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靳东袁泉新剧羞辱了智商

我被靳东袁泉新剧羞辱了智商

槽值 内地男星 2020-01-18 11:32:04 618








2019年倏忽过去,又到了回顾总结的时刻。

细数这一年的国产剧集,不乏良心之作。

服化道精良的《长安十二时辰》、探讨善恶边界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引发无数女孩共鸣的《俗女养成记》……


口碑爆棚的同时,朋友圈也被它们的“自来水们”迅速刷屏。

然而,就在观众感叹“国产剧的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也有一些剧集,刚开播就遭遇了不少诟病。

比如最近靳东主演的职场剧《精英律师》,自上线以来,差评多达上万条

5.2的豆瓣评分,直接将它推上了“烂片”的位置。

到底是不是烂片?

不好妄下断言。

毋庸置疑的是,它确实有许多地方,让观众深感失望。



《精英律师》,顾名思义,讲述的是律界精英的职场故事。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精英?

专业素质硬、沟通能力强、人脉资源广……

《精英律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豪车+名表+“世人皆不如我”的眼神+蜜汁自信的微笑……

=总裁 精英。

剧中第一幕,男主还未出场,老板先在客户面前,把他捧上了天。

数一数二的院校毕业、拿过号称律师界奥斯卡的知名奖项……


blabla一通头衔砸完,BGM终于响起,于激情澎湃的旋律中,男主眉头微皱,缓缓走出豪车。

精英法则一:出豪车时,一定要戴上墨镜 / 《外科风云》

对不起放错剧了。

无论演哪个剧,反正同一个姿势出场就对了 / 《精英律师》

出场亮眼,还不太够。

所谓精英,要与常人有不同之处

明明最后一个进入电梯,男主却以赶时间为由,“请”送餐员先下去。

这样的精英,我还真没见过

见对方急了,他微微一笑,娴熟地从胸口掏出名片,自信满满地道:

“这位女士,我们确实赶时间。

这是我的名片,请收好,如果你因此失去工作,可以找我,我可以让你老板赔你很大一笔钱。”

咖啡店老板也是够倒霉的

跟送餐员如此,跟同事搭话,男主也一副“我是精英我做什么都有理”的样子。


同事不满他没有礼貌,他反而洋洋自得:

“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蠢人保持距离的一种方法。”

哪怕开玩笑,也要有个限度

两三句话,把同事气得够呛,他依旧是一副不与傻瓜论短长,意味深长的表情。

隔着屏幕替这位同事憋屈

如果说,男主用力过猛的精英形象,只是塑造角色时出现的一些偏差。

那女主不断惹事生非的傻白甜行为,就真的让观众忍无可忍了。


这部剧中的女主,就是之前被赶下电梯的那个送餐员。

她本来就读于一所法学院,因故没有拿到毕业证,只能在楼下咖啡馆工作。

尽管处境不佳,她始终对法律抱以热爱,没事就帮身边人提提法律意见,写写律师函。


那次电梯事故之后,她帮作品被抄袭的闺蜜打官司时,再次遇到了男主。

男主为了不让她们起诉,暗示女主可以来自己这里工作,还递上了名片。

这是……收买证人?

就这样,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毕业证没有律师资格证的三无人员,成了王牌律师的一名助理。


虽然没有学历,女主却隐含着一个天赋能力——背法条。

不管是《国际法》还是《经济法》,司法考试14门课程,任挑一门,她都能倒背如流,堪称“人形法条机”。

假装没看到对不上的口型

可惜的是,女主只会背,不会运用,加上她“善良”的性格,所到之处经常造就灾难。

这天,女主跟着男主一起和客户开会,作为上司的男主还没开口,她倒先指出客户的错误。

“广告中不能使用最高级。”

客户追问,“那我如果就是想用“最”字怎么办呢?”
 
女主立马就懵了,一句话更是差点把客户惹毛。

“反正不能使用最高级。”

       
最后,还是男主及时接话,才救下这尴尬的场面。


这还只是40多集剧情中一个常规的操作,女主因“好心”闯下的祸事,包括且不限于:

当面怒怼上司;

上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女主直接回:“那您是被父亲打多了还是打少了呀?”

拿了委托人的钱后,给对家支招;

拿人钱财,替人添堵

不经上司批准,就把一群被保健品坑害的老人拉到律所,帮他们维权。
 
别问,问就是“公司是我家”

其中哪一项放在职场新人身上,不是得辞职千次百次的事情?

偏偏这样做的女主,就成了“正义的化身”。

不仅逢凶化吉,还感化了男主。

男主原本是一个把职业道德置于世俗道德之上,只认甲方爸爸的“庸俗”律师。



女主刚来没几天,他就为了袒护她和大客户闹翻脸。


不惜顶撞自己的上司:



还说出“她走我也走”这样的话。


价值观转变之快,让人自叹不如。



除了男女主以外,其他人也槽点满满。

男主的同事何赛,同为业界知名的王牌律师,却在律所里无所事事。

整天不是闲逛,就是打游戏,一有空就缠着男主跟他斗嘴。


还……



其余同事,有的在上班时间聊起了八卦。


有的则在和解庭上当场怼人,视严肃的气氛如无物。


全国知名的大律所,似乎只靠男主一个人撑着。

职场剧变成了偶像剧,剧情与现实严重脱节。

无怪乎有人感叹,这哪里是喝口水都没时间的律所,简直是律师界的乌托邦。

堪称当代律所乌托邦 / 微博网友



仔细想想,近些年推出的职场剧并不少,评分却一部比一部低。

哪怕流量明星齐聚,也拯救不了暴跌的口碑,惨淡的播放量。

邓伦、朱一龙、杨颖主演,豆瓣评分4.4

原因出在哪里?

  • 主角光环强大


前有一遇到困难就大喊加油的鹿小葵,后有闯祸不断的傻白甜戴曦(《精英律师》女主)。

细数这些争议颇多的职场剧,似乎复制粘贴了同一种模式——

主角蠢笨迟钝,却一路高升。

职场剧《不负时光》中,女主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编辑。

但她所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在现实的职场中,可能活不过一集。

领导前来视察,误把耳坠当成了胸针。

女主看到后,不顾对方尴尬的神情,当着全办公室人的面大谈特谈。


还觉得自己表现得“挺冷静的”。

希望领导像你一样冷静

又一次,女主浇花的时候,看到旁边编辑的电脑没锁屏,就直勾勾地跑过去看。


看得尽兴,还直接坐到了编辑的椅子上,认真“审阅”方案。


电脑的主人发现后,略带不悦地问她:“椅子舒服吗?

女主对尴尬毫无察觉,继续指点江山:“看看,这就是你的方案,错得有多离谱。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女主顺风顺水,一直“活到”大结局。

  • 本末倒置


精英律师、王牌翻译官、知名医生……

不同的职业人士,会有不同的风格。

可似乎是为了凸显“精英”的头衔,这些各自领域的大拿,不约而同地散发出同一种气质——总裁。

出入豪车;


吃喝讲究;


身着名牌;

精致的外表有了,专业能力却乏善可陈。

一次抄袭案中,《精英律师》男主代表抄袭者,和被抄袭的一方谈判。

谈到双方作品的重合度时,他这么为己方辩驳:

黑猩猩与人类不是一个物种,所以我们的作品不是抄袭

连普通观众都无法说服的一句话,在剧中,竟然把对面三个人(包括律师)说到懵住。


以拉低配角智商的方式,来烘托主角的业务能力。

这样戴上的“精英”头衔,有多少观众能够信服?

  • 不接地气


大概是为了贴近观众,不少职场剧中主角的人设都有些拮据。

但他们的“穷”,和我们理解的“穷”似乎不是一个概念。

热播剧《亲爱的翻译官》中,女主穷得都快交不起房租了,只好一天同时打几份工。


但此时她住的房子,是一个带有阳台,电视沙发应有尽有的套间。

怪不得交不起房租
 
无独有偶,职场剧《我的真朋友》中,女主是一个还没找到工作,信用卡负债近6000元的小白。


但仔细看她所处的环境,超大面积设施齐全的精装公寓、几十块钱一份的自热火锅……

乍一看,还以为是月薪两万。

 图有“穷名”,没有“穷实”

当剧中装扮精致的女孩们,叫苦连天的时候,真正加班加到睡着的我们,又怎么好意思感叹一声“是我本人”?

  • 常识硬伤


既然依靠职场标签打入市场,剧中自然要涉及不少专业知识。

可专业方面的欠缺,也造就了不少车祸现场。

《青年医生》中,医生对护士脱口而出,拿过来9%的生理盐水。

(高中生物:生理盐水浓度为0.9%)


《外科风云》中,男主作为专业医师,用解剖刀给女同事修眉毛。


《亲爱的翻译官》中,主角作为翻译官……

哦对不起,根本没有“翻译官”这个称谓。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宏曾经谈到,“职场剧首先应该是职业的、专业的。

如果一味充斥着那些时尚的、光鲜亮丽的不真实东西,演着演着就都变成神剧了。”

说到底,这些剧集的共性缺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四不像。

表面上套了一层职场剧的壳,内里,还是偶像剧的核。

更过分的是,他们似乎想把两边便宜都占尽,又懒得处理两相碰撞产生的冲突。

这宛如把两束花嫁接到一起,又不对它们进行修剪。

最终结果,只能是花束枯萎,职场剧变成“神剧”。

口碑被消磨怡尽,观众们也彻底失去耐心。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失望:

“难道,我们真的拍不出好的职场剧吗?”

未必。

往前倒推10年,那是国产职场剧的黄金时代。

讲医生,我们有揭露医患关系的《医者仁心》;


讲律政,我们有聚焦于案件唇枪舌战的《壹号皇庭》;


讲刑侦,我们也有堪称童年噩梦的《刑事侦缉档案》;


2012年,一部《心术》在各大网站刷屏,豆瓣评分高达8.2。


其中对医生职业环境的刻画,被观众们尊为“现实的写照”。


怎么拍出来的?

著名编剧帕梅拉·道格拉斯曾说,“要写好一部犯罪剧集的剧本,编剧起码要跑几趟警察局,找类似情节的罪案记录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心术》的剧组,显然也用上了这股“蛮劲”。

拍摄之前,编剧六六“卧底”医院两年,和现实中的医生一起查房,又偷偷扮演患者看病;


海清为了演好护士一角,亲自去医院实习,实地观看了数十台手术;


演员张嘉译更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

“演完《心术》可以直接去神经科当医生,什么病怎么治都清楚了!”


比起如今这个人人争先恐后,唯恐自己落后一秒的年代,那时的他们,会刻意让自己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慢下来,或许没那么快得到回报。

但它带给创作者的反馈,内蕴在了作品中,日久弥新。

为何这么多年过去,拍摄技术日益更新,口碑反而断崖式下跌?

两个字,浮躁。

前段时间和陶虹聊起演艺圈的现状,她感叹:

“大家都太着急了,急着看见剧本,急着开机,急着拍出来,急着上线,急着收钱,急着收一堆粉丝。

长远角度讲,一个作品能流传下去,是因为反复看反复有收获,这才是经典。

我们为什么老想着去拍快餐,不想着留点经典呢?大家都去卖快餐的话,满地只剩下快餐盒了。”


细看整个影视市场,有谁是彻彻底底的罪魁祸首?

没有人。

细节太多,时间太紧、何必较真……

事事有理由,个个有苦衷,每个人都在市场的“逼迫”下无奈小跑。

可就是这么一群“无辜”的从业者,把一份份的快餐被制造出来,留给观众一地垃圾。

“国产剧几乎没有能看的” / 微博网友

正应了那句话——“有时候,无辜不等于无罪。”

当你保持沉默时,罪过就已经产生了。

作家哈维尔曾说,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这个世界,总需要有一些人,逆着洪流行走。

一开始,他们可能会被人骂老实、傻、费力不讨好……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差不多”的信条中沉沦时,便是“较真儿”的他们闪光的时刻。

此时,希望,就在他们手上。




《槽值》招聘新媒体内容运营坐班实习生工作地点北京,三餐免费、提供班车。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单篇稿费300-1500元。点击招聘即可查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