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12年后,孟非去哪了?

成名12年后,孟非去哪了?

十点人物志 内地男星 2022-01-19 19:50:58 774



作者 | 清水小刀
十点人物志原创



“孟非年终奖都输完了”“孟非一期变脸多次”“孟非平平无奇的点赞小达人”“什么表演让孟非又哭又笑”“孟非谈成功不是靠运气”“隔着屏幕都替谢霆锋孟非害怕”……


才艺竞演真人秀《点赞!达人秀》热播期间,身为节目观察员的孟非,频频登上热搜。

 

 
一个与以往相比,有着诸多变化的“孟非”形象,似乎正出现在观众眼前。
 
《点赞!达人秀》节目第一期,在抖音上拥有2543万粉丝的大网红——90后民间魔术师高雨田登上舞台,很多人都对他当期呈现的情怀魔术不满足,希望能更多地呈现技术,只有孟非第一个察觉到了这其实是他的一个“火苗”,正在心里“熊熊燃烧”,是促使他带来更多惊人作品的支撑。
 
 
而当面对49岁物理老师初连富的“课前点名”,他又摇身一变,站在年轻人的视角,成了乖巧的“孟同学”。

当孟同学和初老师同时以“秀发告急”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孟非情不自禁吟诗一首:“两个光头鸣翠柳,一行白鹭随它去”,自嘲幽默的语言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现场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很明显,《点赞!达人秀》舞台上的孟非,更能懂年轻人的心思,也更能与年轻人同频共振。
 
这让不少观众感到惊讶,以前只知道孟非是“国民月老”,忙着为大好青年们的婚姻事牵线搭桥;如今的孟非,却更像是年轻人的朋友,与他们玩在一起。

而这一切,除了一直以来对年轻人喜欢的综艺类型的探索之外,更源于孟非骨子里,那份对于“秩序感” 的坚守。
 

秩序感
 

“现在,我成为了魔术师,我完成了拍下胸脯的梦想,
 
但我感到遗憾,遗憾小时候的不懂事,遗憾观众席看不到您的身影,
 
如果我什么都能改变,我只希望我能变回到您身边,扬起笑容和您拍下一张合照。”
 
《点赞!达人秀》的舞台上,高雨田通过一个连环魔术,将他和奶奶的故事讲了出来,也完成了“要在大舞台上表演”的约定。

故事虽然动人,但还是有观察员发现了技术呈现上的简单,“我其实是抱着一个很大的想象去看你的表演,我会觉得现在的这个东西,对你来讲有点太简单”。
 
另一个观察员也认为,现场的表演不够“精彩”:“我觉得你的可能性,其实比刚刚的表演要大很多,如果以刚刚那个表演来说,我会贪心一点,所以我今天没办法给你点赞。”
 
高雨田在《点赞!达人秀》节目上
 
眼看着高雨田表演结束后的那种满足和笑容,正在脸上一点点消失,孟非的一番话,及时化解了场上的尴尬。

他直接点明,这个魔术其实是高雨田心中的“火苗”,相比技术,它有更重要的人生意义。让现场的人跳出技术的格局,从更广阔的维度上来看待这个作品。
 
最后还不忘鼓励这个年轻人,“我听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应该是什么?是懂得正义的东西,追求美好的东西,感受奇妙的东西,而魔术,它应该属于最后一个。”

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个爱操心青年男女婚姻大事的孟爷爷的形象不再鲜明,取而代之的是让年轻人倍感亲切的“孟同学”。
 
但事实上,了解孟非的人都知道,他其实一直都和年轻人“在一起”。

不管是主持以女性视角切入、探讨婚恋中自由选择的90后相亲节目《90婚介所》;还是打造年轻人口中的“网红面馆”——孟非的小面,都能感受到孟非身上的年轻人视角,以及更常见于年轻人身上的那份直率和犀利。
 
在《令人心动的offer3》中,职场小白李不言去面试,面对主考官现场提出:“给你把班排满,你会怎么办?”,他直接表示:“全部排我一个人,这也不太合适吧,那我可能会去稍微提一下。”

看到这个桥段,观察室里的人无不称赞李不言是“反内卷达人”,认为那种“无知无畏的天真”才是年轻人的魅力点。
 
 
而孟非却表示,如果是自己,最本能的回答肯定是:“领导你放心,别人行,我也一定行。”

看似在对领导“表忠心”,其实却更贴近大多数社畜的真实处境:遭遇劳动压榨,社畜思维带来的惯性往往是,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嘴巴已经脱口而出:“我可以!”
 
哪怕事后反应过来,自己可能是正在被压榨,第一动作恐怕也不是和领导硬刚,而是绞尽脑汁在职场中努力活下去,因此最终很有可能依然不敢拒绝。

恰恰是这份卑微和辛酸,提供了年轻人职场处境的另一种想象,也让这档节目本身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
 
孟非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次,他主持的相亲节目里来了个嘉宾,上台就对现场男生抛出死亡提问:我什么家务都不做OK吗?我和你妈吵架的时候你会帮我吗?

面对这种“恃靓行凶”的做派,孟非很不喜欢,对于那番发言中的剥削感,他更是在采访中直言不讳:“你不能自己具有资源就给别人压迫。”
 
这并非是孟非脾气火爆、任谁都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孟非在生活中是个“社恐”,做了多年主持人,接触了六七千名嘉宾,他没和任何人建立私交,大家总在他的微信通讯录里来了又去,“都礼节性地删掉了。”
 
现实中要是碰到吵架的事儿,他更是能躲就躲。“我是那种特别怂、特别不喜欢冲突的人,我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放在协调人际关系上……宁愿寡淡、宁愿无聊,我也不想接触一点点冲突。”
 
之所以在节目上发声,很多时候其实是非说不可。那源于他对于内心“秩序感”的坚守。

黄磊曾经评价他:“他的倔强和坚持,其实是来自于他的正直和学养,所以他才会对很多东西表达出他很坚定和鲜明的态度和看法,这是我很欣赏的。”
 
确实,孟非大多数表达背后其实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他曾描述过这种感觉,那大抵就是:对平等、尊重的格外强调,对恶意、欺骗的难以容忍。
 

从普通人中来


这份秩序感的由来,与孟非早年的经历撇不开关系。
 
孟非生在传媒世家,父母都是媒体人。高考那年,因为偏科严重,孟非与大学失之交臂。而他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在印刷厂当工人。
 
儿时的孟非
 
进厂前一天晚上,孟非还在父亲同事家过圣诞节,人群中有弹钢琴的、有表演节目的,大家就着火腿喝香槟酒。

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到厂里报道,就要撸起袖子、擦洗机器,“我清楚知道,社会把我归到另一个阶层去了。”孟非曾对媒体说。
 
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随着外部世界的转换展开了。有天下班,孟非约女孩吃饭,去之前用煤油、汽油、洗衣粉全套流程刷了手,但到了餐厅,映着雪白的桌布,他发现那双自以为洗干净的手,仍能看出油墨的印记,“觉得配不上桌布,悄悄把手放到了桌下”。
 
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印刷厂和电视台合用的大食堂里,他去打饭,路上看到同为工人的同伴在窗口勾肩搭背,编导老师们迎面走来则会特意避让。

之后,孟非再进去食堂,总会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动作,“不要让人家主动避开你,我自己先避开了。”
 
因为经历过被俯视的阶段,所以,即便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也依然能够对被俯视的人的心情感同身受。
 
而在新闻行业多年的工作经历,则又将他从生活的庸常与琐碎中打捞起来,给了他一个媒体人的身份,让他有机会去观察自己曾经所在的那个群体,有机会去帮他们做点什么、说点什么,也有机会和更多人,在某种意义上,建立更加亲密的连接。
 
有一次,他在节目中收到一个小伙子的来电,说和自己一起来南京打拼的女朋友,因为两个人闹矛盾,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自己了,遍寻不见,他只能向节目求助。

当时孟非说了一段话:“两人一起来异地打拼,互相照应扶持,很不容易。不管出了什么事,再给他一个机会见一面,不好么?”
 
结果下班之后,就有通讯员拍到这对儿小情侣已经见了面。
 
 
不只孟非帮观众解决问题,老百姓心里也挂念着他。
 
同样是在《南京零距离》,有年冬天孟非正直播,突然嗓子说不出话,虽然导播及时把画面切走,但观众还是察觉到了。

没过多久,有接线员告诉他,有两位南京的大姐,正从中山门方向往电视台赶来,说是会一种推拿按摩,要帮孟非把嗓子治好。
 
同一时间,在淮安西南部的盱眙县,一位姓胡的农民大哥,也已经从村子里出发。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绑了一个纸盒子,盒里有自己养的三只老母鸡。

他家一共就四只鸡,给孩子们留了一只,剩下的全被他打包好,想着送给孟非。在骑行了100多公里之后,才终于到达电视台。
 
这幕幕画面、种种故事,让孟非哪怕在离开新闻行业多年后,依然对那些淳朴的老乡常常惦念,也更关注那些生活得格外辛苦的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

去年河南郑州暴雨,灾情严重,在大部分明星都还在观望的时候,孟非第一时间默默捐出了100万。
 
 
除了面向偶遭变故的个体捐钱应急,孟非更重视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慈善。多年来,他一直奔走于各个慈善机构中间,只为寻求一种“可持续”的慈善方法。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8年,孟非通过“慈善先行信托”设立了“孟想非凡”信托,每年捐款100万,资助云南大学100名困难新生,直至本科毕业。
 
 
受到“孟想非凡”信托资助的学生,连续4年,每人能够拿到1万元。他们既有83名云南籍学生,也有26名少数民族学生。

其中建档立卡户贫困75名,低保户21名,孤儿3名,残疾学生1名,几乎覆盖了当地“上学困难”家庭的各个层面。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刚爆发时,许多贫困学生的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孟想非凡”信托的存在,不仅帮助他们的孩子有学上,更在灾难来临时,为整个家庭的存续进行了雪中送炭。

来自新疆的阿利达(化名)就是这项慈善捐赠的受益者。阿利达的父母都是农民,得知她考上大学、即将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的那一刻,既欣喜又焦虑。

欣喜的是,在教育不发达的西北部,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但又很焦虑,上大学所需的各种费用,像一座大山,压在这个收入稀薄的家庭上。
 
适逢疫情,无法外出劳作,全家收入骤减。对于阿利达一家来说,当时这种情况,不要说上学,整个家庭维持正常的生活都成问题。

毕竟,除了阿利达,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和妹妹。“孟想非凡”信托及时伸出援手,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阿利达不仅正常继续学业,家庭生活也没有因为疫情被打乱。

大家都知道,家是一个人的心灵港湾,这个大后方的状态得以保持,也稳定了阿利达的心神,让她的情绪和精力不至于被家庭的变化牵扯,能够集中心力投入在学业上,也能真正意义上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
 
同样受到“孟想非凡”信托捐助的李敏(化名)也有类似的感受。

家庭负担得以减轻,她大学生活过得如鱼得水,不仅有机会参加各种大型讲座,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还成为了学院学生会的一名干事,在筹备晚会、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学习课本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价值观的培养和德、智的发展同样重要。

接受了“孟想非凡”信托捐助的孩子们,受到了来自社会力量的帮扶和关注,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等到他们迎来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那一天,也会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不少同学都在自己的年终总结中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像孟非一样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更用实际行动表明决心。

在云南大学校园内,有一排排梭梭树,这便是2018年孟非来看望百名受助学生时与大家一起种下的。如今这排梭梭树已经繁茂生长,离不开同学们的精心呵护。
 
在公益事业上,孟非真正实现了,不仅授人以鱼,还做到了授人以渔。
 
今年是“孟想非凡”信托成立的第三年,累计捐款已达到300万人民币,首批受赠的100名学生,即将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在不远的未来,“孟想非凡”或将形成辐射效应,包括被捐助的学生在内,将有越来越多人投身公益。而孟非,作为公众人物这份担当,也将有更深远的实现。
 

保持real
 

在繁忙的工作和公益事业之余,孟非的大部分时间,都带着热情投入到具体的生活里。
 
他醉心各地风土人情。早在还是电视台摄影师的时候,就因为纪录片拍摄,曾深入新疆腹地、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并在那里留下了对山水和行走最深刻的记忆。

他甚至觉得自己对新疆的热爱有种宿命的东西,“不为人知,也很难表达,那是一种‘前世今生的感觉”。
 
一九九四年七月初的一天,孟非从乌鲁木齐火车站走出来,碧蓝如洗的天空下,远处是起伏的山脉,近处是黄色低矮的一片片房屋。

看着这一切,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从心底升腾起来。孟非觉得余秋雨或许能理解他,后者说过一句话:一个文人想要和某一片山水有灵魂上的接触,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
 
从新疆回来之后,孟非打心眼里认同这句话。而在不同的山水里找寻这种触动的习惯,也一直保持到现在。

关注孟非社交账号的人能发现,隔三差五,总能通过动态看到他又去了某个地方旅行。而在这些动态中,几乎看不见豪华酒店、游艇帆船,更多是对山水的迷恋,和深入当地生活的感触。
 
 
去吉林看雾凇,左右江岸无风,天气晴朗,一串串剔透的冰晶,在低于每秒2米的风速中摇曳,美不胜收。

从冰雪童话世界中走来,他还要顺道去一趟松花湖,厚厚的冰层下,肥美的野生鱼成群结队,一年一度的冬捕就在这片冰面上展开,凿开厚厚的冰层,捧上一条大鱼,那种满足的感觉,不亚于丰收。
 
哪怕平时工作紧凑不能远行,平凡的日常生活也能让孟非过得有滋有味。
 
孟非喜欢养狗,曾经养过一条斑点、一条边牧。平时工作结束,但凡能抽出空隙,孟非总要花时间陪伴它们。

有年冬天,孟非带着斑点去郊外林场里玩,散步时,他随手丢了根树枝到湖里,没想到斑点“嗖”地一声蹿出去,直接跳进冰冷的湖水里给捡了回来,当时可把孟非心疼坏了。
 
外界传说边牧犬天生就有放牧的使命感,孟非和女儿好奇这种说法的真假,决定试探一下,两人从一点出发,分别向两个方向走,看看边牧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它先是拦停了孟非,又去拦停女儿,一定要控制好两个人才肯罢休。孟非这才知道,原来传说是真的。
 
虽然是全国著名主持人之一,但孟非从不过大明星的生活,而是更愿意从烟火气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
 
有记者去他家采访他,导航一开,看地段以为是某个豪华别墅区。结果到了才发现,原来是热闹的市井深处,“小区门前的市民气息显不出气派,孟非的家,就大隐隐于这个六层高的老小区里”。

孟非家的地板
 
也有网友通过孟非在平台上晒出地板照片判断,他所在的小区至少10年以上,孟非则在评论中笑呵呵回复:已经住了17年啦。
 
孟非念旧,不只体现在居所上,也体现在味道上。作为重庆人,孟非小时放学回家路上,经过一个小面摊就会吃一小碗,再经过一个,忍不住又要吃一小碗。

虽然小面便宜,但那时没钱,因此就觉得奢侈,觉得小面是最好吃的东西。40岁之后,孟非把开小面馆看作一个重要的目标。

有朋友评价他,“有段时间,你只要坐下来,孟非就和你谈小面。能感觉出来,每卖出一碗小面,比主持了一期《非诚勿扰》还要兴奋。”
 
生活就像是孟非的桃花源,如今,他自己的态度,藏在这桃花源背后。
 
 
熟悉孟非的人能够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台上的表达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以前遇到看不过去的,他可以在博客上点名批评,甚至出动了台长帮他打掩护;而现在,再有需要表达的时候,他则考虑得更全面,也更讲究方式方法。
 
比如在主持《90婚介所》的时候,一位女嘉宾就“丁克”问题,与房间中的男嘉宾进行讨论,三个男嘉宾都表示不接受丁克,结果女嘉宾拿出舌战群儒的气势要“逐一击破”,明明是来寻找爱情,现场却成了辩论赛,女生处境愈发尴尬之际,孟非接下话头:“有一部分人一直是丁克,也有人到40岁就不想丁克了”。
 
他没有把重点放在谁对谁错上,而是指出,“丁克”这件事本身就具备着很多可变化的空间,消解了现场尴尬气氛的同时,也不让任何人感到冒犯,给足了双方台阶。
 
孟非与女儿的互动
 
不只是节目上,在日常生活中,孟非的表达习惯也非常风趣幽默。这两年孟非微信聊天总是习惯在每句话后面坠上一个表情包,他笑称,这样和女儿聊天的时候,可以多聊几个回合。
 
前两天,孟非休假去了吉林,当地的朋友知道他去,特意给他安排了“围观松花湖冬捕”的行程,并带孟非品尝了松花湖的野生鱼,孟非为此特意发了条微博,俏皮形容这条鱼的滋味简直是“绝绝子”。
 
善于发现流行事物中能为生活增色的一面,是孟非一直以来的乐趣所在。我们惊讶于他从始至终都能对个体以外的世界保持犹如少年般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求知欲。
 
尽管从业至今做了无数家喻户晓的节目,其犀利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更是为无数观众的人生带来启发,但作为中国著名主持人之一,孟非从没有将自己放在说教的位置上。
 
他一直将自己当成一个生活的学习者,以谦虚的姿态,向大自然讨教,向生活要答案,去包容周围一切的可能性。

也恰恰是这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处世哲学,让孟非能够十年如一日地捍守着自己内心的秩序。
 
虽然外界对一个人的理解,通常没那么深入,时有误解和刻板印象存在。但当一个人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令整个小宇宙有序运行,就有可能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去撬动更大的大宇宙。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自有人会理解其可爱之处。老酒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才愈发香醇,而孟非或许就是如此。
 
在看】,坚守内心的秩序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坚守内心的秩序

↓↓↓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