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介紹幾個主要和足相関的客家話動詞。
1、行(háng)
古語詞,走、步行。
2、彳(qǐt)亍(cǒk)【近義詞:遊亍】
古語詞,走走停停。「亍」亦可作「辵」,乍行乍止。今採用意思相同、更為簡單的「亍」字作為客家話的正字。可叠音説「彳彳亍亍」「遊遊亍亍」。
3、趠(qiǒk)
「走」在古語中就是「跑」的意思。古語詞,躍起疾行。『太平廣記』卷四五五引『三水小牘』:「趠於庭中」。
客家話:「看等一架摩托尽命鼓一趠,中啊圳壢儿去矣」【我親眼看到一輛摩托車開得飛快,掉進溝裡去了】。
尽命鼓(qìn miàng gǔ):竭尽全力、一鼓作氣。
圳壢(zùn lǎk):古語詞,溝渠⇒「深圳」
中(zùng):正當。同様地,「中」日語可訓讀作「当たる」,知名歌手中孝介的名字就讀作「あたりこうすけ」。
4、走赤(qiǎk)
激烈地跑,跑得面紅耳赤。
客家話:「躁狂狗一様緊走赤等走」【跟野狗似的老是待不住、到処乱跑】。
5、橫(vàng)
摔倒、「撲街」,身体由站立(縦)変橫傾。
6、脛(gàng)
小腿被絆倒。讀中小学時,老師經常在考試前提醒我們小心「矮凳儿,脛死人」,意思是別被最不可能犯的小錯誤害惨了,要認真審題。自由轉换(一)
7、翻·反(pān)
重唇音,古語詞。「番」「反」很多時候意思相近,在古漢語中是可以互通的。
①如果是用手pān,那就是「摔」的意思。為避免混淆,可写作「扳」,如「両公婆嘈交儿、尽扳東西。」【小倆口在吵架、不断地摔東西】。
「扳」還可以讀pōn,表示用手把事物反過來,如「衫衭莫拿扳轉來着」【別把衣服反過來穿】。至於普通話的「扳手」,客家話可以写作「鈑手」,讀bǎn。縂之,在合理的前提下,要霊活使用漢字,才能完好地表記客語。
②如果不是手的pān,那也是「撲街」。同様,為避免混淆(因為「翻」字本身太常用、意思也太多了),可写作「膰」,賦予其「摔倒」「撲街」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