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个省份的高校在公示受资助学生信息时,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甚至还包含个别敏感信息。12月1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高校在公示学生信息时,不得将个人敏感信息纳入其中,并规范学生资助工作的公示制度。(12月2日 澎湃新闻网)
据报道,许多高校进行助学金名单公示时,会一并将学生相关信息披露出来,譬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实际上,名单公示姓名无可厚非,错就错在姓名之后的其他个人隐私也一并暴露出来。高校借公示名单以发挥监督作用是可以理解的。许多高校在选取助学金资助学生时,的确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不仅有失公正原则,还无法发挥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终目的。
然而,将学生更多私密的信息公布出来,就能解决资助对象选取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实现公平公正原则了吗?错矣。资助学生的选择,主要还是靠国家政策规定以及班级辅导员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甄别后确定。为了实现公开监督的原则,名单确定后,可以公示学生姓名。实际上,关于学生敏感信息的公布,不但无法对公平原则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伤害学生自尊,如若泄露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学生角度来看,自己不愿被同学知晓的信息被身边的同学了解,像个“透明人”一般,毫无隐私可言,甚至被评头论足,不仅有失尊严,无疑也是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放大数倍。将心比心,谁也不愿意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隐私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高校在未经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披露其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已属于侵权行为。学校本应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如今却带头违法,实属不该。
从学校角度来看,本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开公正的原则,但在做法上实在是欠考虑。为了实现监督一味地曝光学生的隐私,无疑暴露出学校相关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失职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只是删除学生私人信息、规范公示制度所能解决的。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北京等地多家高校在助学金名单公示方面存在漏洞,学生信息隐私泄露已然不是个案。尽管教育部门发出紧急通知,勒令高校规范公示制度,然而一些学校的网站依然存在受资助学生的详细信息,并没有在通知下发后尽快处理,可见这些高校对事情的严重性并没有意识到,也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不禁令人担忧。
教育部有关部门不能只是下发通知,还应更进一步考核高校执行情况,并尽快发布和完善惩治措施与监督机制,及时反馈高校执行情况。如若某些高校迟迟不解决,或可以给予全国通报批评处理和相关行政处罚,敦促高校尽快妥善处理。
文/宋琳(苏州大学)
回复以下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赛︱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杨国炜︱鄢烈山︱曹林︱评委︱佳作︱投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