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酸菜包聊完天后,原本该去看看教资或者挤出一点论文,但是便什么也没做,去刷网页了,我知道在快交初稿的时候我也一定又会为自己现在的不作为懊恼不已。且知且作。刷了不知多长时间后,什么林心如霍建华陈乔恩谢娜郑爽脑子里满满当当,眼睛也有些混乱,感觉自己这癖好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最近回国后总是心烦气躁,原来自己在新西兰的时候并不是修行到家,只是没碰到事,没碰到需要心烦气躁的人而已。像昨天晚上和同事聊天,一个同事回国后变成了有庤青年,当初嚷嚷着问我要新国新鲜的空气还是祖国的辣条,现在他自己变成了毫无疑问的要空气,说这病忌辛辣,在新国还天天吃辛拉面也没得“志”。另一个女同事肠胃不好,吃不下饭还一直打嗝。我也是心烦气躁,脚冻得膨胀了很多,又疼又痒,生活中又总碰到不顺心的事,不过看到在新西兰朝夕相处的两位同事都过得不好受,我也就放心了哈哈。想想那时候一起发闲愁的岁月,一起污过的段子,一起一天吃两顿的火锅,还是相当美好的。
因为看手机太长,所以决定活动一下筋骨,回家后第三次跳郑多燕,在新国的第一年还偶尔跳,第二年怂恿同事(也和我一样在乱花钱、乱折腾、乱计划上不谋而合,像那本一百块人民币的日程本)每人花了五六百人民币办了半年的健身卡,自以为健身就很少在跳郑多燕了。感觉自己郑多燕跳的还挺不错,得到了她“扭”精神百分之七十的精髓哈哈。原来运动确实可以平息自己的心情,竟然不再烦躁,反而觉得内心又平和了,甚至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当然酸菜包去午休前,我已经平息很多,他总是能很快平息我烦躁的心情,和酸菜包聊天总是很快乐的,哪怕聊天之外就是烦躁。于是突发奇想,决定背壁思过,以冥想加矫正自己跟二哥学会的驼背(二哥这黑锅背得死死的啊哈哈)。现在想想是一个很搞笑的过程,我担心自己撑不住,播着陈粒“我在这里”,缓存的那几首歌,很快就发现只有这一首适合思考人生和岁月的意义。即便这样,一会鼻子有点痒一会脚有点痒,但是闭上眼睛,尽管小动作不断,加上之前跳了郑多燕,睁开眼睛后,竟然好像新的一天,常老师知道肯定觉得我有跟他学气功的潜质哈哈。
短短的几分钟里,很多画面浮现。首先觉得过去的半年里,最好和最该珍惜的收获自然是酸菜包,在遇到的100多天里,从刚开始坚决不好意思和他语音、坚决不好意思不和他视频,到现在像老朋友(老夫妻吧,要不然又要找我修改哈哈)一样熟悉,刚开始聊过三四天后,坚持每天给我发百度早安微语,每天早上醒来看到五六行什么清晨雨露晨曦阳光微笑啥的,我就决定看看他到底能坚持多久,后来实在忍不住,告诉他其实发个早上好就行。他倒是至今没有忘记过,忘了可是件大事情。仅仅在认识的这几个月里,我从新西兰、去某地旅游又回到祖国,回到村子里,又回到镇里,马上就要回学校,生活仿佛变变变,而他一直在那里,也倒是从广西某个城市回到三亚海口之类,但是相对于我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他仿佛一动不动哈哈。
讲真,在新西兰两年,没经历过炎夏,也未经历过寒冬,没交到几个新西兰的知心朋友,却也没碰到过不讲理、让人烦躁之人。这一切改变,仿佛很小,又仿佛很大,从第一次在青岛蹲厕所,起来后脚麻害怕自己翻进茅坑,从在马桶里可随便扔纸到厕所旁边放着一个垃圾筐,从每一处有厕纸到必须自己带卫生纸(真是能讲厕所,哭笑不得),从垃圾严格分类,住家亲自把纸张、瓶子送到分类回收厂,到我妈妈顺手把水倒入垃圾桶,到镇里的垃圾桶垃圾飞出来,当然从温暖到寒冷,从蓝天到灰天,从人人友好到不友好的面孔,到被骗买黄牛票,还真以为有人真心觉得我拿着两个行李箱要帮助我,在新西兰,习以为常,彼此信任的基础要更牢固。有很多很多不同。
但是我深知,这是我生活了20几年的地方,我不可能因为在别的地方待了仅仅两年而不适应,这就是我原本该生活的地方。我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从来也只是强调不同,不讲优劣。
新西兰,对我而讲,像我的挚友知己和恋人,我自己的文化蛮融入那里,我喜欢她的漂亮,喜欢她的蓝天白云和大海,喜欢那些总能聊得来的人,喜欢只要made in NZ就特别放心的感觉,喜欢她的包容和多元。我的祖国像我的父母,永远血浓于水。我想这是最好的比喻。其实我蛮怕有些人说 呵,可不是咋地,就出去了那么一两年,瞎哔哔啥,有本事出去啊。第一,有一个无论如何按照政策也出不去的酸菜包哈哈,在可预见的岁月里,我们互相需要彼此(害羞)。第二,有时候还蛮想吃包辣条。第三,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我并不会让别人的瞎哔哔而左右自己的选择。第四,毕竟,没人当着我的面瞎哔哔。这可能都只是我的臆想。我觉得大家都是好人,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有宽容之心的人。
其实新西兰小旺那个城市,每天从住家来回走到学校,20到30分钟的路程,接近六七百天的时间,那条路对我来说就像小时候在村里从家到学校的小路,那种记忆和熟悉感,再平凡、平常不过。因为努力的作用就是把那些你觉得遥不可及的领域和地方变成每天琢磨的破事和脚下走的老路,熟悉到总能挑出毛病。
给我妹做完饭,我倒是反思了一下最近的心态和脾气,和我在新西兰截然相反,我在新西兰的两年,好像很少生气,基本上没啥脾气,大部分生气是源于有人说我的祖国不好哈哈。回来后发现这里的环境总是能让人立马变得暴躁起来,一说话便是生气,处理事情有很多灰色地带,总是混着,连家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比如我觉得我爸做事做得不好,一生气就回屋了,也不解释,也不沟通,只是爱生气,而问题依然存在。去年回来到学校有幸帮基地的一位老师带团,去她家里蹭饭,她确实很忙,也对她妈妈发脾气,那时还想我们咋都那么易怒,现在我也是如此。仔细想想,大部分是因为工作环境里压力大、家庭环境里父母出于爱试图干预的太多。想想当时那位老师(老师我出卖了你哈哈)忙到凌晨一两点,男朋友在旁边坐着,都来不及看一眼,妈妈还要说你要怎样怎样,我还在旁边瞎晃悠,试图帮忙哈哈。在新西兰自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孩子18岁后,很多都立马要求搬出去,求着他他都不回来,好不容易自由,吃块糖不用问爸妈了,可以立马和女票同居了哈哈。父母也不会跑去给孩子做饭,所以既然我们中国的小孩子享受了父母的额外付出,多承受一些也是应该的。但是被动享受了也要被动承受总是不那么好的。另一方面,新西兰的工作大部分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三四点下班也不用忙到没时间给自己做饭,需要父母来家里帮忙。
我住家大儿子和大儿媳工资不菲,但是懒得做家务,雇佣我住家去给他们打扫房间,一小时20刀,比我住家在慈善商店当经理的时薪还要高一些。给她二儿子修了一条牛仔裤,二儿子给了她40刀。这在中国显得不近人情,但是他们享受的少,负担的也少,人家老人都把自己的棺材钱攒好了,老了住养老院,养老院里的专业护士和医生照顾的比自己孩子更让人放心和专业,孩子只要买束花去看看,陪陪说个话就可以了,甚至不去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他们之间并不是没有爱,反而还爱得还很深。住家二儿子要去给新西兰总理当保镖的时候,住家还偷偷抹泪,说尽管以前也不太见面,但是总归还在一个城市,总觉得他就在我身边,现在要去首都了,我很难过,但是我不能说,那是他的前途,我不能干涉。
不管好和差,都不干涉,这种风度,难能可贵。当年二儿子十五六岁高中没毕业就要辍学,父母和他聊了聊,他仍执意要退学,父母便遵循了孩子的意见,混得不好,回来要钱,我住家便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我反正是不会养你的。要么就回学校读书,要么就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于是小哥去超市当搬运工,去澳大利亚卖衣服,兜兜转转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当个警察,就回到出生的城市,培训了一段时间,在我们的城市当了一名警察,十年过去了,觉得应该有所突破,便去应聘外交官的保镖,在社会上混了十几年,也最终找到了自己热爱、擅长、高薪的工作,才二十八九岁大概,同居了三四年的美女也不要了。想想我已经二十五六岁,却仍在读书,社会还没踏进半步,可不看起来像个青少年,因为我经历的事情就像他们青少年经历过的一样。最重要的是还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上了多年学也没发现,惭愧。我教的小学生读到四五年级,我就能发现里面热爱唱歌的,热爱跳舞的是哪几个。
我住家的大儿子也是不同寻常的案例,我住家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固定工作,在咖啡馆、邮局、建筑队都工作过。大儿子读书的时候就很聪明,当时住家考虑把他送到当地的私立学校,但是积蓄只够一个儿子的学费,觉得如果把大儿子送到私立学校,那二儿子也要一样送去,尽管她知道在学习上大儿子比二儿子好很多。因此,两个孩子都去了当地的公立高中。大儿子对经济很感兴趣,高中的时候和其他几个人组成团队,参加全国的什么做生意筹划比赛,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全国第一名,当地报纸还专门采访了他,看报纸上问他打算去哪个学校,他说打算毕业后去怀卡托大学学经济,毕业后,“间隔年”就去澳大利亚了,回来后被梅西大学录取(这所学校国际排名估计和清华北大也差不哪里去?至少也是国内985应该),去读了几个月,回来说没用,于是就这么退学了。在我住家的第二年,她才不经意间提起,仿佛什么都没有损失,是个不值得告诉我的事情。这在中国不少父母还不得绝食相逼,连我都觉得至少这个名校,读下来也风光,管它有用没用。我住家说她大儿子不自信,以他的能力完全能做得更好,辍了大学后,找了工作,娶妻生子,倒也其乐融融。也没娶,就是同居生了俩孩子。那里没有“私生子”“未婚同居”这种说法。圣诞节的时候,一起聚餐,我住家妹妹说virgin大概是小学生才有吧(捂脸)哈哈。
有时候觉得中国的小宝宝压力蛮大的,一生下来,仿佛就欠了父母的“人情债”,大概父母觉得自己提供了jingzi和nuanxibao,要不然就没有孩子,因此,这份债怎么也还不清,很多父母都说我这么疼你,你以后爱妈妈吗?很多外人也说你父母生你养你,你得孝顺(我不是不孝顺哈)啊等等。从生下来,就不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儿子多了撑场面,老了有人养等等。孩子只是实现自己某个阶段利益的一个工具,虽未明说,实则如此。
有些孩子一生下来便要还父母的“梦想债”,妈妈年轻的时候想跳舞,但是没钱,现在妈妈有钱了,你替我去完成这个梦想。爸爸以前就想考大学,没考上,你好好学,替爸爸完成这个愿望。挺好的,孩子的一辈子都束缚在你的梦想里,还真是你开心就好。自己那么能,咋不自己完成自己的梦想,哼。
有些人生孩子确实没有一点在单纯地考虑这个孩子。
我只是想让他们自在的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