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绝对的正义需要绝对的手段来执行

东方快车谋杀案:绝对的正义需要绝对的手段来执行

焊锤的大鸟 欧美男星 2017-12-30 10:52:09 380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是非的定义,也许在别人眼中的邪恶并不是那么不堪。而别人眼中的正义在某一方面甚至称得上肮脏。社会道德只是为我们设定了大概的规范与方向,而真正的判断则永远由我们自己决定。而当正义需要被执行时,代价与收获的平和也许就不再重要。


  在第一期中,我们已经通过阿婆的早期作品《控方证人》了解到她对于复杂情节与严密逻辑的掌握,而让阿婆真正成为侦探小说女王的可不仅仅是精妙反转的故事,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将这种思考延伸开来就会发现在各种各样的事件中,阿婆只是将很小的一部分主观意见阐述出来,而更多的则是读者需要自己进行的价值抉择,换句话说也许读完阿婆的作品,你会对自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样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其获得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1974年改编电影。


  历史上的东方快车是一条古老的跨越亚洲和欧洲的火车线路。它由法国巴黎出发,经过3天9小时40分钟后到达伊斯坦布尔。也正是因为它跨越两个大洲、运行时间长、沿途风景优美等特点,自从1883年运行开始,它就成了文艺创作者的心头好。在它身上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而阿婆在1934年创作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发生在这条路线上。我手中的是新星出版社2017年7月的印刷版本。



  全书的故事相比阿婆的其他作品来说相对简单,主要讲述了刚刚在叙利亚结束案件调查的赫尔克里·波洛要赶往英国伦敦,在搭乘东方快车时他发现在这列平常时间没什么人的豪华列车上竟然没有空位“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赶在今天旅行"幸好波洛在转乘时遇见了这列车的董事同时也是自己好友的布克先生,才移出空位上了车。正当波洛要享受这次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行的旅程时,大雪封住了铁路,与此同时列车谋杀案发生了,一位美国富豪在自己的包厢内被人用残忍的方式置于死地,而凶手就与波洛同车厢的十二人中。在调查当中波洛发现死者的身份与多年前的一场绑架案有关,而随着推理的递进波洛发现车厢中的十二人每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而这些秘密编织成一张大网将案件引向了两种完全相悖的结论。而在最后波洛做出了遵循自己内心的决定。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起因及事件,第二部分是波洛开始深入调查与每位乘客进行交流并总结证词,第三部分则是推理环节,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每个部分的描写条理清晰,在进入事件之后干净利落的推理也使整个故事的风格更加鲜明。通读全书可以发现阿婆在人物群像描写方面能力的炉火纯青,在角色众多的故事中不仅能够让观众记住每个角色,同时还能让剧中人物之间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可以称得上细致入微,拿捏的十分精准。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最后的结果揭晓环节笔墨甚少,只用短短的两个篇幅就将整个事件定下了结论,就像一场盛大的舞会最后却潦草收场。可是合上书细细回想才能发现正是这样简洁到甚至有些冷酷的结尾才是真正留给读者思考的时间,全书的结尾就像是一道选择题,在读者决定认不认可这个结尾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对正义的理解有一个标准。伟大的文学作品魅力在于此,它能够让你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


 

  由于出彩的细节与绝妙的推理,《东方快车谋杀案》被多次改编成电影话剧。而我比较喜欢的则是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1974年版本。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1957年以一部《十二怒汉》成名,其在各个国家均有翻拍出现,不难看出导演对于人性题材的描述有着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当擅长于用镜头描述人性的导演遇上阿婆的故事时,导演将自己的思考融入电影,变成了一场生动的探案旅程。

                     


  影片星光熠熠,由阿尔伯特·芬尼饰演赫尔克里·波洛;英格丽·褒曼饰格丽塔·欧尔森;劳伦·白考尔饰哈里埃特·贝琳达·哈巴德以及肖恩·康纳利饰演的阿伯斯诺上校,不仅如此影片可以说这是最还原小说的一版。影片不仅使英格丽·褒曼获得了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更获得了五项提名,可见在毋庸置疑影片在银幕上征服了观众。由于电影与原著情节基本一致,所以影片主要内容就不过多赘述。而下面我们就来探寻小说与电影之间的花火



  与小说不同的是电影一开始就通过还原报纸的方式介绍了当年令人震惊的阿姆斯特朗绑架案。而在小说中开场的火车站场景则直接被搬到了船上。


  在这里导演掩藏了在原著中的一个小彩蛋




  和原著一样英国小姐德贝纳姆在此与上校碰面,电影稍不同的是,两人的见面显得更加浪漫。



  和文字相比,电影能够从视觉效果上更加震撼人心,在阿婆的小说中重对于事件的递进与情节的发展,并未对东方快车本身过多的描写,而在电影中,导演则为我们还原了列车的真实场景,宽阔的车站、各色各样的人、不仅如此,在车站中导演还介绍了列车上即将发生故事的十二人



  从列车启程的那一刻开始车上人的命运就联系在了一起。直到大雪封路,美国商人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床上。



  在调查证据时波洛发现了一一张烧焦的纸片,通过还原后确定了死者的真实身份,而这一点也是我对小说唯一不解的地方,如何通过一个名字就判断出了死者的身份,还是说只是为了情节而设计的桥段?



  接下来审问环节开始,十二个人看起来来自四面八方,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可是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关于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波洛的任务就是通过他们的证词来寻找凶手,可是随着调查的深入波洛发现一切似乎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在这一段诸位老戏骨也呈现出了精彩的演技,尤其是英格丽褒曼所饰演的瑞典女传教士,将教徒的胆怯与虔诚展示的入木三分




  最后波洛解决了凶案,可是这一次他却不知道如何处决凶手,因为死者是罪大恶极之人,而凶手全都是被他或多或少影响的人。而当最大的反转出现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案件中的每一个凶手都是迷人却致命的。



  最后波洛这位以往的罪恶克星终于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做出了选择,可是在影片结尾在众人开心的碰杯也许是为了追悼逝去的亡灵,可是对于当下场景来说也许不是太合适宜。



最后正义终于获得了伸张,也许方式太过绝对,也许手段显得过分,但是对于已经逃脱了的邪恶这种方法也不是不可以,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当真正的正义来临时,界限就显得不再重要了。我们下期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