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三道镇昌园小学,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一所山区学校。这里有位年轻的女教师——黄英,以前下海经商、自助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英得知山区小学很缺老师,就弃商从教。如今,黄英已经在山区待了8个年头,是什么让她舍弃城市繁华,选择山区的清苦?接下来,一起走进黄英的生活。
从保亭县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盘旋山路,我们才来到黄英所在的昌园小学,刚好赶上她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教室里,黄英带着学生们学习课文《山雨》,她不仅用文字描述雨前雨后的场景,还模拟打雷的声音,让孩子们在黑板上描绘自己心中的山雨是什么样的。一堂普通的语文课,黄英上起来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趁着黄英上课,我们在昌园小学里走了一圈。学校加上学前班一共七个年级,最多的年级有十二三人,最少的仅有三人。虽然学校在今年夏天进行过翻修,但教室里破旧的桌椅还是随处可见,鸡鸭等小动物也会不时“溜”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学校领导介绍,昌园小学在当地曾经辉煌一时,附近7个自然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后来,由于教育资源整合,大部分学生都去镇里的中心小学上学了,现在整个学校不过8名老师,75名学生。
下课了,孩子们又恢复了爱玩的天性。本以为能趁着课间跟黄英聊上两句,没想到她却被同学们拉到操场上,打起了篮球。
在班上同学眼里,黄英不单单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上课铃再次响起,这节不是黄英的课,这时,她才顾得上招呼我们。黄英介绍,她是名80后,2002年师范毕业,先在海口的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后来下海经商,干起了广告策划。2008年,很多乡村小学因为缺老师,对外发布了招聘信息,这让黄英很是心动。
为了儿时的梦想,已经在五指山成家立业的黄英,再次走上了讲台。她没有选择离家很近的乡村小学,而是选择了距离保亭县城最远的学校。
刚到大山的生活很艰苦,没有自来水,每天定时抽水;没有菜,隔一段时间就要到6公里以外的镇上买菜;没有煤气燃气,每天自己生火做饭,而且一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山里就会停电……老师来了一批又一批,真正能留下来的没几个,黄英却坚持下来,一干就是8年。
下午,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黄英却没有返回宿舍,她心里还惦记着一件事。原来黄英刚刚接手6年级的班主任,她对班里8名同学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需要到孩子家进行家访。
当天的家访很顺利,两名学生的家长都在家。不过忙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5点半了,黄英还要徒步近5公里的山路,返回学校。
对黄英来说,自己吃点苦不算什么,只要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就是对她最大的鼓励。8年里,黄英就这样走遍了附近的7个人村庄,用双脚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回到宿舍,黄英开始生火做饭,而做饭的柴火都是她自己从山上捡的。
黄英说,守住大山,要耐得住寂寞,一个人,一碗面,足以。剩下的时间,看看书,写写教案,一天就过去了。如果不是黄英亲口告诉我们,我们很难想到,她已经结婚10年多了,五指山老家还有一个三岁多的儿子。
黄英说,每天最开心的时间,就是上课时和学生在一起,下课后,接到家人的电话。8年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她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爱,却也留给了家人一份亏欠。
虽然对家人满心亏欠,但黄英从未生出过离开大山的想法。因为她知道,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她。她将坚守大山,直到青丝白发,直到山里的孩子一个个走出大山。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平平常常的工作,黄英是乡村教师中普通的一员。但带着对学生的爱,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她在三尺讲台上用汗水挥洒着自己的青春。8年,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会用一个又一个8年诠释“坚守”的定义,她将尽可能的把青春和热血,洒在这片大山,为山里的孩子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