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老子不消极

李健:老子不消极

医道易儒禅 内地男星 2016-03-15 09:05:22 104

认为老子消极的学者不占少数,之所以认为消极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误解导致的:一是认为“比于赤子”就是等于赤子,“绝智”就是绝知识,“无为”就是不为。其实不然,以下予以简述。

 

  一、“比于赤子”不是等于赤子

 

  人要保持德性,那就要把婴儿作为一个参照,保持婴儿时的质朴之心。这种观点,常常容易引起误解,认为老子是消极避世的,这其实是一大的误解。

 

  第一,把婴儿之心作为德性的标准,这应是人们的共识。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德性,其实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质朴之心,这种质朴之心就是婴儿之心(童心)。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有德性,就是说这个人对别人不构成伤害,他不伤害任何人。那么谁做得最好呢?老子认为是婴儿,因为婴儿不会对他人他物构成伤害。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非常讨厌一些人,但是我们谁也不会讨厌婴儿。人们丢失婴儿的质朴之心之后,常常是以一己之私去看世界,去对待别人,这样就容易对别人产生一种伤害。有能力的人有很多,但光有能力而无单纯之心,我们不能说他有德性,只能说他有才能。人们逐渐注意到,人除了需要智商、情商,还需要愚商,这种愚商就是单纯之心、婴儿之心(童心)。通行本《老子》多处提到愚,就是指单纯之心,而不是愚民的含义。能够让人最感动的常常不是能力和利益,而是人的单纯。婴儿没有受到社会观念的异化,她的心是单纯的、纯净的。婴儿的一个特征是柔弱的,不是强势的,所以他给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很安静的状态。如果丢失了婴儿的质朴之心,就会进入一个利益竞技场,各种利益的纠葛就会导致人们的心灵的出现负担和伤害。

 

  第二,老子说的是“比于赤子”,就是含德之厚的人像婴儿一样,是在打比方,是“比于”,不是等于,没说要回到婴儿阶段(也无法回答婴儿阶段)。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婴儿的质朴之心,老子还说:“视素保朴,少私寡欲”。有的人认为老子很消极,以为老子要让我们变成婴儿,无所事事、没有追求,这是对于老子的误解。我们写文章的时候经常打比喻,比如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草”,冰心的意思是我们有些方面和小草相似,小草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冰心并不是告诉我们要成为小草,成为植物人。老子把婴儿只是作为一个比喻和参照,说明老子并没有否定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即并不否定文化。只是文化要顺应和发扬人的自然,当文化背离人的自然时,文化则对人构成异化(老子主张“自化”的文化,反对他化的文化)。赤子(婴儿)并不是老子认为的圆满状态(终极理想),王(圣王)才是老子认为的圆满状态(终极理想)。

 

  二、“绝智”不是绝知识

 

  有的学者认为,老子的绝智思想(通行本《老子》称为弃智),是消极的。理由是,绝智就是反智主义,反知识、反文明。这是对老子的严重误解。这些学者忽视了这几个问题,绝智是针对谁说的?为什么要绝智?绝智是为了谁?第一个问题,绝智是针对谁说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一句说明,绝智是针对统治者说的。经过老子的观察,社会中最坏的人就是统治者,因为统治者压迫着人民,剥削着人民。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绝智?统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会建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以此来教化人民,而统治者自身并不遵循这些价值观念。统治者聪明而狡诈,这种智成为统治工具。第三个问题,绝智是为了谁?智和现代语境中的知识智慧还有区别,当时语境中的智是指意识形态话语模式下的是非之心,而这种是非之心是统治者构建的,是为了统治利益而进行的愚民手段。统治者的智,即具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之分别心。(《孟子·告子上》说:“是非之心,智也。”)统治者的智是为了统治人民,造成人民的伤害,那么绝智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绝智弃辩,民利百倍”。所以绝智是为了人民,这是民本思想。如果学者认为这是消极,那说明学者是站在统治者立场思维的。老子不反对学问,《文子·道德》说:“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老子也并不反对文化,只是反对用来统治人民的意识形态之文化,真正的文化也是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异化人民的,所以老子主张人民自化。

 

  智是一种分别心,即是非善恶之分的分别心,是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而构建的二元对立的虚妄价值观,而道是整全的。智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智背离了人的本真,是本末倒置(所以老子还说:“人多智而奇物滋起。”)绝智,是反对以智治国,就是为了实现以道治国,所以通行本《老子》六十五章说:“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列子·说符篇》说:“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以智治国的社会,是具有阶级的社会,是残酷的社会;以道治国的社会,是平等自由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

 

  三、“无为”不是不为

 

  老子说:“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圣人顺应万物自身的本然状态,而不妄为。)“而弗能为”就是无为,如何无为,那就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说明无为有无伪、顺自然的含义。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自然指自身的本然。如果自然指大自然,“万物之自然”那就含义重复了。

 

  老子不仅不消极,相反是积极的,老子主张做好大的事情,需要从小处入手。老子说:“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还主张防微杜渐,老子说:“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