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80年代的港岛。
众星闪耀,遍地群芳。
千回百转的繁华深处,
有一个所有人公认的女神。
张国荣说:“她真诚到嚣张。”
王晶评价她:“一张白纸,毫无心机。”
王家卫赞叹:“她的肢体语言全亚洲最棒。”
她是获奖最多的国际影后,也是55岁的明媚少女。
既美得惊天动地,又活得生机勃勃。
她,就是张曼玉。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丑小鸭”
1964年的中秋节,张曼玉出生。
那时候的港岛高度繁荣,汽车满街,高楼林立,街上巨大的广告牌比比皆是。
但张曼玉不喜欢这里,她讨厌这里的教育方式,“简直像坐监的,时时怕做错事,根本不会学懂什么”。
8岁,全家移民去了英国,定居在英格兰的肯特郡。
张曼玉把这次离开,视为逃难。
满心欢喜的以为去了英国,就会成为脱缰的骏马,可以尽情享受自由的生活、自由的教育方式。
然而天色阴沉的英伦岛并没有成为她理想中的永乐园。
在学校,五六百学生就读的校园里,张曼玉是唯一的华人,处处受到其他同学排挤,以至于用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
周围人不跟自己玩,她就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玩。
她去踢球,骑自行车,做各种运动,或者在白崖边一个人发呆吹海风。
母亲总是拿她跟姐姐对比,夸奖姐姐懂事大方,安静得体,是女孩子该有的样子。
张曼玉手脚很长,又高又瘦,晒得很黑,母亲就骂她怎么这么丑,像只“干猴子”。
多年后,关锦鹏在筹拍根据王安忆小说改编的电影《长恨歌》时,王安忆曾这样评价:张曼玉的脸有些像狐狸,整个人的形态则像蜻蜓,这是真正好看的女人。
小时候的张曼玉却从未觉得自己好看,更没想到过自己可以做演员。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丑小鸭,大了才懂得怎么把自己打扮的顺眼一点,拍了很多广告,当了演员很多年后才对自己开始有信心。”
家里,除了母亲极其严厉的要求,伴随的还有藤条的鞭打。
当她做了错事,便要自己取来藤条,递给母亲,准备挨打,打完了还要双手接过藤条,哭着放回原处。
身处西方的张曼玉,在严格的中式教育下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早早学会了懂事、认真和独立。
十六岁,父母婚姻破碎,法院将她判给了母亲。
再没有父亲经商带来的优渥家境,只有和母亲在异国他乡的相依为命。
母亲从现实考量,希望张曼玉可以去读律师或医生之类赚钱又体面的工作。然而念书成绩一般的张曼玉,那时候一心只想做个发型师。
于是她对母亲说:你逼我学我不想学的东西,我会去,但那是浪费时间,因为那四年,我不会听任何东西。
十六岁的张曼玉,已经清晰地懂得为自己做决定。
拒绝读书,她也没有闲着,跑去图书馆当售货员,来补贴家用。
那时她最喜欢的事情,是港剧,把喜欢的明星相片贴在日记本上。她还记得,黄日华替“号外”拍过一个封面,穿一件黄色T恤,当时觉得黄日华很“靓仔”。
如果不是黄日华,张曼玉的人生恐怕要改写。
1982年暑假,张曼玉专门从英国飞回去看偶像黄日华,她本打算去电视台索要签名,但在中环逛街时却被星探挖掘去拍广告。
还没来得及看偶像,她先被星探看上了。
做完广告模特的第二年,她就成了选美比赛的亚军,一举获得亚军和最上镜奖,凭借美貌正式进入演艺圈。
演戏拿奖,是六年后的事了。
“做港姐是因为虚荣”
《今夜不设防》是一个老牌访谈节目。
那时在娱乐圈刚刚崭露头角的张曼玉,被主持人黄霑不怀好意的问:你当年为什么选美,是不是贪慕虚荣?
一般人遇到这种问题当然会否认,或者说出因为梦想啦、自己热爱啦等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耿直的张曼玉不假思索,接话就答:“是啊,绝对是贪慕虚荣。”
坦荡到出乎所有人意料。
她学不会假装,只有一腔孤勇的真诚。
黄霑后来感慨,一生阅人无数,从没有遇见过像张曼玉这样磊落坦荡之人,能把爱钱、爱虚荣非常坦诚的讲出来。
就像承认自己虚荣一样,张曼玉同样承认刚入行的自己“完全不懂什么是表演”。只是扮演一个漂亮的花瓶。
1986年,电影《玫瑰的故事》开始选演员时,原著作者亦舒一眼选中张曼玉,对导演杨凡表示:我不管她会不会演戏,只要她走出来,我就要看。
那时候喜欢她的人甚至只知道她是个选美出生的港姐,几年过去,张曼玉没有演出任何一个被人记住的角色。
报纸上说她:除了漂亮,什么都没有。
是啊,年纪轻轻,谁会演戏。
但她心里明白:如果注定要吃演员这碗饭,那么吃相决不能太差。
就算当花瓶,她也铆足全力。
出演成龙的《警察故事》时,十几级高的台阶,张曼玉不用替身,玩命一样滚下去,拍续集时,她被倒下的钢架砸破头皮,缝了17针,留下的疤痕至今可见。
林青霞看得心疼,张曼玉却说,自己长得并不好看,演技也被骂,只能靠这样的努力来弥补。
一个人不能什么都想要,一旦投入做某件事之后,必去全力以赴。
然后,她等来了王家卫。
在处女作《旺角卡门》中,王家卫点名要张曼玉当女主角。
试镜的时候,对着张曼玉,王家卫只是和她闲聊些家庭、成长历程之类的。
张曼玉摸不清头脑,问到底自己应该怎么演。王家卫反问她,如果你男朋友要离开你,你会是什么反应?
直到那时候,张曼玉才发现:原来表演,需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脸部和眼睛。
于是整部戏下来,一个全新的张曼玉出现在镜头前。
与剧中刘德华饰演的男朋友分别时,她双眉紧蹙,嘴角抖动,滚烫的眼泪流过她破碎而凄美的脸。
关锦鹏看了非常惊讶:“这是张曼玉吗?跟她过去的表演完全不一样。”
张国荣评价:“张曼玉进步真的好大的。”
张曼玉这样形容这部电影带给她的影响:
在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来说就意味着做反应,而拍《旺角卡门》之后,我要寻找感情的切入点。从这开始,我就开窍了,我也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
真正有天赋又肯吃苦的人,努力是一定不会被辜负的。
果不其然,这部戏为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影后提名。
“奖在我手里,你们讲什么我不理”
1991年初,关锦鹏拍《阮玲玉》。
这部原为梅艳芳定做的电影,因为梅姑不愿去上海而推演,主角改为张曼玉。
也许,这一切,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
电影里,阮玲玉男友将自己的私事公之于众,舆论各种造谣中伤,把一桶桶脏水泼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绝望地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然后吞药自尽。
巧合的是,就在《阮玲玉》开机前,张曼玉也同样被当时的前男友,将十多封情书及合影出卖给媒体,她喊对方“死猪”,自己落款署名“死鱼”。那些情侣间私密的情书内容被公之于众。
当公众咀嚼着她的情书时,张曼玉还在认真研读剧本。
记者极尽讽刺之能事,有意将她写成笑料。
关锦鹏怕她出事,劝她停机休息。
张曼玉咬紧牙关:“我不会怕他们,错的又不是我。他们想让我悲伤,想杀死一个演员。但我连一丝不开心的表情都不会让他们拍到。”
然后更衣上妆,准备演出。
全剧组的人记得那时的她眼神坚毅,整个人像绷在弦上的箭一样,蓄势待发。
关锦鹏说:“我猜张曼玉把(情书被曝光的)愤怒带进戏中了。《阮玲玉》不可能重拍。它就是那一部电影,不可能说换个人、换个时间,再来一次。”
1992年,张曼玉凭《阮玲玉》摘取各大影展影后桂冠,也是华语影史上首位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获奖演员。
至今仍是惟一。
导演贾樟柯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对演员宿命的认同,让她好像灵魂附体,这一刻我把她当做中国所有天才女演员的结合体。”
后来,她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成为电影节常客,拿奖拿到手软。
一次颁奖礼,她手握奖杯,对着镜头理直气壮的说:以前我很介意别人说她为什么能得奖,但是现在我学到,奖在我手里,你们讲什么我不理。
底下所有观众为她鼓掌,舞台上的张曼玉如涅槃的凤凰般骄傲耀眼。
开了窍的张曼玉,在接片量惊人、体力透支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当的水准,演技肉眼可见地稳步上升。
从悲情凄苦的阮玲玉,到泼辣风情的金镶玉,魅惑妖娆的青蛇,端庄大气的宋庆龄,再到寂寞蚀骨的苏丽珍......
越往后,她的表演越精湛。
观众重新认识了,演员张曼玉。
“和梁朝伟演戏,我最舒服”
张曼玉身边,从来不乏各类追求者。
她前后交往过多位男友,包括设计师、建筑师、导演。
但跟她三年的婚姻相比,被人谈论次数最多的,是她和梁朝伟的种种往事。
1984年,二人初遇。一个是阳光明媚的新晋港姐,一个青春无敌的无线小生。共同合作一部名叫《新扎师兄》的片子,她饰演梁朝伟的女友,刘嘉玲那时候还只是个小配角。
就是在这部片子中,梁朝伟对刘嘉玲说,以后谁娶了你,就幸福了。也有梁朝伟在刘嘉玲面前指着张曼玉说,我这辈子只会钟意一个人,就是她。还有梁朝伟对表妹说,有时候你爱的是一个,结婚生子的是另一个。
也正是在这部戏里,张曼玉向梁朝伟献出了她的荧幕初吻。
九年后,记者问梁朝伟:“再拍吻戏的话,感觉谁最合适。”
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张曼玉。
转眼到了千禧年,张曼玉和王家卫在巴黎闲谈。张曼玉说:我们应该再合作一部戏。王家卫问:你最想和谁合作?她答:梁朝伟。
于是就有了《花样年华》。
没有台词,没有剧本,每天拍摄的一切都要到了现场才知道。在曼谷拍摄的三个月里,剧组只有她和梁朝伟两个主演住在酒店。两人拍完戏后每天都一起吃饭、打球,再等待第二天上工。
剧里,苏丽珍和周慕云在矛盾中爱上了彼此,反复痴缠最终没在一起。
剧外,穿了23套旗袍的张曼玉离婚,恢复了单身。再过了几年,梁朝伟迎娶了刘嘉玲。
2006年,梁朝伟接受许戈辉的采访,许戈辉问他:你觉得哪段时间是最想让它停留的?
此前梁朝伟对答如流,忽遇这个问题,却让他几度欲言又止,在主持人的再三追问下,梁朝伟轻咳一声,嗫嚅道:现在......可能......可能......三十八岁的那个时候吧。
主持人不解:“三十八岁发生了什么?”
梁朝伟轻言道:“拍《花样年华》的那个时候。“
对了,这部电影还有个英文名,叫做 In the Mood for Love,翻译过来就是“在爱里”。
兜兜转转多少年,她知道他笑容背后的忧伤,他了解她不为人知的强作欢颜。
原来所谓高山流水,不过是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灵魂深处的自己。
《花样年华》的片尾,梁朝伟扮演的周慕云对苏丽珍说,“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但在现实中,他始终未能向张曼玉问出那句——“如果一切重新来过,你会不会跟我走?”
不久前,综艺节目上有个年轻后辈问张曼玉:你最合拍的男演员是谁?
本以为她会躲闪不提,谁料张曼玉平静地承认:我跟梁朝伟拍戏的时候,是挺合拍的。
荣枯随缘,遇合尽兴,彼此之间,是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不想仅仅做一个会哭会笑的明星”
2004年拿下戛纳影后的张曼玉,刚好40岁。
她拒绝掉无数导演的邀请,退出影坛,常年定居国外。
那时的她,全身心投入于自己的音乐梦。
“我在拍完《清洁》最后一部戏以后,我接触到一些音乐人,我忽然对音乐很着迷,我问他们,如果我不拍戏,去做音乐,还有可能吗?”
“然后我就真的不再接电影,开始自己录音,创作一些歌曲,从零开始做创作,整个过程我都很享受。所以我就唱下去了。”她说。
2013年11月,张曼玉做客大师讲坛时做了个比喻:
“我觉得人的一生可以有三条命。如果我演戏演到70岁,那只是一世人。如果还做剪辑呢?又做音乐呢?这样是不是比我演戏演到死更好?”
因为“演了无数次别人,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所以有了她在2014年草莓音乐节上,顶着爆炸头,穿着皮衣的惊艳亮相。
哪知当她开口唱了几分钟后,底下的影迷嘘声一片,纷纷离席。
有人说,她“完全不在调上”。
有人说,这是“被上帝放弃的声音”。
当时吹起了台风,她仍抓紧话筒在用力唱着。工作人员上台将她拦腰抱走,离开的那一瞬间,张曼玉喊出了在舞台上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想停!”
观众以为她是玩票,实际上张曼玉为这事儿,难过了一年。
但是她仍然没有被打倒。
“为什么你们几句话我就不许再玩了?我要玩到我说我不玩。”
不认命,不服输,那时的她已经年过半百。
和她一样级别的其他女明星,不是站在红毯上任人拍照,就是在颁奖礼上被大家当前辈来致敬。
但是,她仍像个孩子一样从零开始去追寻自己的音乐梦。
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将过去的自己推倒重来,她也从来都不是天才。
演戏靠锤炼,张曼玉演了几十部戏后才摆脱花瓶标签,慢慢成为影后纪录保持者。多年后,她也敢于为了音乐,解甲归田,把名和利都还给外界,把生命留给自己。
因为不在乎名利,所以她一点也不端着,自由自在,纵情欢笑。
后来,八卦周刊再拍到她,衣着朴素,独自遛狗。或者素面朝天,去路边地摊扫货。就算上电视,去谢霆锋的综艺,她也简简单单穿着一身黑色便服,和谢霆锋一起在伦敦的大街小巷穿梭,品酒听歌,眉目话语里都是一副舒展开心的样子。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比她更加活得通透。
静静地审视张曼玉,你会发现在她身上有一股难以拒的魅力。
拥有盛名,却不被盛名所累。无论她经历了多少故事,仿佛仍是刚出道时那个一尘不染的女孩。
“我不想让大家觉得,张曼玉始终就是一个样子,没有渴望,没有失败,只是完美地走来走去。”
她说:“我希望拥有粗糙但强大的力量,胜过虚伪的美丽。”
恣意舒展,如猫般烟视媚行。
这,便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样子。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
听免费人物传记 / 名人故事 / 文学名著
-作者-
利卡多因,用文字疗愈心灵,让你拥有疲惫生活里的小确幸。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应犹,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爱摄影的主播一枚。微信公众号:枕边经典,聚听。个人微信号:z67021248,新浪微博:@应犹uull,喜马拉雅电台:枕边经典。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
10天陪你读完《呼啸山庄》
英国文学史上震撼人心的奇特小说
☟下载十点读书App,与1700万人一起打卡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