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洋 素描|琚理
气温已蹿升至30摄氏度,东花市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杨立新还顶着大太阳赶往东城区第二幼儿园的门外——一座过街天桥的施工现场。顾不上擦汗,她先掏出自己的证件给工人看,“我是社区居委会主任,我得和您说一下,天桥离幼儿园太近了,人都能从桥上直接跳进园里,安全隐患太大,得挪地方。”
施工负责人听完,两手一摊,“这可麻烦了。要想挪地方,我们也说了不算啊。”没错,这是个麻烦事儿,杨立新心里比谁都清楚。可当二幼的老师找到她时,她一点没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两周过去了,杨立新在市政、交通、地铁等多个单位部门之间来回跑,终于把相关单位找齐了,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天桥挪地儿的事。
“我最不怕别人来找麻烦。”杨立新在东花市南里干了13年,解决过的麻烦事儿多了去了。光是方便居民出行的红绿灯,她就给协调增加了三个,还让8路车在辖区内增设了车站。
“麻烦来了,考验也就来了。”杨立新说,社区工作就得一手托四方,得多观察、多思考,还得善创新,麻烦自然会有解决之道。
为了验证增设公交站的合理性,她带人把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需要乘车的人都统计出来,实实在在的数字一摆,公交公司也服气;居民嫌两广路上的红绿灯留给行人走的时间太短,杨立新拿秒表一掐,“嘿,只有28秒”,可交通部门担心红绿灯时间太长会造成车辆拥堵,杨立新就建议增设安全岛;几年前社区里下岗职工多的时候,杨立新身上还随时揣着好些小纸条,挨家挨户找辖区里的小餐馆、小发廊、小修理铺,推荐用工。“社区工作不是传声筒,不能只往上、往外反映问题,我们也得行动起来,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麻烦解决得越多,当初来“找麻烦”的单位和个人,对社区就越信赖,越把社区当个家。如今,那些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也通过照顾孤寡老人、提供公益服务等方式反哺社区。在杨立新眼里,解决一个麻烦,就能增加一个贴心的“家庭成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