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即可收听
剪辑|大卫
文案|长乐
设计|咩咩
美国最大流媒体平台Netflix(奈飞)这两年跟戛纳撕扯不断。去年奉俊昊和鲍姆巴赫的电影被戛纳群嘲、抵制,今年戛纳“掌门人”福茂则宣布奈飞出品的电影无缘主竞赛,奈飞本来要放到戛纳的五部电影也临时撤片。虽然二者的矛盾牵扯到的因素相当多,但仅从电影放映及发行方式来看,里面所呈现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会看电影的人。电影在未来的存续方式是否会因流媒体的发展而产生变革?大屏幕与小银幕哪个更适应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VR到底是不是电影的未来?
嘉宾介绍
开寅
笔名「九只苍蝇撞墙」,生于北京,现居蒙特利尔。199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2011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电影理论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影与意识形态、电影语言与技巧演变及中国电影史。曾任电影专业媒体编辑、记者,电影编剧、电影项目策划。
Peter Cat
国内最为专业的电影节媒体深焦的联合创始人,现从事电影国际发行、制片等工作。
节目概览
03:14 - 14:00 嘉宾就这两年Netflix与戛纳之间的恩怨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流媒体对传统电影放映方式的挑战。
14:25 - 23:40 嘉宾聊自己的观影习惯及不同媒体上电影的美学观念分歧。对比电视对电影院的冲击,流媒体对电影院的冲击甚至更大。国内引进片的删减对于观影选择产生的影响。
24:09 - 41:00 从《小偷家族》谈国内电影市场氛围,艺术电影在国内的现状与大众品味。中国的电影文化氛围较为特殊,看电影更像是一种“运动”。电影院文化在当前阶段的各种样貌。
41:20 - 48:25 从蔡明亮与盗版的纠纷谈国内的盗版文化及影响。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价值该从什么角度判断。
48:40 - 54: 27 对于卢米埃尔兄弟与爱迪生发明两种观影性质的讨论,二者的区别是否就是传统观影与未来观影的雏形。VR到底能不能做电影,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不是与电影本体南辕北辙。
54:30 - 01:04:00 《托尼·厄德曼》与《燃烧》都经历了戛纳场刊评分炸裂,资源放出评分下滑的情况,这种状况是不是与观影方式及氛围有很大关系。两位嘉宾就此展开激烈辩论。
01:04:10 - 结尾 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影行为的影响。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海量选择时,碎片化的趋势在任何领域无法阻挡。算法对于观影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与局限。Peter Cat 推荐《盛夏》。
书籍推荐
Peter Cat 推荐
《知觉的悬置》(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 Attention, Spectacle, and Modern Culture)
作者:乔纳森·克拉里 (Jonathan Crary )
本书考察了现代注意力的悖论性质,一方面它是个人自由、创造力与经验的根本条件;另一方面,它又是经济及规训体制有效发挥效力的核心因素。克拉里论证了我们有意识地观看或聆听事务的方式,来自人类知觉性质的关键性演变,这一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那时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以马奈、修拉和塞尚的作品为例)深深地卷进了欧洲视觉机制的这场深刻变革。
开寅 推荐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
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性故事。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莉娜•格罗夫的喜剧性故事。小说通过描写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开寅老师推荐原版。
欢迎关注“后浪剧场”微信服务号(id:houlangjuchang),本期节目彩蛋将会在服务号独家推送。
相关节目
━━━━━
后浪剧场,既是后浪表演和戏剧的图书品牌,又是一个交流情感与思想的空中剧场,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目前已有线上电台、影人采访,和线下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后浪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