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神奇图书馆在哪里》,寻找在别处的生活

寻找《神奇图书馆在哪里》,寻找在别处的生活

烹小鲜 内地女星 2018-10-24 22:31:24 810

图书馆在生命中占据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就是“生活”本身的位置,一个人对待图书馆的方式,自然也是对待生活的方式。

想跟生活换个方式相处,不如到10月25日,打开搜狐视频,看看这部《神奇图书馆在哪里》。

书可以拿起放下,可与生活两看不厌,痴缠难舍的时间还有一生,长着呢。



作者|罗昆


1

重新认识图书馆

翻一页书,看一座城


说实在的,我怕进图书馆。


按说,城市里最不易滋生负面情绪的地方,图书馆得算一处。


想找书的,花不了太大功夫,阅览室有电脑,自己查,动动指头的事儿。


兴许再有位万事通馆员,读者求助,遥指一指,几排几架几层,分毫不差,让一旁电脑见绌,明白他日大举进攻人类,有座孤城金汤难破。


想“撞”书的,更不急,一排排架子慢慢溜达,旧版新版绝版,不及翻书,人已如堕宝窟,乱抓一把都喜不自胜。


也不知道书架下一层会有什么,只想着慢慢蹉跎时日,站一刻是一刻,一排排书架,不亚于曲径通幽、烟霞胜境。


我进图书馆的日常反应


可我还是怕进图书馆。


有的图书馆光线不好,白炽灯半明不暗地一照,活像太平间。


铁青昏暗之下,新纸如被单,旧书像干尸,书架间“孤魂”幢幢飘过,情侣咭咭而笑,声似鬼嬉,任谁都呆不久。


有的馆员直勾勾盯着屏幕玩纸牌,或是织着毛衣沉着脸,满脸横纹成隶书“不知道”。


这倒无所谓,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倒落得个清静,不耽误赏景的、求道的自登山门。


怕的是馆员三五成群絮絮叨叨,嗑瓜子唠家常骂闲街,引来一旁“中国文学”书架上,鲁迅开腔: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一座图书馆的温度,不能只靠书给予。


总有人试着构建它的最理想形态,无限接近博尔赫斯口中“天堂的模样”。



它们寥若晨星,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散落八方。


有的皮囊够妖娆,像北京前门外,杨梅竹斜街的模范书局。


斜街从前报馆林立,也有四方文人客居,人不在了,尘土空气被老房子封住,直到开罐。


这儿不卖“模范情书”,但布局别致,文创产品丰富,重要的是,选书有谱。



有的灵魂独特,比如杭州这家“格涩”的“两本书店”。


店面不小,可永远只卖两本书,每隔两周,由特约推荐人选出两本书上架,这半个月,不卖别的。


日子一到就下架,另选两本,依旧过时不候。



海边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孤峙于秦皇求仙的东极;“美食图书馆”则属于沪上“老克腊”们,在海派西菜里吃出的腔调。


每一座神奇图书馆,都是进入一城一地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是看一方水土的西洋镜。


2

马伯庸联袂赵子琪

带你行走“中国书脊”


想去这些地方,说起来容易。


曾子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不知何时的年假,和几百上千一张票的高铁。


当我们无法行走时,需要有一个“替身旅伴”,替我们跨过山河大海,达到一时去不了的远方。


寻找这样的旅伴,不比挑一个同行者困难。


梁实秋说,理想的旅伴“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懂书,懂图书馆。


它代替我们旅行,将独特生活空间原汁原味带给我们的方式,最好是影像。


比如这档真人秀节目《神奇图书馆在哪里》,由马伯庸、赵子琪带我们悠游四海,聊书,聊生活。


第一期,当来到山乡里的“先锋云夕图书馆”,他们在为书结庐的远境里,聊起向往的日子。



对自己向往的生活,马亲王描述特直白:往大了说,是小国寡民,鸡犬相闻;往小了说,“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的归宿,是归隐山林,远遁江湖。


《红楼梦》里的贾政,高居工部员外郎,上火时说气话“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愉悦舒泰时,也不免被“稻香村”勾引起归农之意。


人心里都住着一种“别人的生活”,归根到底,是理想中的自己。


但有没有心去改变,是另一回事——也许慢下来,迈出最简单的第一步,就进入了改变本身。


每一家图书馆,都代表了一种生活。


当你跋涉秦皇岛南戴河畔,进入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时,选择的也许是独处。



如果爱的是人间烟火的欢宴,可能一家美食图书馆里,少不了你的身影。


至于那家为读者选书的“两本书店”,选择的也许是“选择”本身。


这也是《神奇图书馆在哪里》的意义所在:当我们谈图书馆时,其实在谈生活。


3

借的是书本

还的是生活


在一个人心里,图书馆是什么样的所在,便是其人对生活一种态度。


如今的图书馆,最广泛的作用是自习室。


春有四六级,夏有中高考,秋起背考研,冬到又公考,更兼家庭作业托福雅思,鱼贯而至,四时不绝。


一进图书馆,看到众人奋笔备战春闱,老觉得自己太个别,像犯罪一样,赶紧缩着脖子小步趋入阅览室,跟被冷落的“闲书”们低声打个招呼:“来啦?”



人的生活方式,如同图书馆的功用,不可能只有一种。


有人愿意“三更灯火五更鸡”,自修胜业,也有一等闲汉,乐意像遛鸟散步,钻进书丛津津有味,其乐如蟊贼得手,偷的是时间。


每一期《神奇图书馆在哪里》,都在为生活本该拥有的“神奇”,寻找一方空间,一个出口。


读书这件事本身,有人所求在“有趣”,也有人所求在“有用”。


马伯庸爱“闲书”,也爱“探”图书馆。


在他心中,读书是为有趣,每一次迈进图书馆或书店,最佳体验在于,一种类似寻宝形式的相遇。


有时,这种相遇是人与书的,偶遇至宝,绝不空手而归。


或是人与空间的相遇,发现了书与图书馆的默契,本身也是一种胜景。


当人与书、书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城市或乡村更大空间,产生一连串化学反应时,这座图书馆的“神奇”也就焕发出来。


这种化学反应,最终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书也许会挑人,但空间可以容纳一切,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


将这种空间,利用影像的多义性表达带给观众,是《神奇图书馆在哪里》在如今文化类综艺节目回涌大潮下,最独特,也最重要的意义。



烹小鲜的大家庭,热烈向你敞开怀抱~


1

END

1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古装剧锐减,Q4重点开拍剧12部,2019剧集风向标初露端倪

专访天下霸唱:IP是把双刃剑,内容需要创新

【烹小鲜】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

新浪看点|网易号|凤凰网

新浪微博|企鹅号|UC头条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