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的拍档———阿斯顿·马丁
经典车型数据:
型号:阿斯顿·马丁DB5
排气量:4.2升
整体车重:1595千克
加速时间:(0~100千米/小时):6.2秒
最高车速:250千米/小时
谁才是詹姆斯·邦德这个长寿间谍的最佳拍档?像小叮当一样不断从口袋里掏出宝物的Q博士,还是像乌苏拉·安德斯那样倾国倾城的邦女郎?答案会让你意想不到,真正能在至少10部电影中和007生死与共,先后与肖恩·康纳利、乔治·拉赞贝、提摩西·达顿、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这五代邦德联袂演出的只是一部性感的汽车,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阿斯顿·马丁。
展翅的马丁。
为了彰显自己的速度与野性,很多名车的车标中都含有自然界中的长跑或短跑冠军,比如意大利的赛马(法拉利)和奔牛(兰博基尼),英国人的美洲豹(捷豹),美国人的白兔(福特)和山羊(道奇)等等。但是有勇气用翱翔九天的雄鹰作为车标的却少之又少。当你看到一双银色的翅膀中间印有Aston Martin的字样,那千万别怀疑,这就是以速度和优雅闻名的英国汽车阿斯顿·马丁的车标。
虽然阿斯顿·马丁的品牌号召力无可置疑,但是它的发家历史却很难像奔驰、福特那样被列入哈佛或者普利斯顿的商学院教材之中。原因很简单,从诞生之日起,特立独行的阿斯顿·马丁就没赚过大钱。即便是在DB5和DBS跑车大卖特卖的时候,阿斯顿·马丁公司每年的销量也很少超过700辆,最愁云惨淡的时候,甚至一年只卖掉了40辆汽车(这也就能理解福特公司1987年收购阿斯顿·马丁时只肯出7亿美元,只相当于收购捷豹公司的1/6),阿斯顿·马丁更像是北京798工厂的那些艺术家,执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绝不向世俗妥协,所以惨淡经营也就在所难免。
艰苦发迹
和许多名牌汽车一样,阿斯顿·马丁的创始人中也有一位酷爱赛车的车手——莱昂内尔·马丁。这位老兄出身于英国的一个富商家庭,嗜好山地赛车。1913年他认识了工程师出身的搭档罗伯特·巴姆福特。一顿小酒之后,两个满脸通红的英格兰汉子决定成立一家车厂,专门生产高档赛车,车厂的名字就定为了马丁·巴姆福特。接下来得事情证明了车手和工程师练手的可怕,马丁驾驶着自己公司生产的赛车在白金汉郡的阿斯顿·克林顿山地赛中勇夺冠军。为了纪念这个开门红,马丁和巴姆福特将公司的名字改为了阿斯顿·马丁,这才有了今天展翅的银鹰。不过还没等两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继续拓展事业,萨拉热窝的枪声就将整个欧洲带入了世界大战的漩涡,马丁和巴姆福特分别加入了皇家海军和皇家陆军服役,两人的车厂也只能停业。
不知道是不是在战火硝烟中身心疲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巴姆福特就离开了公司,只剩下马丁一个人苦苦支撑。可好车手不等于好老板,赛车冠军也不等于巨额的利润,1925年,经营不善的阿斯顿·马丁公司破产,马丁只好带着一身的债务离开了公司。1947年,英国著名的拖拉机制造商大卫·布朗收购了几经转手的阿斯顿·马丁,他以自己名字中的头两个字母DB来为公司的汽车命名,这个独特的命名方式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在接下来的20世纪60年代,阿斯顿·马丁DB系列跑车靠着邦德这个银屏偶像和品牌代言人在跑车市场大放异彩,英国汽车的风光时代仿佛再次回到了世间。然而好景不长,岛国心态和固执的思维方式,让英国汽车业逐渐落伍,以阿斯顿·马丁、捷豹为代表的英国汽车像他们的大英帝国一样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萧条。1987年,美国福特公司收购了阿斯顿·马丁75%的股份,又一个英国汽车品牌成为了福特的战利品。不过历史总喜欢开些有趣的玩笑,2007年,面临巨额亏损的福特公司不得不将阿斯顿·马丁出售,而新买家却是英国汽车投资联盟的创始人、F1英美车队的主席大卫·理查兹,不知道重回故乡的阿斯顿·马丁有没有救赎后的满足。
与谍共舞
按照影评家的说法,阿斯顿·马丁与詹姆斯·邦德是一种情人关系,虽然他们不是经常见面,但是每次在一起总是很兴奋。
阿斯顿·马丁和邦德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64年的第三部007电影《金手指》中。影片中,肖恩·康纳利扮演的邦德问Q博士:“我的宾利呢?”(007第二部《来自俄罗斯的爱情》中邦德驾驶的是一辆宾利Mark V1型轿车)Q博士指着一辆DB5型跑车回答说:“它的日子到头了,你可以试试这部阿斯顿·马丁。”接下来的剧情中,这辆DB5似乎无所不能,它装备了机关枪、防弹车窗,车轮附近还能伸出切割器,用于毁坏敌人的汽车轮胎。甚至它还有一个随时可以更换的车牌,从英国到法国再到瑞士,只需要一按按钮,车牌就能换成对应国家的……
正是从《金手指》开始,阿斯顿·马丁成为了花花公子或者国际间谍的代名词。在《金手指》、《霹雳弹》、《黄金眼》、《明日帝国》这四部007电影中,阿斯顿·马丁的DB5和肖恩·康纳利、皮尔斯·布鲁斯南同场彪戏;到了《女王密使》和《金刚钻》中的DBS和乔治·拉赞贝、肖恩·康纳利一起出镜;再到《黎明生机》和《量子危机》则是阿斯顿·马丁的V8和V12与提摩西·达顿和丹尼尔·克雷格飞天遁地。在曾经扮演过詹姆斯·邦德的6位演员中,唯一没有和阿斯顿·马丁结缘的可能就是罗杰·摩尔,这位出生于伦敦的英国老帅哥似乎对莲花跑车更加情有独钟。
尽管电影中的阿斯顿·马丁美得让人心跳停止,尽管它具备了英国汽车传统的工业精神,但你不能苛求它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汽车那样品质如一。一些购买了DB5型跑车的用户就曾发现有时必须用手动的方式升降自己的电动车窗,雨刮器有时会停留在前挡风玻璃的中央……诸如此类的小毛病不少,不过可以理解,跑车追求的目标是速度和格调,以及驾驶者与车辆之间的完美互动,这些都是阿斯顿·马丁的强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詹姆斯·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