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拜见小师父》背后的“心机”:“小众”文化如何实现大众逆袭

解读《拜见小师父》背后的“心机”:“小众”文化如何实现大众逆袭

传媒内参 港台女星 2017-11-22 23:59:12 614


传媒内参导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正是文化资源优势再发展、再创造的必由之路。


择一事终一生。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似乎显得沉重了一些,但用在东方卫视电视真人秀《拜见小师父》里的一群平均年龄10岁左右的小师父们身上,似乎恰到好处,这群孩子将对传统文化深入骨髓的热爱,化作传承一生的使命和动力。

 


《拜见小师父》节目播出五期以来,观众已经由起初的单纯被明星拜师学艺的新鲜感所吸引,迅速转变为被每位小师父对文化传承的信念所感染。其所展现的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不仅让我们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如此纯粹地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创电视综艺,值得更多人关注。

 

文化传承以小见大,

艺术要走向“大众”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历史,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第三期节目中,九岁的褚天舒小师父,精湛地演绎了一段《铡美案》选段,惊艳全场。


当其他孩子还在为穿名牌、赶潮流、沉迷游戏的时候,他却留着光头、收起淘气,认认真真拜师学艺,传承京剧,恰恰不是因为被生活所迫,只是出于喜欢才做到那么出色,也因此更加令人钦佩,从褚天舒这些小师父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光明未来。

 


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并不是遥不可及。作为曾经风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形式, “插班生”蔡国庆看完褚师父表演的京剧后有感而发:很多乡下没有学堂,大家就是看一出戏,就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观。戏如人生,演绎人生百态,戏曲里学做人,明事理,这恰恰也是京剧传承的基础。

 

传统文化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它可以流传,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也能知善恶懂历史。艺术没有教育水平和层次的限制,在真实的世界中,存在着些许的场景、片段与戏曲中放大的“现实”重叠。


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只能说是自己的忽视让它不受注意。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展现小众传统文化魅力

创新传承形式


相比与京剧、越剧等相对“大众”的传统文化,小众文化所面临的传承形势更严峻,传承途径更多局限于同姓相传,地方小众文化价值缺乏挖掘。


不同于其它文化类综艺,《拜见小师父》聚焦的文化主体更广也更小众。将不被大众熟知的传统文化形式带到舞台,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需要考虑观众是不是能够接受,适不适合在舞台上表现。


目前为止,节目呈现的茶艺、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赫哲族民歌、西藏久河卓舞等颇为小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次仁小师父带着肩负传承使命六十多年的77岁的爷爷共同演绎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藏久河卓舞。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一群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年轻血液,这恰恰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坚守在前线的多是年纪大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的坚持感染着身边的人,是无奈也是幸运,无奈的是他们别无选择,幸运的是他们有幸做到了。



卓舞里年纪最大的和年纪最小的舞者同台,让我们看到13岁和77岁不止是爷孙的传承,更是一个艺术形式经历时代洗礼,重新以鲜活的姿态绽放全新生命力的过程。


9岁魏小师父,演绎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展天籁童声,引发全场思乡共鸣,每一首民歌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蔡国庆当场感慨“无论世界的音乐多么丰富,民歌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声音”。

 


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正是文化资源优势再发展、再创造的必由之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节目中经常能看到,每位小师父在训示大徒弟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你能热爱这个文化,并多多宣传和推广这个艺术。《拜见小师父》这个舞台,让厚重的历史在眼前直观的展现,无法逃避难以忘怀,感染更多的人。

 


此外,《拜见小师父》除了展现小众文化魅力,最可贵的地方其实还在于创新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调动起了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大张伟一曲摇滚版的《七个母音》,巧妙地把传统蒙古语儿歌与摇滚相结合,并加上蒙古语“Rap”元素,“蒙古嘻哈”成功点燃全场气氛。Selina一首改编版的“全世界都在喝中国茶”,将茶艺文化与流行演唱结合。周深把越剧《十八相送》和自己的作品《大鱼》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意。

 


艺术终究是属于大众的,让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生活的方向,创造一个美好的文化生活,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在于其融入大众生活化的文化创造主旨。 

 

师生情深增添人文厚度

文化传承焕发全新魅力


明星嘉宾的表现和素人小师父的才艺是决定节目精彩程度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拜见小师父》采取棚内拜师+棚外学艺的形式,这种深度体验的形式,不仅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得以体现,也加深了师生情,为文化传承平添了一份人文厚度。

 


戴军、Selina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够好,没有很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汇报演出时几度落泪,周深为演好京剧,苦下功夫,箍头痛到站不稳,主持人几次询问,他都咬牙坚持,支撑他们的正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

 

第一期节目中以《七个母音》惊艳全场的海日小师父,收下最调皮的大张伟为徒,在书院学习期间,因为大张伟表现不佳,偷偷落泪,其中更多的是一份自责与急切,正因为怀着强大的使命感,才会如此认真相待。

 


戴军大张伟演绎蒙古民歌《希格希日》,两人默契合作,师兄弟情深,获全场点赞。表演结束后,两位徒弟精心为喜欢音乐的小师父准备礼物,海谷勒上台后感动落泪,被Selina追问哭的原因,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喜欢”,害怕节目结束之后再也见不到两位心爱的大徒弟。


同样地,Selina也在学习新疆铃铛舞的过程中,和妮妮小师父相处融洽,在表演结束后,她还赠送妮妮小师父姐妹同款发饰,是师徒更是姐妹。

 


这些泪水汗水凝聚的力量,这份由节目结识的缘分,这份由文化传承生出的羁绊,让短短的相处都令人分外珍惜。《拜见小师父》真正做到了尊重小师父的才艺和人品,让拜师不是心血来潮。

 

传承来源于努力,更来源于热爱。正如大张伟在节目中所说“这些孩子们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点”,他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认真值得我们学习。


《拜见小师父》每一个技艺呈现都是一个中华文化之美的剪影,每一期节目都是一个浓缩的中国梦。每一次汇报演出都是一个坚定传承的过程。《拜见小师父》传承传统艺术展现新形态,无疑是一档诚意十足的电视综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