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货”陈佩斯其人

“蠢货”陈佩斯其人

风尚观 内地男星 2018-10-27 20:28:18 475


陈佩斯:蠢,但干净。

——尚姐



作者:安若素


1998年,春晚舞台上,陈佩斯、朱时茂身着古装亮相,出演《王爷与邮差》,台下掌声雷动,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是激动不已。


简陋的舞台,简单的道具,两人插科打诨,浮夸的动作,配合连珠妙语,把观众逗的前仰后合。


没人会料到,这是陈佩斯最后一次在春晚登台演出。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鼓点声,陈佩斯弯着腰,快步离开了央视舞台。


这一转身,留下观众无限的念想,带走了一个黄金时代。


1950年,著名演员陈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团演出。


大儿子出生的喜讯从国内传来,陈强喜不自禁,为其取名为布达。4年后小儿子出生,自然补全了这个纪念意义,陈佩斯名字由此得来。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的身份为这一家人带来了许多磨难。


也就是那时候,陈佩斯体验了人情冷暖,心中产生了对小人物的深深理解与怜悯。



为了一口饭吃,在父亲的到处引荐下,他成了一名演员。


由于长相平平,一开始,陈佩斯处处碰壁。但是他善于琢磨和思考,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把人逗乐。



父亲陈强发现了儿子这一天赋,亲自带着儿子演喜剧,《瞧这一家子》火了,这也为陈佩斯父子带来了信心。


他给儿子指了一条道路,“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你可以演喜剧,以后多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


就这样,在艺术的道路上,陈佩斯踏踏实实,一走就是几十年。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次登上春晚。


简单的一只碗,在陈佩斯手中翻来覆去,无实物表演惊呆了众人,也笑翻了全场。


在那个崇尚“高伟正”的年代,这样的纯喜剧,无疑像是针强心剂,为死板的艺术注入了活力。



一部《吃面条》,标志着中国“小品”的诞生。一夜之间,陈佩斯火得一塌糊涂。


后来的14年间,陈佩斯一共为春晚贡献了11部优秀作品。


《羊肉串》中他两撇夸张的胡子,操着魔性的口音,挤眉弄眼,将小摊贩得狡猾演绎的活灵活现;



《主角与配角》中,他猫着腰,仰着脸,迈着小碎步凑上前来,“队长,别开枪,是我!”



《胡椒面》寥寥几句台词,却凭借肢体语言,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情感纠葛;



“我,王老五,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啊。”《拍电影》中这几句反反复复的台词,至今余音绕耳,那是那个时代中,不可多得的快乐……



有人评价,陈佩斯的喜剧,是高级的喜剧。


与当今很多低俗,或者以嘲讽弱势群体,博取观众一乐的喜剧不同,陈佩斯的喜剧聚焦于日常生活,运用精准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挖掘的是有温度的故事。


“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这是陈佩斯对于喜剧的见解。


他擅长制造“窘境”,演绎的多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作品中幽默中不乏讽刺,讽刺中又带着几分怜悯。


直至多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些简单的小人物,人们依旧会心一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反观现在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和拿着高片酬,却演技拙劣的明星们,不免要生出几分悲哀。



我们怀念的,是大年夜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等小品的氛围;是虽然科技不发达,但是简简单单淳朴的快乐;怀念的是那个时代,演员们对艺术的兢兢业业。


这也是人们对老一辈艺术家念念不忘的原因。


陈佩斯半辈子都在钻研喜剧,在很多人看来,他的人生却颇具几分“悲剧”色彩。


当年家喻户晓,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偏偏他是个不肯低头的“硬骨头”。


央视未经许可,将他们的小品集结出版,陈佩斯没有丝毫犹豫,一纸诉状将央视告上法庭。


明知鸡蛋碰石头,他也不肯退让。


“社会已经烂了几十年,还要把余生烂下去?”


官司赢了,陈佩斯丢了名利,丢了光明前途。



很多人看来,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样的陈佩斯实在是个“蠢货”。


从体制出走的陈佩斯,事业一蹶不振,生活也变得落魄,最难的时候,甚至连女儿的学费都交不起。


但是这么多年,他不曾后悔。


“如果我接受强权,那我的后代一定会为我感到丢脸!”



倔强的陈佩斯,拿着积蓄,在北京包了一片荒地。


关了影视公司,锄头一扛,陈佩斯转身从演员,变成了农民。


他说,“我去种石榴了!”


其实他心里清楚,那里什么都种不出来。


与其说是为了增补开支,不如说他是厌倦了尔虞我诈,这是他对自己的一次放逐。



远离了喧嚣的名利场,陈佩斯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他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


离开枷锁的陈佩斯,丢掉了名利,远离了浮华喧嚣,但是依旧活得肆意,忠于自己。


告别春晚后,陈佩斯似乎销声匿迹。


再次被大众所关注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多年前那个混不吝的“陈小二”,满面皱纹,带着花白的胡子。


不知不觉,他已经老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陈佩斯换了一种活法,但是未改做艺术的决心。


他将眼光对准了话剧。


凑齐了钱,陈佩斯开办了培训班,一头扎进创作里。



曾经顶着压力做小品和电影,一部火过一部,如今转型做话剧,依旧得心应手。


话剧《托儿》一经亮相就获得了巨大成功。首场上座率达到95%,在50多个城市演了120场;

《亲戚朋友好算账》,一年内演出近60场,观众80000人;

自编自导自演的《阳台》,先后在国内37个城市上演二百余场,令20余万人见证了陈佩斯喜剧的魅力。

……



对于演出无数遍的拿手作品《戏台》,他仍旧心存敬畏,“都说作品是我的孩子,但这部戏是我的‘祖宗’,是需要我去仰视的。”


64岁的陈佩斯还像个孩子,纯粹、执着而认真。


2015年,《杨澜访谈录》上,杨澜询问陈佩斯,“为什么不去做商演赚钱呢?”


这恐怕也是很多观众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


对面的陈佩斯笑笑,直接反问了杨澜四个问题。


——挣那么多钱干嘛?挣完了干嘛呀?

——买房子呀。

——买完干嘛呀?

——买车子呀。

——买完了干嘛呀?

杨澜沉默了。

——再好的车不是就是四个车轱辘嘛,也只是一个代步工具。



你看,年轻的时候,陈佩斯是个让人不解的异类。


60多岁了,一把年纪的“陈小二”,依旧朋克,且永远勇敢。


(图片来源于网络) 


-  THE   END  -


* 作者:安若素,女流氓之辈,万相志专栏作者。


今日互动


你看过陈佩斯哪部小品?




上期更精彩


延伸阅读:男人四十岁,请远离二十岁的女人;女人四十岁,请......


延伸阅读:范冰冰交齐9亿罚款,周润发的真实身份曝光,震撼国人!


延伸阅读:古天乐捐第100所小学被骂:人世最大的恶,是苛责善良


为真正的艺术家点个赞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