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智库
品牌立论 | 口碑行销 | 舆情数据 | 策略咨询
锋芒视角
如果说《偶像练习生》让人感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那么老男人围在一起畅聊人生的《圆桌派》,则令人想到了金色秋天的收麦景象。
文丨叶老蔫儿(同相)
一个拼最富活力的颜值,一个拼纯酿多年的智慧。在2018年的开年综艺节目中,不论是蔡徐坤C位出道刷爆热搜,还是窦文涛、梁文道的乱侃有趣不说教,《偶像练习生》和《圆桌派》这两档最火的综艺节目似乎在年龄的两极化中,形成了一股鲜明的“岁月对抗赛”。
要么用无敌青春释放荷尔蒙,纯粹迎合少年少女的春心,要么用人生沉淀的精粹,表达思维、交锋观点、传递知识。火爆的《偶像练习生》和《圆桌派》,分别用两个“对立”的年龄阶段,赢下了高收视率和好口碑。
所以,火爆的综艺节目,出现了年龄的断档吗?
用“年轻基因”为节目造势
4月6日晚,爱奇艺网综《偶像练习生》直播了最后一期,比赛的前九名所组成的九人男团“NINE PERCENT”正式尘埃落定。排名第一的蔡徐坤得到了4764万票。当晚,“蔡徐坤C位出道”刷爆微博热搜,围绕“偶像练习生”的多个热搜话题一直持续到了4月7日,甚至还出现了“什么是C位出道”的话题。每周更新的节奏下,从播出到现在的《偶像练习生》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热度,当之无愧成为当季最热门的综艺节目。
这其中,从年轻化的导师张艺兴、程潇、周洁琼,到年轻化的选手范丞丞、蔡徐坤、朱正延等,都用“年龄的基因”为节目造下了一波舆论。从来没有一个综艺节目的导师,敢用98年的姑娘做导师的。就连韩国都操心留言说:《偶像练习生》的导师好像不太合适。
但也有不少人力挺:只要程潇、周洁琼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可以指导那些练习生的,就完全可以当导师,与年龄无关。
当然,从这两位舞蹈导师的背景资料看,他们都是当红偶像团体的成员,虽然刚满20岁,但周洁琼从13岁就开始在韩国Pledis Entertainment经纪公司当练习生,2016年1月参加选秀节目《PRODUCE 101》,获得第6名,成为限定组合I.O.I成员。
程潇毕业于深圳艺术学校,成为中国和韩国合作推出的组合宇宙少女的成员。多年的舞蹈功底和练习生的经历,撑起了他们作为“导师”的资格。
而91年出生的张艺兴,显然在《偶像练习生》中算是“长辈”的身份。2008年,通过选拔成为韩国SM公司旗下练习生。2012年4月,以EXO团体和其子队EXO-M成员身份正式出道,随即爆红全亚洲。
曾经刻骨铭心的练习生生活,造就了如今“小绵羊”的崛起。在第一期节目中,张艺兴化身严厉导师,苛求众多参赛选手要注意舞蹈中的“Balance”,给出了很多专业意见。
相比其他综艺节目中的导师,《偶像练习生》中的导师们,确实显得不够大众化,且资历尚浅。一般,有过代表作,或者拿下过有含金量的奖项,才是入选“导师身份”的必备门槛,才能对选手们有好的指导意见,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之路带来好的资源。
例如,欧豪参加2013年《快乐男声》,得到了导师谢霆锋的欣赏和提携。之后,谢霆锋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与欧豪共同合作了《救火英雄》的主题曲《爱最大》。2017年,吴亦凡上《中国有嘻哈》,也为自己的学员拉过不少资源。
从另一面看,导师的年轻化,成为一种趋势。《这!就是街舞》的导师中,有易烊千玺和黄子韬,《热血街舞团》的导师中,有鹿晗、王嘉尔,他们都是90后。
和综艺节目中的常驻嘉宾不一样,导师是肩负着选手通关战的使命,有时候,导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选手能否在势均力敌的较量中,突出重围。显然,“经验”和“专业”成为导师护送学员的杀手锏。但为了节目效果,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运用好“高流量”的年轻明星,成为综艺节目在选人用人上,一个绕不开的现实因素。
更不要说《偶像练习生》中那些00后的面孔。范丞丞自带范冰冰话题,让节目天然博得关注度;成名已久的蔡徐坤,一出场身穿黑网内衣,用专业的舞蹈吸引了许多选手的尖叫;还有“无公害有机笑容”陈立农,粉色衣服的他显得格外可爱。诸如此类,在节目中这么多鲜肉一拥而上,真的让许多寻求美感的观众招架不住。
年轻的资本呐,就是这么具有诱惑力。
用“长者姿态”
延续“茶馆谈话”时光
如果说《偶像练习生》让人感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那么老男人围在一起畅聊人生的《圆桌派》,则令人想到了金色秋天的收麦景象。
随着窦文涛在凤凰卫视的节目《锵锵三人行》停播,一部分粉丝随即将兴趣迁移至类似的节目类型——《圆桌派》上来。这档节目是四杯茶水,四人围坐,有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还有蒋雯丽、李艾、蒋方舟等女性加盟,既延续了《锵锵三人行》的味道,又让观众在聊天式的“大俗话”中,把时间慢下来,在思考、判断中,回归到普通的“茶馆坐聊”旧时光。
2017年9月,《锵锵三人行》正式停播。这档每天中午12点多在凤凰卫视播出的聊天节目,是过去19年来不少人的午间“下饭菜”。凭借一张小桌,三杯茶水,三人围坐,用几个智者的解读,来拓展观众的知识面,令人看到不一样的思考维度,看到不一样的大千世界,是这档节目对让观众痴迷的地方。
当这种模式转到综艺节目中,《圆桌派》延续“谈话”的内核,坚持做了三季,结果豆瓣评分不降反升,成为综艺节目的最热之一。可见,长者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旧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但在“紧贴时事热点,抽丝剥茧看社会问题”的背后,也让人看到了一点点“长者姿态”,以及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以2018年3月16日播出的第十二集《供养:谁养谁?亲密关系的背后》为例,嘉宾陈教授说了希望女儿自由、自己不要成为女儿负担的观点,但所引发的“养儿防老”话题,倒是引起了网友的不少评论。
本身这一话题就带有极强的道德伦理色彩,这其中,身为长者的嘉宾们倒是站在一个相对中立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但其实并不愿意去触及更残酷的话题,那就是——如果我病了,我是希望孩子照顾我,还是放孩子自由。而是通过不痛不痒的“供养关系”,来替代当今社会十分严峻的赡养问题。
不论是窦文涛说的“赚足了钱,然后给孩子减少负担”,还是梁文道说的“养儿防老的思想顽固不化”,这些都只能是“旁观者”的角度,而没有把自己浸润到长者的角色中。通过嘉宾陈教授的口,转移了各位长者发表自己真实观点的焦点。同样的,那期节目中,请来了一位已经做妈妈的嘉宾,到节目结束后,这位女性嘉宾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啊,我要回去给我孩子好好洗洗脑。”
什么是洗脑,大概就是告诉他,孩子,你长大了要好好孝顺妈妈,不论如何,妈妈为了你的成长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你要懂得感恩。这样的想法没错,孝顺父母天经地义,但不合适的地方在于,节目所要指的方向,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中国家长的独立性,各自爱惜自己,各自为了所爱的对方,尽量让供养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减少道德绑架,首先爱自己,才能爱家人。
如果只是家长式的姿态,如果仅仅只是无关痛痒地说一些在茶座里就可以完成的聊天,那么这场老腊肉攒局讲述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也许真的可以叫做“老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