做就好了,每一步都算数。
十点人物志:您近年来做“天下女人”社区,有关注到时下一些女性所焦虑的面相吗?比如似乎有很多女性都为婚姻、家庭、孩子关系所困惑。
杨澜:我觉得困惑就是我们的宿命,我们一辈子就是在不断地困惑,去寻找答案,虽然到最后也不一定找到所有的答案吧,这就是困惑寻找的一个过程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这个过程当中,还是有一些足迹可以去寻找的。比如说在女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所受教育和男孩特别突出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总被教育要去讨好别人,我觉得这一点深深隐藏在很多女性的内心深处。
我们小时候希望讨父母欢心、讨老师欢心、讨小朋友欢心,后来想讨男朋友欢心、讨丈夫欢心、讨周围的人欢心、讨孩子欢心,然后我们常常会在所谓“让别人喜欢我”的这个过程中丢失我们真正的自己。
但是你有了一定的阅历你就会知道,如果你没有自己,你讨不了任何人的喜欢。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有些女孩子,或者已经结婚的女性,她们真正的困惑在于说,我为什么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尊重,我没有价值感,我常常在讨好别人的过程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时,我就特别想摇醒他们,说一句:“你醒一醒吧,你如果都没有自我,你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不开心,没有信心,是没有人会爱你的。”我特别想把这一点在我们天下女人的社区分享给所有的女性朋友。
▲杨澜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苦恼和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你能够不断地去学习的时候,这就像用你自己和这个世界不断地去碰撞,你慢慢就会知道那个边界,慢慢就会看清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最大的长处在于哪里。
然后你会去找那些欣赏你、爱你、尊重你的人,而不是要去讨好一个渣男,他明明不喜欢你、不尊重你、不爱你,你还老要讨他的欢心,那样的人生太辛苦了,那样的牺牲太无谓了。所以这个是我最想跟女性朋友分享的,找到你自己、爱你自己、对你自己有信心。
十点人物志:作为一个提问者,如果要对当下的青年群体提一个问题,您会问什么?
杨澜:我对于他们的问题很多,特别是我想问问"一直宅着真的好吗?",因为我发现他们越来越能够自给自足了。
我还是觉得,去跟大自然接触,和真的人交流,哪怕谈情说爱可能会受点伤什么的,但是那是和真的人在交往啊。
十点人物志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互动话题
看完杨澜的故事,你有什么想与我们分享的吗?如果给你个机会,付出一定代价回到18岁,你愿意吗?
参与话题互动,小志将在留言区选出3位留言精彩的小伙伴,每人赠送一本杨澜亲笔签名版新书《一问一世界》。截止时间:3月12日下午5点。
(被选中的小伙伴,小志会在留言区通知。24小时内未回复地址和联系方式,名额另选他人。)
-背景音乐-
Kevin Kern 《Pastel Reflections》
-主播-
素年锦时,十点人物志签约主播,朴素的年华,似锦的时光,用声音温暖你每个夜晚。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荔枝播客:素年锦时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锦时。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跟着下方动图,置顶“十点人物志”
每晚八点,小志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