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低平的诊断、病因、机制与意义……早看这篇早会了

T波低平的诊断、病因、机制与意义……早看这篇早会了

医脉通心血管 内地女星 2017-12-03 09:00:40 382

 导 读  

掌握T波低平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了解其临床意义,才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作者:钟杭美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心电图T波是心室复极波,正常情况下T波形态呈圆顶型,占时较长,从基线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两支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稍长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稍长于升支,其方向与同一导联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若V1导联向上,则V2~V6导联不应倒置。T波的振幅除Ⅲ、aVF、aVL、V1~V3导联外,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在胸导联有时高度可达1.2mV~1.5 mV尚属正常。


单纯T波改变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其形态表现为T波低平、平坦、双向、倒置及高尖,其中以T波低平最为常见,它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非心脏疾病。


01

T波低平的心电图诊断


1.1 单纯T波低平的诊断标准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当T波的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即为T波低平;而当T波的振幅在Ⅰ、Ⅱ、aVL、V4~V6导联为0.1~-0.1mV,其中Ⅰ、Ⅱ、aVL导联的R波振幅>0.3mV即为T波平坦。单纯T波低平、平坦可出现在多数导联,临床少数正常人在Ⅲ、aVF、aVL、及V1~V3导联可出现T波低平。


图1 一例健康体检女性,Ⅲ、aVF导联T波平坦、低平静态心电图


1.2 TV1>TV5、V6伴V6T/R<1/10的诊断标准


是指V1导联T波正向,振幅>V5、V6导联,TV5、TV6均直立且V5T/R>1/10伴V6导联T波振幅<R波的1/10。


1.3 T波低平与T波倒置、ST段改变并存


T波低平可独立出现,也可以与T波双向、倒置同时出现,特别是常常伴随ST段改变,多出现于ST段呈水平型压低≥0.05mV或上斜型压低≥0.075mV时。


02

T波低平的病因


临床上任何引起心肌复极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T波的相应改变,而T波低平尤其是伴随ST段改变的常见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心肌病、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等。


2.1 冠心病心肌缺血


临床上只有冠心病患者发生的ST-T改变,才能诊断为心肌缺血。一般认为,单纯T波低平、平坦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有限,但是如果T波由原来的直立转变为低平、平坦且同时出现ST段改变,并随缺血症状消失而恢复时才更支持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见图2,动态心电图(AECG)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ST-T改变,其中Ⅰ导联T波形态随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缓解由直立、倒置转为低平。


此外,传统的观念认为持续性T波低平、T波双向或浅倒置伴随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并出现于多数导联,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但有学者认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ST-T改变)实际并不存在,属于一种推测性、主观的判断,心电图存在持续性ST-T改变时,多数由其他因素引起。


图2 一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ST-T改变动态心电图(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心悸1月,加重2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ROMAN II级。A为患者夜间睡眠时,心电图正常[T波均直立];B为患者夜间上洗手间后床上休息,突感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心电图示STⅠ、Ⅱ、Ⅲ、aVF、V3~V6呈水平及下斜型压低0.075mV~0.45mV,伴T波倒置及负正双向[注意TⅠ倒置],STaVR、aVL呈弓背型抬高0.1~0.20mV;C.为患者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示STV5、V6呈水平型压低≥0.05mV,TⅠ、V6低平。患者于2天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左主干开口重度狭窄。)


近年来,也有学者研究发现,T波低平的患者特别是局限导联的T波低平者有将近半数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但T波于广泛导联低平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则很小。


2.2 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心电图常见T波低平、倒置伴随ST段改变,见图3。晚近有研究表明在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心电图Tv1>Tv5、v6伴v6 T/R<1/1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T波改变与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


高血压可使全身动脉玻璃样变,轻度高血压随着病程发展(即使冠脉造影正常),也会因微动脉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相对缩小,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顺应性下降,左室负荷加重,致功能受损,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室肌的复极,引起T波改变。


图3 一例高血压患者T波普遍低平静态心电图(患者女性,66岁。血压增高十余年。临床诊断:高血压Ⅱ期。心电图示多导联T波低平伴随ST段及U波改变。)


2.3 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临床上尤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假性心绞痛,易与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混淆。


其心电图特点主要是缺血型ST段压低及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许多研究发现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的AECG中ST-T改变率明显高于男性;ST-T改变特点是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基本正常,而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出现ST-T改变,提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图4 一例围绝经期综合征T波低平、倒置动态心电图(患者女性,52岁。临床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T波改变[多导联T波呈低平及倒置],发生于上午步行活动时。全程监测显示大多数时间多导联T波低平及倒置。)


2.4 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钾低于3.5mmol/L时,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低钾血症。


其心电图特点为血钾轻度降低时,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随着血钾浓度进一步降低,T波可变为倒置,ST段也相应压低,同时出现U波振幅增高达0.1mV以上,甚至可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以V3导联尤为明显,U波可与T波融合成驼峰状,使Q-T间期显著延长。


图5 一例低钾血症患者T波低平伴随ST段及U波改变静态心电图(患者女性,61岁。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血清钾浓度2.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STⅡ、Ⅲ、aVF、V4~V6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0.10mV,伴T波低平及负正双向;UⅡ、Ⅲ、aVF、V2~V6振幅>1/2T,符合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


2.5 心肌炎、心肌病


心肌炎患者时常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压低,但病情改善后可恢复正常。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可长期存在,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时心电图则表现为Ⅰ、aVL、V3~V5导联T波深倒置,近似“冠状T波”。


03

T波低平的分类与发生机制


T波(低平或倒置)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根据QRS波群是否增宽来区别。原发性T波改变受很多因素影响,诸如运动、左室壁运动异常、过度换气、体位、冷水浴、发热、冷饮、药物、焦虑、内分泌异常等等,是由心室肌复极的一致性改变所致。


而继发性T波改变多为某些疾病所致,如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病、心肌炎等等,是由于除极顺序改变所引起T波异常。


04

T波低平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


由于T波低平出现于多种疾病和诸多因素,心电图为非特异性T波改变,因此,T波低平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临床诊断而不是单纯的心电图特征。


当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并伴随ST段改变时,应该特别注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动态(一过性)变化,如果持续存在,多数不是心肌缺血或冠心病所致,但如果与胸痛有关,有可能是心肌缺血所引起;但单纯T波低平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不敏感,尤其是无症状女性患者,在心电图出现T波普遍低平或浅倒置时,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要特别慎重。


此外,在心电图上QT间期是否延长有助于T波低平的鉴别,QT间期明显延长者见于低钾血症;QT间期轻度延长见于心肌炎、心肌缺血等;而正常变异引起的T波低平,QT间期一般不延长。


总之,尽管T波低平是异常心电图,但其病因既有心脏性病又有非心脏性因素,影响因素诸多,而心电图又缺乏特征性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依靠T波低平来诊断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国际指南2009建议心电图报告中应描述T波形态的异常,识别相关ST段改变,而且临床医生必须密切结合患者年龄、病史、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综合进行判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律学会编译.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2009.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0:19-20.

2.郭继鸿.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59-864.

3.李中原,安邦,黄鑫涛.静息心电图T波持续异常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07-108.

4.王亚丽.T波改变在早期高血压中的表现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2):138.

5.苏小文.轻度高血压病患者T波改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4):303.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

7.王胜明.心电图Tv1>Tv5伴v6T/R<1/10改变在早期高血压病中的意义探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2(1):29-30.

8.吴克香,赵世琴,原皓,等.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围绝经期妇女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疑难病杂志,2003,2(4):207-209.

9.储毓舜,田军,孙婧,等.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2):105-108.

10.马艳丽.145例体位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71-72.

11.郑秋甫.女性心电图T波低平或浅倒置的临床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3):168-169.

12.李寅,杨虎,梁海燕等.心电图TV5、TV6低平的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8,30(3):132-136.

13.钟杭美,张开滋,黄岚等主编.临床12导联同步静态心电图.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14.Elias B. Hanna, MD,David luke Glancy, MD.ST-segment depression and T-wave inversion: Classifica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aveats.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78(6):404-414.

15.18-Krishnaswamy a, lincoff aM, Menon V. Magnitude and conse-quences of missing the acute infarct-related circumflex artery. Am Heart J 2009; 158:706–712.

16.Magnani JW, Dec GW. Myocarditis: current tren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irculation 2006; 113:876–890.

来源:365心血管网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