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joy festival|一组极为罕见的过年老照片!

hi-joy festival|一组极为罕见的过年老照片!

嬉游客棧 内地女星 2017-02-01 09:56:20 275

自在嬉游 到此一游


金雞報嬉 嬉慶吉祥

hi-joy 2017 china new year!


中国人的春节

一年一次

为的就是辞旧迎新

图的就是浓浓年味

几十年前的人们过新年

虽不富裕但很快乐



· 春节是农耕文明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节日,起源于虞舜时期。此后几千年,每逢岁末,中国人就以祭灶、除尘、祭祖、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放鞭炮等形式辞旧迎新。图为上世纪20年代,为迎接春节,北京街头买年货的人们。



·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14年,经袁世凯批准,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图为上世纪40年代,南京夫子庙,逛庙会的人们。



· 1928年,国民政府表面上完成了统一。此时,政府认为新旧历并存会“贻笑列邦”,欲彻底废除旧历,以显示其“革命”的决心。于是不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政府各个机构都要正常上班。图为上世纪40年代,春节期间踩高跷的人们。



·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提出《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规定“除国历规定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图为上世纪40年代,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发红包。



·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提出《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规定“除国历规定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图为上世纪40年代,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发红包。



· 新中国成立之初,春节期间的文娱节目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各厂矿机关都要举办文艺晚会,郊县文化馆则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图为1956年春节,房山县水电发电,村民们在听收音机。



· 大跃进期间,“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为普遍的共识和宣传口号,煤矿、水利工程、机关部门是贯彻得最为彻底的行业。图为1959年,南京市燕子矶公社书记春节到农家拜年。农家正在贴具有时代特色的春联。



· 五六十年代,人们这样向父母拜年:“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图为1959年,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一家人。



· 五十年代过春节,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已经够一家人吃几天的了。图为1959年,台江食杂公司,卖年糖年饼的摊位,这些商品只有在春节期间才有的卖。



· 集体性是六十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图为1960年1月,北京厂甸,人们在春节市场中选购年货。



· 1967年,国务院发出了“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中国自此进入“革命化的春节”。图为文革期间,广东省罗定县扶合公社旗垌大队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举办了“破旧立新迎春节”妇女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直到1980年,春节放假制度才全面回归。



·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的消费主题依然是“排队”。要想吃一顿稍好一点儿的年夜饭,对大人小孩都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图为1984年春节前夕,居民在杭州市章家桥菜市场前排队买菜。



·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物质逐渐丰富起来,图为1982年春节期间,特级售货员张秉贵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组柜台服务。



· 1985年春节前夕,湖南省益阳市大桥农贸市场各种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平均每天成交额达4万多元。这是蔬菜区一角。



· 春节穿新衣。上海南京路,春节前夕显得格外繁荣。图为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商店里,顾客在挑选新年新衣。



· 八十年代,冰箱、洗衣机、电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图为1988年2月初,随着春节的临近,在武汉中心百货大楼,前来选购电视机的人群挤满了大厅。



· 吃穿之外,便是民俗。北方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几乎每天都有特定的风俗。而逛庙会则是北京旧时过年的主要习俗。图为1985年北京地坛庙会上。



· 1980年,北京,农民踩高跷来迎接春节。旧时,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组织,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十八结束。在过会时,沿途的大商号在门前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道辛苦,表示慰劳。



· 1985年春节,辽宁营口农民的节目表演。



· 1988年,河南扬集的鞭炮市场。爆竹声中一岁除。关于爆竹的传说很多,其中之一是: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便燃放鞭炮。



· 如今,每逢春节,数以亿计的人们从工作地回到家乡,就是为了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图为1983年,张海迪在山东聊城家中和父母姐妹包饺子过新年。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



·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晚,从此,看春晚成为中国人过春节的又一个传统。春晚主持人的面孔也一直是人们春节期间的热门话题。图为1992年,央视春晚彩排现场,主持人赵忠祥、倪萍和杨澜(左)。



· 很早开始,小品就成为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主打节目。图为1996年,央视春晚彩排现场,小品演员赵丽蓉和巩汉林,他们当年表演的小品名为《打工奇遇》。



· 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就成为央视春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直到2011年最后一次参加春晚,整整22年里他只缺席了1994年一届。图为199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彩排现场,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正在表演《拜年》。


那时候过春节

街上买的糖葫芦

比孩子个头还高


那时候过春节

一件新衣服能让孩子们

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




那时候过春节

没有漂亮的发型

简单直接却有一股精气神




那时候过春节

在孩子们心里

放个鞭炮就能幸福到爆




那时候过春节

对联全是自己写

全家人陪着一起贴




那时候过春节

窗花都是自己剪

每个图案都代表不同的寓意

谁家的最漂亮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那时候过春节

满墙贴的都是年画

颜色鲜艳喜气洋洋




那时候过春节

只要有一部收音机

就可以让人们围在一起



那时候过春节

如何给长辈拜年

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会的礼仪




那时候过春节

孩子们都自己准备节目

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那时候过春节

一年就照一次相

没有精致的妆容和华丽的服装

只有一家人快乐的笑容

那时

儿女还没长大远走他乡

父母还是年轻的模样



那时候过春节

等了一整年都舍不得买的东西

终于可以跑去把它买回家



那时候过春节

一分钱也很珍贵

因为可以买到好多东西



那时候过春节

男人们排一天的长队

只能买到两瓶酒但仍然满足



大年初三

人们出来环城长跑

没有雾霾也不戴口罩



那时候过春节

家电区永远挤满了人

电视、冰箱、洗衣机

在心里永远比买房感兴趣




那时候过春节

春晚的节目还没那么多

侯宝林与郭启儒的相声

就是每年最大的期待



那时候过春节

海外华侨回祖国过年

车站机场挤满了归乡的游子



那时候过春节

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

热热闹闹有说有笑




那时候过春节

就盼着那顿年夜饭

一年都吃不到的美食

就等这一天了

曾经的春节

一件新衣服、一桌团圆饭

就能开心一整年


一鳴驚人闔家嬉

一唱天下萬事吉


嬉遊客棧·嬉遊聲場·正午食間

hi-joy inn·hi-joy  livehouse·noonoodles lunchroom

 

。恭贺新嬉。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