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季默让我知道,影视配乐不仅仅只是“配乐”!

汉斯·季默让我知道,影视配乐不仅仅只是“配乐”!

哎呀音乐 日韩女星 2022-04-09 20:37:07 1094


在很多电影中,主角、反派出场时都会用音乐来铺垫氛围,甚至有时候没看到画面,有时只要音乐声一响,就让人心潮澎湃或汗毛倒立。



其实我们常常会低估电影配乐的能量,这是那些电影的配乐作者在幕后施展的心智魔法,让电影成为一个真正视与听的艺术。那么,为什么配乐能够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先前我们发的文章「《鱿鱼游戏》火爆背后:古典音乐有了更多机会」中就讲到古典音乐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创作影视剧配乐的大师们身上说起。


真正的音乐全能大神


一个优秀的配乐作者必然精通各路音乐,听配乐作者的作品就好像在看音乐世界的百科全书。



世界音乐


就拿前文提到的汉斯·季默来说,在沙丘的主要配乐中,汉斯·季默在电影里将管弦乐和“环境音”做了很多奇妙的融合,这个“环境音”还来自于他特别的取用,据说为了这段配乐还专门做了特殊的乐器。



沙丘的背景是在一个满是沙子的星球上的科幻版哈姆雷特,配乐也特别添加了中东的五声音阶,以“异国风情”替代“异星风情”,剩下的部分很有汉斯·季默的套路:


合成器加空灵女声吟唱“哈哎~嘿啊~”,让人汗毛直立,肃然起敬,打击乐第二遍重复的恰当时候进入,除了这部的混响有点太大,其他没毛病。



这不是汉斯·季默第一次在电影配乐中加入异域音乐。


早在《狮子王》中,他就根据剧本大胆引用非洲音乐,在和诺兰合作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面就有摩洛哥的圣歌,而背景音中淡淡的圣歌呼喊也与“崛起”的主题遥相呼应,埋下彩蛋。



而他对于异域音乐最出彩的运用莫过于《角斗士》里决战的血腥场面(now we are free),诺兰在杀戮血腥的画面里配上了静谧空灵的中世纪女声,加上对于电子音效的巧妙运用,用弦乐,女声,用一些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乐器演奏出了可怕的契合感。



电子音乐


除了异国音乐的熟稔运用,汉斯·季默对电子音乐的驾驭程度也令人惊叹,他本身出生就是键盘手,熟练操作合成器,1970年组了乐队Krakatoa,再后来还做新浪潮,还当了很长时间的混音师,但咱也不能薅着汉斯季默一个人聊。


说到电影配乐中电子乐运用,范吉利斯(Vangelis)是铁定绕不过去的。



这位古希腊音乐家最为人熟知的配乐作品来自于他为《银翼杀手》所作的经典配乐。



我还记得的第一次听到电影最后伴随着仿生人对人类说出那段诗一样的对白,范吉列斯的配乐响起,冰冷、深邃,电子管道里传来的声音仿佛不属于地球,当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赛博朋克,但丝毫不影响我为之震撼。


电子乐与科幻主题是无比契合的,所以我们能够在很多科幻影视和游戏作品中听到电子音乐。


因为电子音乐的“非人造性”,它可以摆脱人弹奏极限和器乐本身的音色的束缚,只要调几下按钮(现在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乐音,而范吉列斯用天才般的混响填充那些电影中出现巨大建筑物的时间,让混响的空旷感和建筑物的巨大遥相呼应,真是神来之笔。



范吉列斯在那个合成器还被当做是玩具的年代,调动这个些巨大的机器为己所用,在给《烈火战车》的配乐中创造性地率先使用电子合成器进行电影配乐。


这为他带来了奥斯卡奖和无数的追随者,他的影响早就超出电影配乐圈。


坂本龙一曾经在年轻时玩过很长时间电子音乐,并受到范吉列斯影响,在1993年的专辑《未来派野郎》中,第一首歌《百老汇boogie-woogie》采样了《银翼杀手》中的一上述对话,这估计是非常早的具有采样意识的音乐作品了。



可以说,范吉列斯让“赛博朋克风”有了声音。

当然就像所有电影配乐大师一样,范吉列斯也是全能型人才,他学过古典音乐,组过爵士乐乐队,在银翼杀手的配乐中也不只有冰冷的电子音乐,也有电子乐与爵士的融合,比如电影里少有的感情片段就成就了《LOVE Theme》和《Blade Runner Blues》这样的经典。


爵士乐

说到爵士音乐,那就不得不提到我的最爱《星际牛仔》,听说最近这部老番最近拍了真人版,我不知道真人版能不能拿到原作精髓,但可以肯定的是,配乐方面是一定难以超越了。

毕竟,《星际牛仔》的配乐来自于日本传奇的配乐大师菅野洋子。


《星际牛仔》的翻译其实并不准确,片名《CowboyBebop》直译过来其实叫“牛仔比波普”,比波普或者波普其实是爵士的一种激进品类

对于传统大乐队爵士乐的叛逆诞生比波普这一自由即兴的音乐种类,这个音乐无论是其叛逆内核还是自由风格,都与我们在宇宙间浮云游子的斯派克的人设不谋而合。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打开《星际牛仔》,op画面上伴随斯派克跳动的剪影,音乐伴随一位性感的男音出现“54321~lets Jam”,那时候我还不知道Jam在爵士乐里意味着即兴演出的开始,但我陶醉其中,那是我和爵士乐的初恋。



渡边信一郎太懂得如何用爵士为他的作品锦上添个大花了,从《混沌武士》的nujabes到《星际牛仔》的菅野洋子,顶级的导演与顶级的配乐作者合作,那简直就是一场视听盛宴。

关于日本的爵士音乐,之前有很多文章讲过,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古典音乐


配乐作者千千万万,最后就说一个让上文所有大师都感到敬佩的大师中的大师——莫里康内,汉斯·季默就是受他影响走向了配乐道路。

莫里康内身上有着独特的两面特质,既有天才的古典音乐天赋并受到系统的古典音乐教育,又能够天才般运用一些古典大师想不到的“俗”手段创作一些有趣的音乐。


大师与破局者,两个身份在他的身上共存。

《海上钢琴师》的配乐可以说是莫里康内生涯古典配乐的巅峰,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海上华尔兹”段落,1900和康恩还有那架钢琴随着海上地起伏优雅地移动,上演了一出与海浪的华尔兹,旁白说道:“我意识到,我们其实是在与大海共舞”。


这一段的背景音乐就是由莫里康内所作的《Magic Waltz》。

《荒野大镖客》开创了“意式西部片”或者“通心粉西部片”这一类型,这一类型的大火莫里康内的配乐功不可没。

他首创了在配乐里加上漫不经心的口哨,枪声,敲打鞭子,犹太人的竖琴,小号和新的芬德电吉他等等五花八门的“乐器”,莫里康内早期的编曲革新即在于把一些“非乐器”的东西当做乐器来用。


当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钱,无法动用大的满编管弦乐队,结果无心栽柳之举却成就了影史经典。

音乐之外,还需要什么?

如此看来,要成为一个配乐作者,需要博闻强识,成为了一个音乐领域的六边形战士才行,但除了精通各路音乐,成为电影配乐作者还需要什么呢?



强大的共情能力

飞屋环游记的作者麦克吉亚奇诺曾经说过:“每一个和弦都有它的情感”。

一个对于电影,对于那些或荡气回肠,或九转回肠的故事没有办法产生共情的人,是无法产生好的作品的。


配乐作者通过共情产生作曲动机,音乐承载情感与故事情节一起在观众的脑海里形成记忆,而电影的视听语言创作则是把人物的事件感情加上适合的配乐段落,赋予了音乐一种承载故事的叙事性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在一个和弦里总结自己的情感”。

一些科学经验


除了情绪化的灵光一现,有时候配乐作者也依托于科学的声乐理论和强大的后期制作。比如关于恐怖电影的配乐往往就运用了很多音声实验的数据,恐怖片运用了人身上的“恐音效应”。

恐音症产生的最大原因是源于人耳的频率选择性——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会有敏感和不敏感之分,尤其在1K—4KHz 范围内最为敏感。


于是,当生活中很少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进入耳朵,我们便会开始焦虑不安。

还有经常出没在反派出场时的古典音乐,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和《沉默的羔羊》里反派出场时播放的都是贝多芬,其实这些配乐传统也来自长久的经验积淀和数据支持。


所以,配乐作者最好还需要懂一些音声科学和大数据。


创新谋求变,敢于破局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汉斯·季默在给小丑配乐时,要求乐团的大提琴手把大提琴拉到断掉弦的边缘,然后他将一些朋克音乐的元素又融入其中,属于小丑的那首《Why so serious》由此诞生。


他后来接受采访说,作曲时参考了性手枪乐队的主唱Sid和《发条橙》男主角的形象。


无论是古典与朋克的融合,还是将打字机和铁罐头声音放入电影配乐,还是合成器的加入,甚至是崭新的乐器的发明,这无疑要求配乐作者们要有极强的前瞻性和先锋感,他们应当是音乐人里最实验,最爱搞事的一批人。

持之以恒的初学者心态


久石让对作曲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作曲家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若要跑完长距离的赛程,就不能乱了步调。

莫里康内也曾经保持每个月给一部电影写配乐,坚持了四十年,但他却说:“或许有人会觉得诧异,但我总是举巴赫的例子,他一个星期就可以写一首清唱剧,还在教堂演唱。我跟他比的话,根本是无业游民。作曲家就该写曲,跟作家就该专心写作一样。”
 
这就是大师们对自我的要求。


如此看来,想要成为一个配乐大师,无论是技术维度还是素质维度都得一路披荆斩棘,方才修成正果,但每一个大师的成功,无非都来自一次偶然的与影视艺术的碰撞。

莱翁内找到了在电台工作的莫里康内,汉斯·季默感动于电影画面外莫里康内的配乐,而我们,则为你带来了一位业内优秀的老师——赵岳


哎呀音乐联合赵老师推出了课程:现代音乐理论与作曲第一级

老师会拿各类经典游戏电影的配乐给大家作为学习范本 ,在畅游光影世界的同时,从集百家所长的配乐作者们身上,让大家更好地更好地掌握相关作曲技术和理念。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助教微信咨询课程
回复:【作曲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