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自己是明君就是明君了?有证明吗? | 念念

你说自己是明君就是明君了?有证明吗? | 念念

永恒与一天 欧美女星 2018-10-08 11:30:37 659


| 曹米糯


斯卡史上的“冤案”不少,但1999年(第91届)好像尤其多:最佳原创剧本,他们放弃了《楚门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美丽人生》,选择了《莎翁情史》;最佳女主角,他们放弃了《中央车站》的费尔兰德和《伊丽莎白》的凯特,选择了《莎翁情史》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最佳影片,他们放弃了《细细的红线》《伊丽莎白》《拯救大兵瑞恩》《美丽人生》,选择了我个人认为最不可能拿奖的《莎翁情史》。是的,都是《莎翁情史》,而这部电影的幕后推手正是去年因多宗性侵/性骚扰丑闻身败名裂的哈维·韦恩斯坦(奥斯卡的水从来也不浅哦)。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今天要聊的肯定不会是《莎翁情史》,而是时间线比它稍早一点的《伊丽莎白》。这部电影围绕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前后的跌宕命运展开:面对超乎想象的政治危机与宗教叛乱,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忧外患与明争暗斗,曾经无忧无虑的单纯公主蜕变为精于权斗的成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但证明了自己,还带给了大英帝国长达数十载的发展与繁荣,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伊丽莎白》海报,1998年10月2日公映。


《伊丽莎白》由印度导演谢卡尔·卡普尔执导,情节紧凑、制作精良,再现了16世纪中叶奢华富丽却又危机四伏的大英宫廷生活。本片阵容如今看来也属于豪华级别,不但有老牌影星兼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来自法国的野兽文森特·卡索和美阿姨芬妮·阿尔丹,20年前年纪尚轻的凯特·布兰切特约瑟夫·费因斯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艾米莉·莫迪默凯莉·麦克唐纳丹尼尔·克雷格等人日后也都各有成绩。


尤其是凯特,在现阶段仍活跃于大银幕上的众多影星中,她是继梅姨之后第二位无论演什么我都心甘情愿去捧场的女演员——即便在《雷神3》这样无聊的商业片中,凯特碾压式的演技甚至说话声音,都会令人虎躯一震。在2015年的实验性作品《宣言》中,她甚至从少女到老翁一个人分别饰演了13个角色。因为权斗题材的剧情需要,凯特在《伊丽莎白》中的情绪变化大起大落,既有被囚于伦敦塔中等死的恐惧与凄凉,又有继位后守得云开的洒脱与快活,更有以一己之力舌战群臣的从容与霸气。这种演技最终败在格温妮丝·帕特洛手上,我也只能“呵呵”了。


▲《伊丽莎白II黄金时代》海报,2007年11月2日公映。


至于2007年的《伊丽莎白II黄金时代》,尽管北美影评界颇有微词,但我对它的整体印象还算满意。续集重点讲述的是中年伊丽莎白率领英军击退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故事,全片布局庞大而复杂,枝节丛生难免拖沓,不及前作流畅紧凑,其实原班导演卡普尔保持水准,但毕竟时过境迁,“保持”已经等同于倒退。尽管褒贬不一,但几乎所有影评都承认一点实事:凯特·布兰切特在续集中的表现依旧精彩!在这套史诗大片中,从青涩到成熟,从文弱到刚毅,凯特为我们奉上了与伊丽莎白一世拥有着同样王者风范的表演,她也因此成为了奥斯卡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凭借同一个人物两次入围最佳表演奖的演员。


▲颇具油画质感的构图与艺指效果。


伊丽莎白一世在历史上又被称作“The Virgin Queen”,即童贞女王,因为她终生未嫁,没有子嗣。以上两部影片先后提及了伊丽莎白的两段感情经历,无论真假均无疾而终,从这个角度讲,这位万人之上的传奇女性比我们想象中孤独得多。套用那句有点俗气的老话: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位名垂青史的女帝王更是难上加难。也正是因为这份“艰难”,令《伊丽莎白》的故事天然就具备着强烈的女权色彩,20年后的今天依然未曾褪色。


当然,电影创作毕竟是有倾向性的,甚至是被美化的,真实的伊丽莎白一世从来不是双手干干净净的纯良之辈,在其统治后期社会矛盾也愈演愈烈。但纵观伊丽莎白一世的执政生涯,她对大英帝国发展的“功”显然大于“过”:彼时仍处于君主专制时期,削弱皇权当然不会是伊丽莎白的本意,但其顺应时代、重用贤臣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壮大了内阁的力量;她还推行宗教改革、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束缚,鼓励工商业、航海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令英国一跃成为当时欧洲最富足强大的国家(著名的“东印度公司”正是此时之产物);伊丽莎白一世对文化的开明态度还令英国在文艺复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莎士比亚便是杰出代表(这段历史可以参考同年的《莎翁情史》,朱迪·丹奇饰演的老年版伊丽莎白同样精彩)。


电影《伊丽莎白》从亨利八世去世、玛丽一世继位并且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明争暗斗讲起,其实在亨利八世与玛丽一世之间还有两位皇帝——在位仅6年便死于结核病的爱德华六世以及在位仅9天便被废黜的简·格雷,1986年由海伦娜·伯翰·卡特主演的《九日女王》讲的正是后者的故事。此外,改编自布克奖获奖小说《狼厅》的同名剧集,背景也设定在亨利八世时期的英国宫廷,《伊丽莎白》编剧迈克尔·赫斯特创作的剧集《都铎王朝》同样以亨利八世为中心。某种程度上,这些作品都可以理解为《伊丽莎白》的前传,它们共同构成了英国历史上最传奇最具话题性的“都铎王朝宇宙”


▲还原度极高的化妆与造型设计。


最后照例联系一下实际。不知从何时开始,清康雍乾三代竟然被冠以“康乾盛世”的美誉,从正剧,到戏说,再到文博综艺,简直要把这爷孙几个捧上了天。可是,与早他们半个多世纪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比,这几位爷的功绩其实乏善可陈——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已达历史极值,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不改,虽引入西学但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更可怕的是,康雍乾三代大兴文字狱,对文化领域、异见人士的摧残罄竹难书。


“称不称得上明君”从来由不得帝王自己做主,也由不得那些阿谀奉承的宦官宠臣或者御用文人做主,而是只能由历史来评判。一个对权力贪恋至极、纵容甚至享受个人崇拜、以兴邦之名义重赋重税、拒绝开放与进步、利用文字狱打击异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blabla然后还自以为是盛世明君的皇帝,被记载在真正的史书上时,“遗臭万年”四个字已经足够了。


END -


推荐阅读

· 国家领导人该有的样子

· 一国之君做成这个奶奶样子,也是没谁了

· 剧本不够,历史来凑!

· 别低头,王冠会掉 

· 都什么年代了,Who cares你喜欢男人还是女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