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李健导师唯一的队员,丹增尼玛成为《中国好声音》2018总冠军。这是继去年刘欢战队成员扎西平措夺冠之后,又一名少数民族歌手夺冠。
不知不觉,《中国好声音》也已经进入第7年了。
重新改回“好声音”名字、转椅模式回归,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又为中国电视留下了什么?
是四个身高175的纯男团导师?
是冷萌段子手李健信手拈来的成语?
以及时不时上演的文言文点评?
还是谢霆锋的菜谱吸引法?
又或者,你记住了刷爆播放量的康树龙男声版《魔鬼中的天使》,或是惊叹于周杰伦的无死角粉丝学员宿涵,或是惊讶于“打包安琪”的二次元嗓音,或是围观裤子太紧的小哥哥……
应该说,2018《好声音》依然在反映时代。
除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香港音乐,95所热衷的粉丝文化、二次元文化,已经是歌曲题材的主流(都有代表人物走到了赛程后半程),而且今年还突破性地出现了北欧小众音乐的演唱者。
在收官之际,我们可以为这档寿命最长的选秀节目思考,未来,我们是否还需要《中国好声音》这样的节目?它又能多大程度承载观众对音乐节目的期待?
梅丸君看来,音乐节目,最大的作用还是在奉献“好音乐”。
5年前,龙丹妮在《快乐男声》总决赛上说,“音乐不死,选秀就不会死。”现在看来,快男实际上是选idol,音乐并没有那么重要。
龙丹妮那句话,似乎更适合《中国好声音》。这个以盲选为主打的节目,当然应该以奉献好音乐为纲。
但是这些年来,我们逐渐发现,好的音乐不仅仅是爆红单曲,更是在引领音乐潮流,而不是被已经红的音乐形式带着走。
以第四季为例,虽然那英在总决赛上一句“张磊扛起中国民谣的大旗”曾遭到民谣圈的群嘲,但不可否认的是,《南山南》的确是被张磊唱火的,并且也的确掀起了一股“民谣热”。
此后一季《新歌声》,摇滚的汪峰选出了民谣的蒋敦豪,一路唱着民谣夺的冠。
节目组也不断在增加选手的多元性,试图从中找出一种新的增长点——嘻哈、假声唱法,都是尝试的方向。
但遗憾的是,互联网垂直综艺横空出世,抢走了这些潜在爆款的注意力。什么时候能出现一个极致的、大众的唱法,博得更多人的心呢?
从去年到今年,为什么又出现选出同一种类型的民族唱法歌手作为冠军?这是和民谣一样,在带领潮流,还是一个中庸的选项?
也许,见仁见智吧。
除了好音乐,我们还寄希望于选拔规则下,能出一些“好歌手”。
什么是好的选手?梅丸君看来,一档选秀节目能制造出以下两种其一,就很不容易。
第一种,是能唱很多代表作。第三季冠军,张碧晨,很受市场欢迎。“毕业”以来战绩优异,《凉凉》等代表作。被坊间(好吧就是李诞)戏称,张碧晨了取代张靓颖成为了新一代“OST女王”。
另一个层次的歌手,就是要能够改变娱乐市场和生态。今年符合这个特征的,只有蔡徐坤和杨超越。虽然这两人的出道经历中,音乐只是一小部分,但粉投出身的流量属性,让他们分别成为今年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和锦鲤担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改变了娱乐圈生态。
这几季,我们很缺乏这样的学员。过去我们把它归因于艺人经纪的后续开发,今天看来并非如此,更重要的还是市场特质。
节目近两年在后期赛制强化了唱片公司、专业音乐人的投票权重,就是要更多考量学员的市场特质。可以说,两季投出藏腔唱法的歌手,专业乐评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选出一个好歌手,但是它本身是个“好节目”,也有它的意义。
好的综艺节目,不仅要求赛制设计没有漏洞,而且还要求“可复制”,又得“微创新”。
抛开原版模式的影响,从转椅子到战车,再到转椅的回归,我们看到灿星团队在自主创新的努力,也能透过今年LED大屏幕的微创新,看到他们的无奈。
在赛制上,我们发现它正努力向时下流行的网综靠拢,先是引入选手池,进行强化海选的随机性,再到卡位战,丰富盲选阶段的赛制。
后期的战队对抗战,把音乐车祸、负面点评大量放出,强化了真人秀的元素。
所以,从模式来讲,2018年的《好声音》更加大胆和自由,有强烈的2018特质,却在渐渐丧失它的可复制性。
好的选秀节目,还要处理好明星导师和素人选手的关系。
从《新歌声2》陈奕迅的加盟开始,节目组在宣发和制作过程中,愈来愈多地强化明星导师的表现。作为一组需要平衡的矛盾,节目对学员本身的关注,被一定程度挤压,这也成为《好声音》难出明星的原因之一。
今年,李健和谢霆锋两位新导师,也成为话题制造机。谢霆锋甚至亲自给自己的学员表演,抢戏程度又达到了历史巅峰。
李诞在《吐槽大会》里曾这样戏谑选秀节目的评委:“好的评委就是用语言的艺术,把节目组想要的人选上去。”这话虽然缺乏事实论证,但是倒也一个侧面理清了导师与选手该有的关系——导师应该“点评”、“帮助”并且“成就”学员。
这也正是《中国好声音》该有的价值观。
无论节目制作的版本更迭中有何舍弃,不变的,一直是《好声音》的“价值观”。
好声音,从来不是表演“一转成名”和“一夜成名”,它努力通过导师和学员的交流,强化“师徒关系”,或者变成一档“音乐点评节目”,成为音乐的圆桌论坛。
于是,我们才无数次听到了“你的梦想是什么”,节目才乐于在后半程强调不同战队的深厚情感……
走到今天,继续做《中国好声音》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我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是它走入第8年、第9年乃至常青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