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独家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电视主流文化传播如何从“小众”迈入“大众”?

两会独家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电视主流文化传播如何从“小众”迈入“大众”?

广电独家 内地男星 2019-03-12 23:20:04 839

文 |「广电独家」 何佳子



观众的审美水平一直在线,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恰恰是制作人本身。


2019年一开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特展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书法热潮。而在长龙一般的参观队伍里,将近一半是中国人,其中大多数是特意从国内赶来,只为一览“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风采。

 

看到这条新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曹可凡很是感慨。他回忆起十几年前在中国台湾参观时的情形,“那时,对这个帖子关注的人并不多,也没什么人围着看。时隔10年,为什么会得到公众如此热烈地追捧?我想,和《国家宝藏》等一批文化节目的走红不无关系。”

 

主流文艺创作火爆荧屏

 

2018年,一批优质精品节目和剧集火爆荧屏。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资源,打造出了融思想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创新节目。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和纪实寻访节目《闪亮的名字》等从时代语境出发,完成了主流创作的突破创新。湖南卫视原创的声音竞演节目《声临其境》和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积极推动着高雅艺术走向大众。

 

剧集方面,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起航》《黄土高天》等佳作,在题材、阵容、制作上精益求精,更真切地记录并反映着时代发展成就,给不同年龄层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就是电视文艺从过去相对单一的形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营养均衡。从整体电视生态来看,主流文艺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的认可,‘飞入寻常百姓家’。”曹可凡告诉「广电独家」。



“一直以来,我们都低估了观众的审美水平,以为受众就喜欢那几道菜。其实不然,《国家宝藏》等节目的走红说明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是错误的,或者是单方面主观性的。大千世界为什么会丰富多彩?就在于它的生物多样性,文化产品也是一样。”在他看来,文化类节目火爆和IP流量失效都为电视工作者发出了明确信号——观众的审美水平一直在线,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恰恰是制作人本身。

 

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影视制作公司近年来颇下苦功,一批优质精品节目和剧集火爆荧屏。其中,实现模式和选题创新的部分节目率先取得社会认可。它们通过鲜活的电视艺术手段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基因,成功引发群众的兴趣,也实现了中国声音在国际平台上的广泛传播。

 

“大众”与“小众”没有绝对界限

 

在曹可凡看来,好的作品一定是扎根时代、扎根生活的,“它必定是植根于创作者的生活经验,触发其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才有了触动大众心灵的文艺作品。如果是按照套路行活儿来做,为了完成任务、获得收益,或许可以做得很养眼,但一定做不到养心,更做不到‘培根铸魂’。”



写任何东西,要感动别人,得先感动自己。他回忆起之前与《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交谈。“陈忠实先生说,创作《白鹿原》时的心态是,希望写一本能在棺材里垫枕头的书。”曹可凡感慨地说,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为了写《白鹿原》几乎把家里的酒都喝光了,写到田小娥去世的段落,难受得忍不住掉下泪来,“为什么?因为那是他生命一样的东西。所以,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的,那是作者情感与心血的宣泄。”

 

从清流到潮流,曹可凡认为,在电视文艺领域,并不存在所谓“小众”与“大众”的绝对界限,“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去,剧场里听昆曲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等作品开始关注昆曲。通过媒体的催化与引导,小众可以变成大众,“就像文物鉴赏,本来是小众的,但通过《国家宝藏》,把人们内心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故宫成了网红,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所谓‘事在人为’,‘大众’‘小众’只是把它区分为受欢迎程度的两个族群。同样的艺术形态,在不同的条件和时间段,会在‘小众’和‘大众’之间来回切换。通过创新发掘,‘小众’可以变成‘大众’。如果不努力,‘大众’也可能式微为‘小众’。”他补充道。

 

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让电视文艺的主流创作既有高站位、高视野,也能深入寻常百姓家,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曹可凡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推动电视文艺主流创作的均衡发展;二是完善电视文艺主流创作的前期孵化机制;三是加强电视队伍的人才培养;四是拓宽电视文艺主流创作的宣传推广渠道。



他表示,近两年,一个值得欣喜的变化是老戏骨开始成为流量担当,不仅有流量,更有质量,“流量这个词本身没有原罪。好的质量必然带来好的流量,好的流量也多建立于好的质量之上,这两点是不可偏废的。”

 

对于新技术应用,曹可凡认为,广播电视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所以,当新的技术来临时,必须要拥抱它,“以5G为代表的技术广泛应用和发展会为影像为主体的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作为电视工作者,永远是向前看和往后看,向前看是拥抱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往后看是从内容角度,从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汲取更多养料。”

 

在他看来,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结合新媒体的媒介特质,让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合。”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