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这波流感的来势汹汹
想必小伙伴们都已体会到了!
几乎每人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
都有几个感冒发热的
沈阳多家医院的儿科门诊
更是挤满了家长和患儿!
地铁第一时间报、沈报融媒首席记者 陈鸿博 摄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证实
目前我国南北方都进入了流感高发期
近几周门诊、急诊报告的流感病例
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而且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
这波流感高峰
可能要持续到寒假!
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和幼托机构寒假的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下降。
要持续到寒假?
孩子遭罪、家长着急、医生累瘫
这可咋办??
1月10日,国家卫计委发布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这可是流感诊疗方案
时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官方公布了一批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
奥司他韦、连花清瘟胶囊等入选
具体都有啥药?赶紧看!
对比旧版,新版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药物使用范围
对症下药才不会用错药
最快最有效地抗流感!
抗流感病毒药物
只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帕拉米韦。
示意图,仅供参考
中医轻症辨证治疗方案中:
针对“风热犯卫”患者
推荐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以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常用中成药。
示意图,仅供参考
其中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示意图,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
曾在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流行期间
被誉为“万能药”的板蓝根
并未列入方案
针对“热毒袭肺”患者
推荐了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此外
新方案还明确了流感治疗时机:
发病48小时内
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
别挺着!赶快去医院!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如果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小时,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那么,身边这么多人“中招”
自己该如何防范流感?
如果觉得不舒服
又该如何
把普通感冒和这次流感区分开呢?
请收好这份指南!
防范流感,室内通风最有效!
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哲建议:“拿什么消毒都不如经常给室内通风。”
此外,以下小编整理的防范流感指南你得知道:
①洗手,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时值冬季,需要特别建议各学校/幼儿园,将洗手水温适当提高,提高学生洗手率。
②另外,针对高危人群,比如老人、幼儿,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地,防止感染。若已经出现症状,做好自我隔离,尽量出门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
③患病后需要去医院就诊的市民,到医院注意戴口罩,防止在医院交叉感染,导致其他并发症。
④可在每年9-10月流感流行高峰来临之前,接种流感疫苗。
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这个时段患流感的多
患普通感冒的也不少!可别弄混了!
很多人都存在认知误区:
比如分不清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再比如认为感冒输液好得快……
真相来了!
一感冒就立刻吃药?错!
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吃药,多喝水,多休息,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如果感冒后3-4天症状没有好转,出现发烧等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针对自身感冒症状的感冒药。
感冒吃抗菌药?错!
病毒性感冒又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大多数的感冒患者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因为目前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药物仅仅是用来抵抗细菌,它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
感冒输液好得快?错!
感冒输液不一定好得快。输液主要作用是缓解或减轻感冒的疼痛感,让患者身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体力对抗感冒病毒。过分依赖输液,不仅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存在过敏反应以及静脉炎等风险。
感冒捂汗能帮助恢复?错!
捂汗并不适合于所有感冒,只是对初期的风寒感冒有一定的效果。风寒感冒的表现就是怕冷、不出汗、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痰清稀色白等。
不过,要是捂过了也会适得其反。因为我们感冒的时候,很多人会没有胃口,进食减少,体质也较弱,大量出汗很容易引起脱水和虚脱,反而使得抵抗力降低,加重病情。
感冒叠加吃药好得快?错!
有人在感冒后,会买退热、止咳等好几种药一起吃,比如布洛芬、扑热息痛或止咳糖浆,来缓解感冒的症状。
超量服用或协同混用,药物的叠加效应就会造成肝损伤。很多药物中往往都含有同一种成分,几种一起吃就容易超标。
以上官方推荐的抗流感药单
防范和治疗流感指南
赶快为患流感的亲友收藏一份!
你是怎样防范和治疗流感/感冒的?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地铁第一时间报、沈报融媒记者丨魏宇佳
地铁第一时间报、沈报融媒编辑丨赵文琪
部分资料综合自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