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专访了十位电视人,带你重返电视剧黄金时代

我们专访了十位电视人,带你重返电视剧黄金时代

新京报 内地女星 2017-12-08 18:09:44 374


1987年开播的《红楼梦》引领了“四大名著”改编风潮,1990 年《渴望》播出引得万人空巷,随后涌现出了一批“ 创第一 ”的电视剧:第一部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海外拍摄剧《北京人在纽约》、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第一部真正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


新京报专访王扶林、任大惠、郑晓龙、赵宝刚、海岩、英达、张纪中、张一白、刘欢、张凯丽十位电视人。他们都是中国电视剧黄金时代的缔造者,回首当年,他们没有当经典来拍,唯一可以保证的是用百分百的努力对待创作。 


——新京报文娱部


▲新老剧串剪,看姜文怼“甄嬛” 穿越回电视剧黄金时代。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听十位电视人当年的故事

看他们对当下存在的乱象的困惑

戳图片可阅读详情


《如今拍电视剧的人,都没30年前的他勇敢》



“年轻人只会拍三角恋,成不了好导演。”

——王扶林


《没有这位管家,哪来的央视经典“四大名著”》



“不敢说要拍‘经典’,我们就是认真。”

——任大惠


《他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多个“ 第一”|》



“能被历史遗留下来,是衡量好作品的唯一标准。”

——郑晓龙


《论造星能力,谁能比过20年前的赵宝刚》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什么时候拍都成,没有爱情人就白活了。”

——赵宝刚


《只有他,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剧类》



“选演员,第一要好看,第二要接触,颜值并非第一标准。”

——海岩


《她曾是全民偶像,当时却不愿靠名气赚大钱》



“我敢说,我没借《渴望》之名赚钱。”

——张凯丽


《“内地武侠剧”开拓者,张纪中用心打动金庸》



“那时拍戏不仅仅为了钱,而是要做艺术品。”

——张纪中


《20年过去,仍然没几部偶像剧能超越他拍的》



“《将爱》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束缚的创作自由。”

——张一白


《“中国情景喜剧之父”现在要拍“大头儿子”了》



“我希望各地的老百姓都能看到反映自己生活的情景喜剧,所以我还在坚持慢慢拍下去。”

——英达


《纵横30年至今,当之无愧的“霸屏”好声音》



“写歌时不考虑流行,只按照本心。”

——刘欢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

电视剧黄金时代四个类型都有经典


从 1980 年的《敌营十八年》到 1999年的《永不瞑目》,中国电视剧走过了第一个黄金时代。这20 年,社会转型,电视剧蓬勃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被视为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代。简单来说,收获基本在以下四个类型。


名著剧,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四大名著剧为代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学作品,因为底子足够好,所以更加适合做影视化的改编。《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个个都有独特建树,成为经典。


现实题材剧,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一系列剧为代表,例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强项就在于用艺术的形式书写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动向和大众痛点。


历史剧,既包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作品,还有一些民营公司的作品。陈家林导演几乎拍了一个电视剧的通史,从《汉武帝》到《武则天》到《贺兰雪》到《末代皇帝》,获奖无数。刘和平编剧、胡枚导演的《雍正王朝》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涉案剧,又称之为刑侦剧,80年代有《便衣警察》,90年代以海润影视为代表 ,推出《一场 风花雪月的事 》《永不瞑目》等好剧。


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具备跟时代 、社会 、现实 、历史对话的能力 。 在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观赏性上做出诸多努力。这使得它们具备了穿越时光、成为经典的可能性,所以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大众依然对那个年代的许多电视剧津津乐道。


相比之下,近些年的许多电视剧都过于重视表面的东西,货卖一张皮。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完全丢掉思想性、文学性和干预时代的特性,就走偏了。总在表面做文章,最终结果就是电视剧创作快餐化,当下会有一点点愉悦感,但过眼即忘,不具备流传后世、藏之名山的可能性。


电视剧的成功跟时代不无关系。整个八十年代是中国的启蒙主义大旗高扬的时代,全社会包括文艺界都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个思想解放空前的时代,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和藩篱阻碍,大家都有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伸展感。


电视剧这个艺术形式,虽说是从1958 年的《一口菜饼子》开始,但是真正起步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新的艺术形式遇上了一个没有禁忌的时代,再加上从西方舶来的电视剧创作和表达手法,以及对各种传统叙事方式的继承改造,佳作批量而生。


九十年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生产力再次得到解放,电视剧的商业性得以大幅提升,最终与人文性高位交汇,出了一批好作品。 



━━━━━

现在的电视剧追逐快产快销 


如果把电视剧的发展历程比作人的成长,那八十年代可以被视为少年期,九十年代是青年期,00 年代是壮年期,进入10 年代本应是进入了中年期。


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冲击力下降,自我约束力上升,但是中年人思想成熟,虑事周密,经多识广,本来也是可以出一些好东西的。不巧的是,从 10年代开始,资本玩家的大规模进入导致电视剧行业进入了拔苗助长期。


对于以前经常处在缺钱状态下的行业来说,资本刚进入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后遗症也很明显。以四大名著的翻拍为例,新版的《红楼梦 》《 水 浒 传 》《 三 国 》《 西 游 记 》 相 继面世,这几部作品中,除了《三国》达到了较高水准,其他剧严格来说都是失败的翻拍。整个生产环节,从项目筹备到剧本创作,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都弥漫着浮躁之风,这种生产流程和创作周期本身就不具备出产经典的基本条件。


黄金时代的电视剧可以说是慢工出细活儿,不计成本,不计周期,不计心血,一切以拍到满意为止。1988年版杨洁执导的《西游记》是一个标准的范例,二十五集拍了六年。按照现在的生产标准,三个月就至少拍四十集。这两种生产周期出来的东西,


不论是劳动含量,还是技术含量,都完全不一样。虽然里面有技术进步的因素在,机器设备、管理经验都要比当年进步了,但是快到这种程度,主要还是因为浮躁之风的侵袭,大家对于品质的要求降低了。


彼时的电视剧以成为经典为目标,现在追逐的却是快产快销。按照快餐,而非大餐的标准做菜的行业,逐渐变得只具备生产快餐的能力,再也没有打造经典的心情和水平。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目前乱象丛生,积重难返的情况。没有一个大手术和比较长的恢复期很难再彻底恢复健康。 



━━━━━

网剧或将给电视剧带来新曙光


电视剧这门艺术形式是以播出的介质来命名,但随着电视收视率的下降,以及电视台的逐渐衰落,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也必然走向一个生命周期的晚年。实际上,电视剧这三个字已不足以概括这个艺术形式了。 


随着网剧的崛起,以及网剧和电视剧的互相渗透和融合,用剧集来概括长篇连续剧这个形式会更加准确一些。剧集的黄金时代并没有结束,经历过上一个低谷后,正在以网剧的形式触底反弹。


今年有三部热门网剧,《河神》《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这三部剧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借助各种大IP、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来壮胆,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都由新人担纲。如今的网剧跟早年间的电视剧很像,几乎是电视剧的一个“重生”。


资本玩家进场之后,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之下,对金钱的渴望会让他们破坏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和自然生长周期。网剧之所以能让剧集重回“青年时代”,是因为它会把各项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上文提到的三部现象级网剧,台前幕后创作团队都起用了新人,所以它的成本比较合理。这样就能够避免受到太多显性市场因素的干扰,可以一门心思地去创作一个好作品。这种状态在所谓的超级网剧和大制作的电视剧里基本不可能出现,因为它们成本极高,话语权也非常混乱,几乎成了大咖中心制,注水现象和其他弊端无处不在。


遵循了基本的创作规律,掌握着相对先进的影像技术,怀着产出好作品态度的网剧,带着新人的锐气,又没有被各种颟顸市场元素所干扰。以木桶理论作比,每块板子都很长,所以最后装的水也多。他们用敢打敢拼的精神,荡涤了电视剧已经固化、垂垂老去的生产方式,以年轻人生气勃勃的姿态登上了舞台。


《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传统电视剧回调,新兴的网剧上升,这两者实现了比较好的融合,剧集这种艺术形式也许会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大事记】与【大数据】



制图:许骁 


专题监制:金秋  专题统筹:李世聪 甘丹 佟娜 何建为 

主文撰写:李星文  新媒体编辑:吴奇函 田偲妮


值班编辑 李二号 张一对儿


推荐阅读:

记者卧底京城酒托:有时牺牲色相,“实在不行亲一口”

一上午3病人因莎普爱思延误病情,他气得站出来质疑

“特别怕半夜被儿子杀死”,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的父母


本文部分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