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展程公司研发副总裁的公众号,最右为文章主人公
记者/张皓月 实习生 薛星星
编辑 / 胡涵 张慧敏
股权背后是利益,而利益背后是人性。
今天创投圈上演了场轰轰烈烈的大戏:展程科技的前CTO韩冬辉老婆昨晚发了篇《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的文,哭诉丈夫七年时间没有拿到任何股权净身出户,被CEO陈羽翔耍了,触发一种网友泪点。
正如投资人吴世春所言,但凡刷屏事件,大概率会有反转剧情出现。果不其然,今天展程的研发副总裁爆料说韩在2013年技术就已经落后,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并且当时游戏分红给了200万而非文章中提到的40万,CEO陈羽翔对他已仁至义尽。下午又有自称韩冬辉老婆前同事的人发文称,其如何虚荣,如何花心思钓金龟婿。
事件反转无数次,而尘埃落定前,我们不说谁对谁错,但从这个事件的核心来说,这家公司的核心员工、CTO手里没有一毛钱公司股权已是事实。而股权分配问题一向是创业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位经历过股权问题的创业者对记者说:找合伙人就像结婚,还可能是超过两个人的集体结婚。结婚时房子写谁的名字都吵了无数年,何况是股权呢?
陈羽翔曾在知乎里说,找技术合伙人要学会“忽悠”,而事到如今,他和他的技术合伙人,似乎都走进了被对方“套路”的圈子里。
那些年如梦似幻的创业故事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事儿?因为大家总爱讲义气,但可别忘了,亲兄弟,明算账。”一名同为游戏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说道。
图片中就是展程的最初的团队。中间的是陈羽翔,最右边的是韩冬辉。当时陈只有25岁,年轻气盛。而最初股权的确如《一毛钱》的文中所言,全权由CEO代持。
这也是很多创业团队早期的普遍问题:忙于开发、拉融资、做内容,却对利益问题避而不谈,但股权的畸形却是创业公司的先天残疾。多数投资人的一致观点是,像展程科技这样成立7年股权分配仍不清不楚,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创投圈一直以来都很虚荣,但为了利益撕破脸早已见怪不怪。譬如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IT网红冯大辉和丁香园的口水仗。冯大辉在2010年加入丁香园,工作六年后离职。入职时丁香园曾给予冯大辉一定期权,但当冯大辉离职后要行权时丁香园方面却没有允许,转而进行回购。回购的价格又未达成一致,进而演变成一场自媒体上互撕的期权之争。
如今看来似乎是展程大戏的预热。但冷静下考虑,如果你是合伙人,你要怎么做?今天有人直接吐槽韩冬辉:作为合伙人,在这儿呆了这么久都没股权,请问你前7年干什么去了?法律意识呢?
这样看来,最初的股权分配的错误,似乎不仅仅是创始人一个人的锅。
股权分配就是创始人能力的镜子
撕逼撕到现在,CEO陈羽翔还未做出官方声明,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弱地说了句:“公司期权池一直存在,但存在一个分配的机制。只是早期员工、核心员工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机制还没有定下来。这中间涉及到好几个人的股权分配的利益,必须要花时间去协商,不是一天就能决定下来的。”
创业初期时,似乎每个团队都没想到这么多。但归根结底,股权不仅仅是利益,而是驱动整个公司向前的机制。股权分配是对未来产生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也各个合伙人对公司的控制能力的约定。所以根本上,是要按照各个创始人对公司未来的价值贡献分配的。
所以,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合伙人,最一开始不分配股权而全由CEO代持,将对公司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真正股权分配的公平不是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分配后,每个合伙人都会发自内心感到“合时宜”,而最后让股权分配这件事不会造成任何心理负担和影响。否则不论是公司的失败或者成功融资又或者上市,都会形成利益纷争的大战。
因为一己私利或者兄弟义气感情用事的创业者合伙人,最终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共同的公司。
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对寻找中国创客记者说,创业公司一开始如果不把股权分配问题搞清楚,就等于埋了一个雷。在投资项目时,他都会询问创业公司所设计的股权结构,若不合理,会给出建议调整,如果不能调整,就干脆不投。
君问归期未有期,怎么回报?
《一毛钱》文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点:2013年分红时,韩的老婆说只拿到了100万,但根据公司研发副总裁称,拿到的应该是税后200万。
我们且不论一个流水一个亿的游戏是否能有五六千万的利润。(其实是不现实的,除了各种人工成本,app store都得分30%,据一名手游公司员工透露,利润最多能达到2000万)当公司赚钱后,应该如何分红?
正常而言,在股权分配之后,就会有相应的股权兑现约定。(很可惜,这个分配前提对于展程就不成立)创业公司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给合伙人回报。一般会按照4年左右的时间兑现,一个月兑换1/48。这是一个信任和承诺的基本保障。也是为了避免工作时间很短的合伙人在7、8年后突然回归要求股份的问题。
而展程却并未实行这个做法。分红时主要依靠的是最初开发的爆款游戏的利润,而分配的机制也并没有按照股权回报的分配形式进行划分。所以不管是不是200万变成100万的罗生门,这种分配机制从根本上是讲不通的。别说200万了,就算给了一千万又如何?
研发副总裁在文中吐槽,后期韩的能力下降,其实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节奏。这种变化其实在合伙人中也并不少见。所以股权在公司运行期间,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该进行讨论,可以重新进行分配。
而陈羽翔提到的期权池,其实也并不明确。期权池是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预留的一部分股份,用于激励员工,在欧美等国家非常普遍。硅谷的惯例是预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为期权池。
如何避免股权纷争?
苹果起始阶段的股权比例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各45%,韦恩10%;谷歌中,佩吉和布林一人一半;Facebooki里扎克伯格65%,萨维林30%,莫斯科维茨5%。而在Facebook的股权分配故事中,其实萨维林的股份A轮融资后被稀释不到10%,也曾将另外二人告上法庭。
创业领域股权纷争是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中外都一样。在美国,避免创始人被踢出自己的公司,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即分离表决权和分红权。在中国的公司法中,双层或者三层股权是违法的,但允许对投票权有特殊约定。
其实还有创业公司刚起步就因为股权纠纷不得不散伙的。2015年11月,刚刚创立1年的娱乐产业垂直媒体平台首席娱乐官对外宣布因为公司内部问题将走向解散程序。首席娱乐官创始人之一邹玲称:“创业以来,陈妍妍对于早已协商好的股份比例和既定事实——我占40%、她占60%的股份屡次表示非常不满,认为她需要占有更多的股份,几次提出希望我主动免费稀释或者出让自己的股份,以确保她绝对大股东的地位,至少股份要超过70%。”
公司都倒了,还在争抢,情何以堪。
而股权设计服务机构“七八点”创始人何德文称,“如果团队不对,再合理的股权架构也会出现问题。”
他表示,在前期有三个方法可以防止创始团队因为股权问题而撕逼。一是尽量找磨合过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了解;二是在分配股权之前,团队成员应该对彼此分工和未来的工作预期达成一个公示;最后可以约定股权成熟机制来规避风险。
目前,展程方面官方声明还未发布,而轰轰烈烈发文的韩冬辉妻子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僵持和出走,似乎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可最好的路,早在创业之初就被堵死了。
寻找中国创客记者今天探访了展程公司,该市场部的领导拒绝了采访。一名员工反问道:即使你知道内部股权的问题,你能怎么办,你会说吗?
可股权的问题不说出口,便总有撕破脸的那一天。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郭为 | 汪潮涌 | 张近东 | 孙继海 | 陈彤 | 汪丛青 | 刘作虎 | 冯大辉 | 吴甘沙 | 邱浩 | 毛大庆 | 张维迎 | 胡彦斌 | 盛希泰 | 阎焱 | 李丰 | 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