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明珠】李健《淮水里的打渔船》

【淮水明珠】李健《淮水里的打渔船》

淮水楚韵 内地男星 2016-06-24 09:34:30 214


作者简介:

李健,昵称依旧,河南省淮滨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任教于淮滨县马集初中。喜欢诗歌,随意、随想,借以抒发情怀。





淮河里的打渔船

幽幽淮水,静静河滩;碧野青青,波光潋滟。我站在河岸,凝望潺潺绕村头而过的流水,别有一番情愫。往事,如岸边的尘烟,依稀弥散;记忆,如水面的雾霭,淡淡消散。而那云烟之处,父辈们“吆网撒鱼”的喧腾场面,却还清晰地浮在我的眼前。

看,艳阳初照之下,或夕阳西沉之时,华光荡漾的河面之上,少则五六只船,多则十几只。分两拨南北排开,河边响起大家齐声的吆喝声“哎呦好”!吆喝之声悠远响亮,还有船桨敲击船梆的“梆、梆、梆”声。在吆喝和敲击声中,小船飞快从河两边向河心围拢,在河面围拢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又同声高声呼喝:“网起啰”!只见一张张渔网从各个船头抛起、撒开,然后圆圆地落入水中,水面掀起一圈又一圈的粼浪。接着就开始收网,收网是一个满怀期待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船尾的桨手一边慢慢摇桨,保持小船在水域中的位置,一边注视着水中渔网的动静。船头的网手则慢慢地收拢网绳,将渔网从水底缓缓拖拉(如果拉得太快,渔网就会浮离水底地面,让入网的鱼跑掉)。如果有鱼入网,网手就能从手上的网绳振动感受到鱼儿落入网中的动静。于是便更加小心的拖拉渔网,生怕渔网在水底悬浮起来,进而让落入网中的鱼儿跑掉。鱼越大,在水中挣脱的力量越大。鱼儿在网中翻腾的劲头,可以从渔网里翻起的浪花看到。这时,无论是撒网的网手,还是摇船的舵手,心儿都跟着鱼儿挣脱的情形时松时紧,扣人心魄。直到渔网提出水面,连同鱼儿一起落入船舱,才大声喝彩起来“好大的家伙呀!”。而这一网落空的船上,响起的则是长长的叹息声。这就是当年父辈们“吆网撒鱼”的情景, “吆喝”、“敲梆”是为了惊扰、赶撵河里的鱼儿,从河岸两边将其赶撵聚集在一个区域,然后同时出网。在淮河里撒网捕鱼,由于水面过于宽大,单个一船一网的捕捞,是难以有所收获的。只有这种吆网撒鱼,才能捕到河里的大鱼。吆网撒鱼,讲的就是阵势,船越多,“吆网”阵势越大;“吆网”阵势越大,一天的捕捞收获就越多。吆网撒鱼,还讲求相互的合作,即一条船上桨手和网手的协同合作,还有整个渔船之间的协同合作。大家相互招呼,你呼我应,有说有笑,整个撒鱼过程充满了乐趣。每次大人在河里吆网撒鱼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则在沙滩水边,或观阵助威,或嘻戏打闹,趣味无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清清的淮水,不仅供养了岸边的人口牲畜用水,还以极其丰实的水产养育着岸边的人们。淮河滩是个土地沙化,水涝成灾的地方,粮食收成没有保障,只有靠打渔来弥补庄稼收成的不足。正所谓“一网鱼虾满锅汤,一条渔船全家粮。”以水为伴的河滩人,农闲之余,就得靠打渔维持生计。

打渔的小船各地都有,但淮河滩的渔船是和别处不同的。这里的船不仅仅是用来撒鱼,在洪涝到来时,还可以抢运东西甚至用来逃难。因此,这里渔船的船身比较长,比别处的渔船长有三分之一。整个渔船,前窄后宽,尖头齐尾,中间敞肚,船底从后向前呈曲线弧度向上翘起,船尾比船头宽了一大半。这种设计,船身轻,浮面小,赶水快。船身轻,两人抬着可以赶旱路,能到较远的另一个水域打鱼;赶水快,别看这种船只配一支船桨,但这桨可摇、可撑、可划。船桨撑将起来,渔船如水中之箭,飘忽前行,赶水比其他小船快得多。另外,这种独桨小船在水中转向随意灵活。这渔船是两人配合使用的,一人在前舱撒网,一人在后舱摇船。要驾驶这只船,那是需要技术的。一杆桨,一只手紧握桨柄,牢牢地压在船尾后弦;另一只手有力地握住把柄,使劲来回摇动,推动小船前行。驾船的舵手需要左右手配合一致,既把握住方向,又要让渔船能向前前进。初学摇桨者,常常手忙脚乱,左右不均,小船就原地打转,前进不得半步。这独桨驾船的各项技术,需要年把半年光景的锻炼,才能摇摆自如。因此,撒网者需要有力气头,摇船则更需要有持久的耐力才行。

家住淮河滩上的人家,如果没有撒鱼的本事,注定就会贫困。但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吃撒鱼这碗饭的。要撒鱼,就要置办撒鱼的家什,那就是渔网、渔船等一些器具。在物质极缺的年代,渔网靠人自个手织。一张渔网,千孔万线,一梭一梭,要织很长时间!织网也是个细活、巧活,尤其是扎网纲、网坠,更是高难度的活。巧手人织出来的网,能撒得开、撒得圆;笨手织出来的网,撒着费劲,还常打不开。置办渔船,更是一件大事。它需要木质轻、质地细的木材,最好的材质是泡桐树。这是难找的木料,多数是自家种的,十几年才能用的。还需要大铁钉、铁筋、桐油等。一切材料准齐全,才能请木匠打造小船,工钱就得百儿八十元。连材料加工钱,是一般家庭置办不起的,常常是两家结合搭伙。


   
我有幸出生在一个打渔的家庭,在那个贫穷年代,让我的童年少了一份饥饿,多了一份温饱!少了一份孤寂,多了一份快乐!如今,当年生龙活虎的打渔人都垂垂老矣;当年的渔船,也都成了朽木残舷,淮水之上再也见不到吆网打渔的场景。但父辈们吆网打渔的那份自由自在的惬意、那份喧嚷闹腾的乐趣、那份满舱收获的喜悦,至今仍镌刻在我的心中。我怀念淮河里的打渔船,怀念那简单而祥和、淡泊而宁静的生活岁月。

作于20146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