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当红小生 张若昀
放弃千万收入
首次登上话剧舞台的
这部话剧真的不一般!
这部话剧就是
大导林兆华
实验戏剧的巅峰之作
《三姐妹·等待戈多》
当契诃夫遇见贝克特,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人艺扛把子林兆华将这两位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三姐妹·等待戈多》。
1998年,病榻上的大导林兆华在等待病愈的煎熬中突发奇想,把契诃夫与贝克特这两位戏剧大师的代表作《三姐妹》与《等待戈多》做一个后现代的拼贴。
由此,这部划时代的实验戏剧在舞台上诞生,也被认为是林兆华戏剧实验的巅峰之作。
《三姐妹·等待戈多》是融合了契诃夫《三姐妹》与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话剧作品,是一部新的象征性的荒诞风格剧作。
讲述了三姐妹在远离莫斯科的小镇等待回到莫斯科、等待工作、等待爱人等一系等待中发生的故事。
同时发生在舞台上的还有弗拉基米尔与爱斯特拉冈在等待戈多的到来。
两个故事相融相生,等待戈多的两个角色的演员同时出演了三姐妹中出现的角色。
作品将荒诞角色的荒诞性进行了转换和嫁接,将世界荒诞中游离的漂泊者置于孤独的境地,从而体现人类集体灵魂失落的危机感。
这是三位大师的对话。
这是跨越一个世纪的等待。
余华在看完戏后,撰长文盛赞林兆华,“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令人惊讶,又使人欣喜”。
在历史上,无论是《三姐妹》或是《等待戈多》,在他们的年代中,这两个故事都被当时的人视为叛逆和荒诞。同时对于这两部戏的经典解读也是层出不穷。
总有人觉得契诃夫、贝克特,两位大师的作品都很「好睡」,更何况是两部作品的结合。
但其实并不然。
大导林兆华用了另一个办法,把两位隔了半个世纪的大师再一次“拉”到舞台之上,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
林兆华的《三姐妹·等待戈多》中,是一个关于“等待”的主题。
契诃夫 笔下的三姐妹是名门之后,她们住在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外省小城,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三姐妹每日都满怀忧伤地眺望故乡莫斯科,梦想着有一天能到莫斯科去。
贝克特 的《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扛鼎之作,讲述的是两个流浪汉经年累月地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到来,在等待中百无聊赖打发着时间。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何等待,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要等到何时。
舞台上,三姐妹的“家”是一座水中央的孤岛。孤岛之外一棵树下,两个流浪汉在那里等待戈多。
两部戏剧的主人公,生活在各自的剧情里,一水之隔,台词交错:
当《三姐妹》中的小妹伊莉娜高声呼喊着“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吧!”
《等待戈多》里的弗拉季米尔立马接茬:“别再说空话浪费时间啦!趁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吧!”
《三姐妹 · 等待戈多》中,大导巧妙的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
两位男性演员在水中边走边演,三位女演员则坐在水中漂浮物上,非常诗意地表达了一种身处孤岛的感觉。这种充满诗意的舞台设计和充满巧妙的戏剧结构,让这两部南辕北辙的戏剧,精彩的结合到了一起。
剧中的三个姐妹和两个流浪汉只把希望寄托于明天,明明不知道还要再等多久,却还是要继续等待,在等待中消亡,在等待中死去。
但是没有努力的等待,又有何意义?
一个是明天会来的戈多,一个是明天要去的莫斯科,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就像三个姐妹,三个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的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痛苦来自更高的精神追求。当下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于是他们只好等待,等待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就像两个流浪汉,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以摆脱自身的困境,可是戈多永远不会来,他的本性就是他不来。明明知道不会来,还是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亡。因为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天——“明天戈多准会来。”
这种“等待”愈是真诚认真,就愈是显得荒唐可笑。在这个意义上说,《等待戈多》是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自我嘲讽,它强调的是生命存在的背景如闹剧般既怪异又悲哀。
但是,“等待”毕竟是一种执著的追求,是明知无望而仍坚持不懈地追求。就像古希腊神话中西诸福斯的石头,值得肯定的是那永无止境的努力。
剧中演绎着梦想家们满怀希望地在等待却没有任何行动,表达出无望中的希望。
但其实这也是现代人最容易陷入的万劫不复。
我们都是梦想家,满怀希望地在等待、等待,却没有任何行动
当现状满足不了你的精神追求的时候,你在干嘛?也在等待?等待美好明天的到来?
演出信息
林兆华戏剧作品 《三姐妹·等待戈多》
(青春版)
演出时间:
2018年3月29日 19:00
2018年3月30日 19:00
演出地点:
盛京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
VIP280/180/120/80/50/30元(惠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