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明天或是100年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如何,我只知道此刻我喜欢你,喜欢唱你的歌,这就足够了。
■ ■ ■
前几天,某电商CEO在一档综艺节目上称“100年后,周杰伦就是垃圾。”一时间,这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一众网友质疑。
且不谈这个言论是否属于个人偏激或者制造噱头,如果我们现在来正视这个问题:100年后,周董还会是个传说吗?
周杰伦是新千年之后至今,华语流行乐坛最伟大的音乐人;同时也是最成功的社会公众人物之一。
可如果周杰伦只唱歌,只是个音乐人,那么他今天绝对不是“周杰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流行。
新千年之后的中国,各方面都在飞速上升都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50年前,也许那时的流行主题是歌颂新生活;
30年前,也许那时的流行主题是社会巨大的变化;
10年前,也许那时的流行主题是随着互联网打开的国际化,我们畅游在全球文化的海洋里。
一个时代会出现一个时代的代表,周杰伦存在于这个时代下,他也只依附于这个时代。
然而周杰伦出现之前的华语流行乐坛,和周杰伦出现之后的华语流行乐坛,是天翻地覆、完全不同的状态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就是Made in China和 Made by China的差别。
华语流行乐坛,我们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周杰伦之前,也有人做国外先进的音乐,也有不少流传经典的人物和作品,也有很多大师。然而那时,我们缺少一个将作品做到“华语音乐才是最屌的”这样的人物。
周杰伦(或许该说名为周杰伦的这个团队),将我们本就不落后于别人的文化,通过无与伦比的技术流,做到了华语音乐才是最屌的(意思是我们有理由至少我们能和欧美的一样屌了)。
在你们心中,周杰伦可能是青春,是偶像,是明星。
可是在我们一些多少开始“做音乐”的孩子心中,周杰伦,是代表、是业界标杆、是时代。
有些太过于深的东西,我不懂,而我懂的,也没必要谈。但是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你有一副好的耳机,好的音乐播放设备(总价2000元以上)。
那么华语流行乐坛至今,绝大部分(几乎99%以上),你是都不忍听的。
然而周杰伦的音乐作品,从《范特西》至《跨时代》,几乎每一首歌,都能配得上你手中的任何档次的设备。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周杰伦的所有作品都调出来看声谱:
他几乎每一首歌,无论安静的慢歌还是劲爆的快歌,都做到了最适合听的音量、尽力保留了最丰富的细节。
音量,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上的东西,说大也不是很大的问题。音量虽然不完全决定音质,但是却有着为听众着想的很大的作用。
给你们看一些“反面”教材:
我不求音乐做得多好,也不在乎细节质量,但我要调最大音量:一耳朵炸爆你耳朵,让你只觉得老子最响的音乐就是最爆炫。你看,其实国外也“未必做得多好”,而国内的所谓“摇滚乐”更加不忍直视(听)。
这是差不多00年之后,慢慢掀起的一股非常不好的风潮:把自己的音量调到最大,在同样播放音乐时比别人的音乐响,于是能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
这种做法甚至牺牲掉一些采样、失真掉一些细节。有很多这样的音乐,你听起来就是满耳朵的噪音,感觉声音失真甚至带刺。
前一首歌我要调大声才听得清你唱什么……下一首一下子音量就把我耳朵炸开花,你几个意思?(其实这真的已经算好的了……更糟糕的多得是)
以前我们的听歌来源就是买CD,很多人在一张专辑里的歌,音量不统一,导致时而声音大时而声音小,听起来非常不和谐,有些人的音乐作品真的很过分,前一首是一段纯音乐的铺垫,很小声很小声。然后,突然一个炸,轰的出来。呵呵。
那时很多设备、CD机还没有自动增益这个功能,尤其我们学生党很喜欢听CD机。遇到这些专辑唱片,真的会很恼火。
以上的图想说,音量只是一个细节。但周杰伦的音乐作品里边的其他特点:
每一轨编曲的乐器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每一处和声都工工整整;
每一首作品的编曲混音都极近完美(《范特西》~《我很忙》);
每一个人声细节都修得干干净净(《范特西》~《我很忙》);
而且甚至几乎每一首歌都拍了MV。
这种行业制作标准,高得简直令人发指。而你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到底对自己的作品的品控要求,高到了什么地步。对自己的态度,又负责到了什么地步。
然而我们的周围,并不是大家都能对作品有那么高的要求:
某情歌天后被奉为齿音天后……高端耳机杀手……
某青春摇滚天团的歌的混音永远在失真……
某灵魂歌手的几乎都是“编曲就是给他人声伴个奏啦~”
某国内大师的“我的经典就是副歌不停唱多几遍这是艺术你不懂”
某些教父“怎么都不在音准上的唱腔是我的特色我不屑于去修”……
这样的画面质感,这样的作品质量,你怎么拿出去和人家比?
讲真的,2010年之前,华语流行乐坛能在音乐制作上和周杰伦(或者说周杰伦团队)拼的,一个都没有。唯一比较接近他的,是王力宏(《心中的日月》《盖世英雄》两张神专)。
同时,周杰伦是他自己所有音乐作品的制作人(制作人的概念就像是电影里的导演+监制)。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他负责。
他所负责的作品的品控,在07年之前,不只是日韩,哪怕是放在欧美,都能爆掉很多很多同时期的作品。
我在04年之前几乎完全不认识周杰伦,05年之前几乎完全不知道自己听过他的歌(那时学音乐……不让听流行……)。
然而我想经历过03~09年这段时间的人,都见证过这样一个盛世:“他们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刀马旦》《我爱的人》《倒带》《说爱你》《落雨声》《布拉格广场》《夏天的风》《献世》《祝我生日快乐》《亲爱的那不是爱情》……等等等等成天在身边放的,耳熟能详的歌,居然都是他写的。
哪怕是他玩脱了的那一年(2011年《惊叹号》),他也给余文乐写了《默背你的心碎》、给Selina写了《梦》,这些明明比在自己专辑里更好的作品……
半壁江山?或许就是这样。
我听过不是很少的流行音乐,无论国内外的。我也听过有一些华语地区音乐人、亚洲地区音乐人做的音乐,可以爆周杰伦10086条街。
而且到了近些年,随着亚洲乐坛越来越多地与西方接轨,很多人早已经超越了周杰伦。
比如在EDW领域上的蔡依林和Bigbang。
但是他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让人觉得是西方音乐的附属精品。
我承认他们的音乐做得真的好,但是我更想听我们中国的,想听只有我们有的民族的东西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周杰伦的中国风,《青花瓷》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他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就在不断思考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到先进的音乐形式理念里。
周杰伦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就通过《娘子》这首歌,为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然而当年这张专辑最火的是《龙卷风》、《黑色幽默》、《可爱女人》、《星晴》。
直到今天,也是。
可到了第二张专辑,就出现了《双截棍》这样的超级神曲(领先华语乐坛十几年,真不是吹的)。
你们有空真的可以去仔细听听《双截棍》的编曲,钟兴民大师用了多少的中国乐器。
甚至还有:
《上海1943》。
《八度空间》里的《爷爷泡的茶》《龙拳》;
《叶惠美》里的《东风破》《梯田》《双刀》;
《七里香》里的《我的地盘》《七里香》《将军》《乱舞春秋》;
《十一月的肖邦》里的《发如雪》;
《依然范特西》里的《千里之外》《本草纲目》《菊花台》;
《我很忙》里的《青花瓷》《无双》;
《摩杰座》里的《兰亭序》《稻香》;
《跨时代》里的《烟花易冷》《雨下一整晚》;
《惊叹号》里的《皮影戏》;
《十二新座》里的《公公偏头痛》《红尘客栈》;
《哎哟不错》里的《天涯过客》;
以及《霍元甲》、《黄金甲》两首电影主题曲,
当年的奥运歌曲《千山万水》。
以及一些写给别人的作品,比如《刀马旦》、《汉服青史》、《如梦令》、《刀锋偏冷》、《黄浦江深》、《小小》、《念奴娇 》、《落雨声》。
这些作品够出差不多四张专辑了吧?
换做别人,出完这四张专辑,够他坐在殿堂里边当大师一辈子了。
周杰伦做到的,不仅仅是将西方音乐填上中文歌词来唱出中国制造;更是我可以将我们的文化用任何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而且做得完美。
他一直没有忘本,一直在极尽自己的努力来推广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来兑现自己的那句话:
“华语音乐才是最屌的”。
如果周杰伦只是老老实实地唱歌,那么他今天不会是周杰伦。
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就定义周杰伦为“新亚洲流行之王”,我想大家有空可以去百度一下其他“荣登”的亚洲人物,还有谁,是为其封王的(不是King,好歹也是Queen吧)?有么?
出版这种杂志的人可不傻。
《黄金甲》主题曲《菊花台》入围奥斯卡年度金曲。
09、10年周杰伦代表华语流行音乐,与郎朗、多明戈、波切利参与宋祖英将军的中国民歌艺术节。
11年周杰伦首次参与好莱坞电影《青蜂侠》,片方主动为他改剧本改剧情改人物设定改戏份。
一个原本类似NPC的打手日本人助手,成为了一个来自上海会泡咖啡会泡妞会弹钢琴会唱歌的的双男主之一中国人,且片尾曲《双截棍》,是好莱坞第一次用中国人的歌曲。
科比和周杰伦的《天地一斗》在NBA赛场上响起。
2015年《TRY》成为第一首好莱坞电影全球主题曲用了中国人的歌曲。
而且周杰伦有自编自导拍电影:
周杰伦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同时期歌手。
最后,说了那么多,我不知道最后看到这段文字的你,会是谁。
但是,周杰伦,他真的很努力很认真的在做他眼下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做到最好。他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是成为昨天的历史,也会是成为明天的传说。
我真的不在乎明天甚至100年后,人们看我是什么样子。
做人做到周杰伦的份上,也有些做人做到垃圾的份上,无知地骂周杰伦垃圾。更何况我们呢。
但我今天一定会过得幸福,美满,认真,负责。
■ ■ ■
本文授权自知乎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