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来自台湾的歌手郑智化,在大陆火得一塌糊涂。
他那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星星点灯》和《水手》,被广为传唱。这两首歌曲的曲风和歌词很相似,韵律朗朗上口,既有淡淡的忧伤情绪,又有高亢的励志精神。
对于尚未从贫穷落后、禁锢单调的阴霾中完全走出的人们而言,可以算得上是迟来的精神食粮,为大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真抓实干的作风走向崭新的世纪,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因此,从南到北,大街小巷,郑智化风靡一时。郑智化本身又是一名身残志坚的歌手,他不畏世俗的眼光,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讽刺社会乃至台湾政治,为弱势群体代言的形象和胆魄,又为其沧桑浑厚而自带哭腔的嗓音加分或增色不少。
似乎每一个人,都从郑智化身上攫取了力量。点歌必点,唱歌必选,一时风光无两。在郑智化的光环之下,同一时期的其他歌手和歌曲都黯然失色。郑智化成为了一种现象,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正确。
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刚刚进入大陆的时候,邓丽君等歌手演唱的软绵无力的爱情歌曲,曾被当作靡靡之音而遭排斥。甚至说,谁收听这样的歌曲,谁就在犯错误。到了九十年代,邓丽君已经家喻户晓了,再有人以靡靡之音排斥她的话,一定会被嘲笑的。
可这时候,也是来自台湾的郑智化,却给大陆的听众带来了崭新的曲风,强而有力,其影响,或是第二波对靡靡之音的反抗。
九十年代的反抗,很快就成功了,比八十年代的更快。一方面,经过八十时代,流行音乐势不可挡地席卷而来后,听众已经接触到了很多陌生而动人的旋律,对旋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和切身感知。
另一方面,郑智化的歌曲即使再好听,再励志,可时间一长,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特别是因为他渗透到了角角落落,一时间,似乎“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在永不停歇地送进我们的耳朵,如此一来,亦加剧了听众的疲劳感和厌恶感。
可郑智化的人气也没有迅速地跌落。总有一些人,固执地要唱他的歌。有的是因为唱习惯了,不会别的歌;有的则抱着别样的心思,比如传达励志精神,或者说,企图以此控制干预别人的精神状态,最好让周边的人跟着他一块儿地唱,“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人心齐,泰山移,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还有人,其实是怀念。怀念一首歌走天下的当年。当年,借着郑智化的势头,他唱得跟郑智化相差无几,甚至有人说,比郑智化还要好,比郑智化更加郑智化。今天,虽然郑智化已经不再流行,但他不甘心,不愿意承认现实,不想接受新鲜的旋律,一开口还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诚然,他的唱功,特别在表现郑智化歌曲的能力上,这些年来有了长足进步。并且能够听出来,他也有意地添加了些许新的风格或潮流。然而,听众们的审美趣味已经远远地甩开了他。
每当他再一次地拿起话筒唱起那些熟悉旋律的时候,听众的心里其实已经翻江倒海。他自我陶醉的样子,不再如当初那样特别打动别人,反而勾起了听众们把他暴打一顿的冲动。听众们终究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既不忍心,更担心为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今天的乐坛,百花齐放,有唱民谣的,有唱摇滚的,有唱美声的;有歌咏爱情的,也有很励志的。总之,演唱者各显其能,听众各取所需。其实挺好。郑智化就算已经不再流行了,但依然被一部分人喜爱着。如果各自相安无事,亦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郑智化,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已经过去了。
Funcao:我随意写,你随意看。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