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胎儿也有继承权?六岁娃有了限制民事能力!想知道民法...

【关注】胎儿也有继承权?六岁娃有了限制民事能力!想知道民法...

安徽法制报 内地男星 2017-03-09 12:49:32 508

点击上方蓝字“安徽法制报”一起玩耍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迈出编纂民法典重要一步。


作为民事领域的根本大法,民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总则草案包罗万象,涉及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特别梳理了草案中几件与你我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新规定,请听安法君一一道来。


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绿色


网友

何为民法典?

安法君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


王小五

那民法总则又是啥?

安法君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原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


  民法总则草案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分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10条。


胎儿有没有继承权?

故事:

赵小某的父亲赵某在其出生前两个月因车祸去世,赵某生前以遗嘱的形式指定还未出生的赵小某继承其所有财产。法院认为赵某死亡时,赵小某尚未出生,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遗产不能由赵小某直接继承。


胎儿有没有民事权利?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以前,

答案是没有。

但在司法实践中,

涉及损害胎儿利益的案件不断出现,

怎么办?

对此,

民法总则草案有了新规定。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 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亮点】

  胎儿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


【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草案既考虑到对胎儿自身利益的保护,也考虑到与胎儿赠与、继承相关的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这一规定保障了胎儿的利益。


六岁儿童可自己“打酱油”啦

故事:

小辉今年8岁。不久前,某英语培训机构搞促销,小明在父母的同意下,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交了培训费。之后该培训机构提高收费标准,要求小明补交培训费,否则就解除合同。在交涉的过程中,该培训机构还主张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从一开始就无效,要求解除合同。


多大的孩子才能从事一定的

民事法律行为?

孩子几岁才能签订合同?

现行法律规定是十岁,

不过今后可能发生变化。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亮点】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从十周岁下调至六周岁。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儿童的生理和心智发育水平也不同于以往,现在六周岁孩子所知道的东西远远多于以前同龄孩子的认知,他们具备一定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应当有权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法律行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


“告不告”,你可考虑三年

故事:

2011年1月3日,赖某向好友撒某借了7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2年。可直到2015年3月,撒某才找赖某要求还钱,赖某拒绝。撒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撒某有权要求赖某还钱,该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013年1月4日至2015年1月3日,但撒某却没有证据证明在该期间内他曾向赖某主张权利,因此认为撒某的诉求超过诉讼时效,驳回了撒某的诉讼请求。


民间借贷纠纷

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很多老百姓往往因为不懂法,

认为有了借条就可以随时起诉,

殊不知

法律对诉讼时效是有规定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百姓的权利,

草案规定诉讼时效由2年变为3年。

如果是3年,

撒某的诉求请求就不会被驳回了。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亮点

  诉讼时效由2年延长至3年。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现实中,由于诉讼时间过短造成的损失并不少见,例如,银行、金融机构等经常因为来不及请求、忘记或者提供不了证据,导致一些贷款不能及时收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延长诉讼时效,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产”

故事:

10岁的小玲跟着父亲邵某独自生活。但邵某并不把女儿放在心上,经常殴打、虐待小玲,小玲经常四处讨饭吃。好心人张女士收留了小玲。相处中,张女士发现邵某曾经对小玲有强奸、猥亵行为,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后,检察院将邵某起诉到法院,并请求法院撤销邵某的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小玲的监护人。


现实生活中,

极少数父母不仅尽不到关爱、

教育子女的监护职责,

反而会侵害子女的生命、

健康安全。

这时,就需要法律

对父母的不当行为作出回应,

甚至剥夺父母的监护资格。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等行为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亮点】

  特定情况下法院可撤销、恢复监护人资格。


【解读】

  赵旭东:实践中,有时会出现监护人并未依法合理履行职责的情况,会对被监护人的利益造成危害,持续下去会影响监护制度本身的意义。而解决和救治的方式就是撤销原来的监护人,指定新的监护人。


监护缺位,民政部门来补

故事:

2015年2月,全国首例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在江苏徐州宣判。法院判决撤销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法定监护权,并指定当地民政局为监护人。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不少人都认为

应当强化国家监护职能

在监护人缺位时

由政府民政部门及时补位。

不错,这一次,

民法总则草案就是要让

民政部门承担起“兜底”责任。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亮点】

  把民政部门的监护责任“顶到前面”。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虽然我国法律已经规定了民政部门的监护职责,但此前却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民法总则草案的这一修改,将促使民政部门真正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承担监护监督责任。


俺们村委会终于要有合法身份了

故事:

宁夏银川兴庆区大兴镇新水桥村引入公司化运营机制,建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没有法律上的“名分”,村委会在很多经济活动中无所适从。村支书王绍利说,村委会要签的合同,少的几千元,多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果连法人地位都没有,涉及到的很多问题就没办法解决。比如,我们村委会没有法人身份,如果借不到组织机构代码,就没法签合同。希望能给村委会一个法人身份。


大家一起经商致富奔小康,

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却没有法人身份,

法律地位无法确认,

没有组织机构代码,

常常连合同都没法签订。

这不,好消息来了,

民法总则草案

要给俺们合法身份了。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亮点】

  在法人分类中专门增设“特别法人”。


【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代表:目前没有法律具体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形态,这还是一个空白。民法上给予其法人地位,符合实际、时机成熟。


你的彩礼钱受法律保护吗

故事:

芳芳经他人介绍,跟小伙儿胡钢按农村习俗举行了婚礼,并同居生活,双方一直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双方感情破裂,胡钢提出分手。2014年,胡钢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芳芳返还彩礼。芳芳称,按当地的风俗习惯,男方不要女方则女方家不返还彩礼,反之,女方不要男方,女方家返还彩礼的同时支付同期银行利息。法院依据当地风俗习惯,支持了芳芳的诉求,判决芳芳不返还彩礼。


针对法律还不能全面替代

民间风俗习惯的现实情况,

草案特别增加规定,

基层审判中

可以适用当地的风俗习惯。

▼▼▼

【民法总则草案这样规定】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亮点】

  法官可以依据习惯判案。


解读】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其才:习惯法是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渊源,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都对习惯进行了认可。此次草案把习惯入法,更具积极意义,但总体上看,我国法律对习惯的认可还缺乏一般性、系统性、体系性的安排,需要进一步予以重视和加强。

来源 | 新华网

整理 编辑 | 齐晓迪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