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明珠】李健《我读<出师表>》

【淮水明珠】李健《我读<出师表>》

淮水楚韵 内地男星 2016-05-26 09:35:23 224

李健,昵称依旧,河南省淮滨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任教于淮滨县马集初中。喜欢诗歌,随意、随想,借以抒发情怀。




我读《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每每读起诸葛亮的《出师表》,我的内心就会升腾起景仰、肃然之情。一位羽扇纶巾、儒雅恂恂、忧心国事的一代名相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这是一位帷幄绸缪、能谋善断的智谋丞相,这是一位身负遗命、心系蜀汉的忠诚丞相,这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劳丞相。眼望着蜀汉地僻民弱,国力日下;眼望着魏、吴雄踞沃土良田,国力日盛;眼望着自己完成先帝遗志宏愿的困难越来越大;眼看着后主刘禅暗弱,不思进取,……他怎能不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呢?好在先帝德厚,靠着生前遗下的德泽资源,使蜀国还积蓄着一股旺盛的人气来支撑蜀国的发展,使蜀汉在极其艰难环境之中得以生存。以先帝遗德遗志来警示、激励刘禅是诸葛亮唯一能用的办法,难怪诸葛亮在《出师表》不厌其烦地十三次提到先帝。这种内心的忧虑、焦急、无奈和期待有谁能懂呢?刘禅能吗?每每读到此处,我不禁也为诸葛亮的忧虑、焦急、无奈而揪心伤感!

  靠什么来治理和发展蜀国呢?唯有君王振作,臣民才能振奋;唯有法纪严明,赏罚分明,上下才能齐心;唯有知人善任,任用贤能,才能贤尽其能,士尽其勇!出师北伐的诸葛亮,走得是那么的不放心呀!“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临行前的反复叮咛。可叹,可叹,置身于千里之外,辛劳于万马军营的诸葛亮,还要为国中的朝事牵挂担心!这份牵挂担心有谁能懂呢,刘禅能吗?每每读到此处,我为这样的一位贤良俊才的良苦用心而痛心。


   
好一位三顾茅庐屈身的刘备,就是这区区的三顾之恩,让这位隐居隆中的卧龙为他献出了27年的身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他把将要倾倒的大厦支撑,是他巧运计谋,实现未出茅庐天下三分的设定。

  身负先帝遗命,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自己的人生己任。一代绝顶聪明的人儿背负着逆天而行的使命和天抗争,就是为了报答先帝那临终的托孤之情;就是为了托孤之情,一个绝代的英才为那“扶不起的阿斗”把心血耗尽而殒命军营!有人讪笑诸葛亮的愚蠢,有人苛责诸葛亮的巨细躬亲!而我却恰恰为此而赞叹、感动:赞叹他是一个可以托付、勇担责任的人;感动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在信誓旦旦做“人民公仆”的当今官员中,有谁能做到毕身精力谋国而节俭一生呢?没有!只有诸葛亮做到了以800株桑树,15顷土地的财产清单昭示一介宰相的清贫!

  一篇《出师表》,把朝内朝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清清楚楚,职能责任都划分得分分明明。“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这位不放心的相父呀,是想用自己的眼泪来洗涤刘禅那双昏聩的眼睛!

  可惜不能,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情,只能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颂。有人说“读此文不落泪者此人必奸”,我不敢苟同。但我知道,每每读起此文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有一阵酸痛升腾:我为一代人臣的风范而感动,我为“鞠躬后瘁,死而后已”的结局而伤心。


 
“诸葛亮是我们心中的神”,历代王朝把他供奉,目的是用诸葛亮的人格力量感召出仕为官的人,能做像诸葛亮一样的忠臣贤士。今天,一些自以为很有才德的人,总喜欢把已经奉为古代圣贤的人从神坛上拉下,说尽今天的理由把圣贤还原为凡人,这是有多大益处的事情呢?我不知道,当你把历朝历代一位位圣贤都还原为凡人的时候,青年一代心中的神坛上,还能供奉哪些神灵?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