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一代ICON(上)

陈冲:一代ICON(上)

湿哥来了 内地女星 2017-11-08 19:05:42 3396


1946年,一批医学专家从重庆逃到了上海。上海医学院为他们在平江路修建了十栋小楼做宿舍,17弄10号住的是伦敦大学博士、药理学家张昌绍一家。这小楼是真够让弄堂里的寻常人家眼红的,它一共两层,六七间房,还有个千把平米的园子……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象这样的居住面积算是上等的了。



本来啊,这群知识分子是想要报效祖国的,可惜在文革中却不幸成为被“打倒”“横扫”的对象。寡言木讷的张昌绍不堪忍受研究成果毁于一旦,用精通的药性了结了自己的生命……那是特殊年代发生的特殊事件,这里暂且不表。


张昌绍的妻子史伊凡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她曾在重庆的茅草屋里办起了一家现代医学出版社,用自己的稿费和资金,为张昌绍出版了《现代药理学》《花柳病化学治疗学》……《手淫之预防法》等医学著作。


这是个特别时髦的老太太,喝咖啡、抽摩尔,七十多岁还要戴有波浪的假发,穿从前面扣起来的文胸。据见过她的前辈说,史老太太的眼角被时间的刀切得稀碎,但她的眼里依然闪着光、含着媚。这也是个特别传奇的老太太:毛主席治牙,她给牙医做过政审;里根总统访沪,夫人南希是她家的座上宾……单她的故事就能写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这里暂且不表。


张昌绍、史伊凡一家


史伊凡为张昌绍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张安中、张安华和张安代。张安中是我国的药物学家,她的先生叫陈星荣,放射学专家。


张安中、陈兴荣,以及陈兴荣的母亲


1961年,张安中和陈星荣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她清晰的记得,被推进产房后,突然出现了许多医学院的学生组团来“参观”。在这群“观众”的注视下,一个女婴用嘹亮的哭声完成了自己的初次亮相。


陈星荣先是喜笑颜开,后又眉头一皱:这哭声可比老大出生的时候响亮多了,谁吃得消呀?他抱起女儿,一面拍慰一面轻哼:“姑娘你好像一朵花,美丽眼睛人人都赞美它……哎呀,囡囡啊,再哭嗓子就哑了。”


“妈,叫她什么名字呢?”张安中问。


“老大叫陈川#爷爷取的,纪念陈家的祖籍永川#,老二么”,史伊凡微笑着说,“就叫陈冲吧”。一川一冲,取义“一泻千里”。



| 童 年


陈冲在平江路长大。童年,隔壁大厦的电梯是她的玩具,妈妈实验室的小动物是她的宠物,她和所有出生在物质贫乏年代的孩子一样——没有钱,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当时的中国,正闹文革。一夜之间,友善的邻居竟成了陌路的强盗,“抄家”简直是他们业余文化生活最大的乐趣。他们喊着振聋发聩的口号,呼啸着冲进各个房间,见着带字的就撕,见着好东西就顺,更甚者自说自话的瓜分起这幢根本不属于他们的小楼……陈冲兄妹胆怯的站在父母身后,眼睁睁看着家里一次次被洗劫,一处处被霸占。


在那个动荡的历史年代,张昌绍一家没少吃苦头。他自杀后,史老太太也曾吞过别针想一了百了。长大后的陈冲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外公和外婆穿过硝烟弥漫的欧洲大陆回到祖国,以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为拯救备受战争创伤的同胞……怎么今朝会落个如此下场。



怎么可能不恨呢?“造反派”把陈家定性为“反动学术权威”,全部丢进了牛棚;他们骂陈家兄妹是“黑帮子女”,“牛鬼蛇神的狗崽子”……太多的屈辱了,陈冲不知该拿哪一桩事体来咬牙切齿。


乱虽乱,但上海自古就有凭本事说话的风气。陈冲虽然出身不好,但她依然能在这条街上颐指气使:一靠学习好,二凭嗓门大。


她跟人家讲道理真是一套一套的,从报纸上、大批判文章里学来的词儿都用上了;真遇到那种不讲理的,她敢动手。她在童年时期就明白一个道理,你越灰溜溜,人家越整你。她哥就不行,太文气了。渐渐,周围的人淡忘了她的家庭背景,不但没人歧视她,她还当上了学习小组长。



有“权”了,紧锣密鼓的“复仇”也就开始了。


有个男同学总是缺课,陈冲就冲到他家去揪他。这家大人包庇孩子,不但帮他躲了起来,还扯了个谎骗陈冲。陈冲气得啊,抄起一块砖头把他们家的后窗给砸了——其实呀,她是故意的,因为前几日抄家的时候,这家人趁乱跑来抢占她家的房子。


她还会把辣椒抹在邻居家孩子的舌头上——也是因为他家参与了抄家。那孩子还不会说话,可让辣椒给折磨坏了,拼命哭啊,就是没办法告状。


恨归恨,但陈冲身上可没有戾气,这都得感谢史老太太。


那时,她家被“抄”得家徒四壁,但史老太太在阁楼上藏了很多书。陈冲特别喜欢在她的房间里打地铺,然后泡在阁楼去翻书。当时史老太太偷偷留下的“灵格风”唱片#最早以唱片为基础的语言课程#,便是陈冲的英语启蒙。



随着识字量变多,陈冲的书也读得越来越深。再大一些,她甚至可以煞有介事的和外婆探讨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史伊凡那时就发现,陈冲有很强烈的艺术天赋,她常说我若是书里的谁谁谁,我会怎样怎样。她觉得陈冲未来也许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就是没想到外孙女有朝一日能成为电影明星。因为在她眼中,陈冲不如她妈妈长得漂亮。



| 演 员


1975年,江青想拍三部红军题材的电影做献礼片,包括《井冈山》《四渡赤水》和《长征》。这是由她亲自主抓的大戏,她要求创作者“重走长征路”。


《江青在大寨》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那段历史,说文艺界人士都怕江姐姐,因为这人的性格啊喜怒无常。当时,《井冈山》的剧本她指名要作家浩然负责。浩然说:姐姐啊,这是个光荣的任务啊,可我不好办呀,我有心脏病。江姐姐冷冷的说:你可以带个大夫一块去嘛。


对演员,她也格外挑剔。文革前比较红的女演员差不多有十二人,年纪普遍偏大。江姐姐决定,这部献礼片一个“旧面孔”都不要,你们去给我找新人!


4月的一天,共青中学的学生陈冲打靶归来,她发现远处有几个眼生的人,在校长的陪同下往学生堆里打量。同学中发出悉悉粹粹的声音,“哎,上影厂来选演员了”。



长到14岁,她第一次和神秘的电影界人士距离这么近。女孩嘛,多少都有些虚荣心。她不知道是错觉还是什么,总觉得那群人在看着她笑。她的表情和动作有一些局促:哎呀,衣服这么脏,刚在地上爬了一身土。


还真不是陈冲自作多情,包括她在内的几个清秀女孩都被上影厂叫了过去,问了一些“多大啦”“父母做什么的”之类的问题。女孩儿们都是灰头土脸的,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个干干净净的女孩儿,穿得像得到预先通知一样,举止像是彩排过了一样……陈冲睨了一眼她,心说:迭戈人,门槛牢精哦!


两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陈冲只好安慰自己说没希望了。一个周五的下午,上影厂副导演武珍年出现在陈冲家,她从皮包里面拿出一张照片——多年后武珍年说这是陈冲邻居给她的,但陈冲自己回忆,是在靶场那天被要去的。她告诉陈冲,明天到上影厂参加复试。



陈冲去面试那天,本打算穿一套新的军装,她妈建议她穿旧的,还特别在肩膀和胳膊肘处帮她打了补丁。她妈心里清楚,那些女孩子呀,肯定会打扮得花枝招展,也许“惨不忍睹”会更加突出。


女孩们涌进了考场,寻找空位落座,陈冲进去没了位置,便直接坐到了桌子上。这给考官很深的印象,说这小姑娘可以呀,如入无人之境。才艺展示时,陈冲避开不擅长的歌舞,避开不标准的普通话,用英文朗诵了一首毛主席诗词《为人民服务》……武珍年回忆,那个年代,漂亮的女孩不少,能歌善舞的更多,但她们无论是起范儿、摆架势,还是精气神儿,都摆脱不掉近十年的样板戏模式教化,但陈冲不同,她的感染力是天赋来的。


陈冲最初并不想做演员,她最想做的是伞兵,实现共产主义,做先进分子、五好战士,但那时的伞兵不招女孩儿。考演员,虚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考上演员,这对兄妹就不必插队落户了。还有就是成名后,走后门容易些,搞病假条方便了。


复试结束之后,主考人把陈冲单独留下,对她说,明天开始,你到剧组上班。那是陈冲第一次拍戏,在《井冈山》里演一个红军小战士就在电影开拍没多久,四人帮倒台,《井冈山》停拍,剧组解散,青年演员全部被退回原单位。不过,《井冈山》的男主角因为这次机缘巧合却火了——他叫朱时茂。那一次的上海之行,他被谢晋看重,日后拍了让他名声大噪的《牧马人》#在他怀里的是丛珊,她演的慈禧我超爱#



| 学 徒


1977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张瑞芳的建议下,陈冲进入了由武珍年创办的演员培训班。史老太太听说训练班是寄宿制的,急啊,说晚上囡囡会不会蹬被子啊?做噩梦哪个人来哄啊?陈冲反而很兴奋,因为她可以敲着饭盒进食堂了,也可以像大人一样戴手表了。


与演员训练班的同学


文革结束后,谢晋筹拍电影《青春》。本子很糙,打磨了很长时间。演员呢,原本是想在厂里挑的,但上影厂经过十年文革后,那些演员死的死、残的残、老的老。剩下的呢,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似乎尚未从文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谢晋便求助武珍年,她带谢去演员训练班挑,谢一眼就看中了16岁的陈冲。


谢晋与武珍年


在《青春》中,陈冲饰演哑妹一角,张瑜给她做配。


陈冲与张瑜


因为没有拍戏经验,陈冲的演技那叫一个烂,真是谢晋一点点掰过来的。这部电影拍了7个月,陈冲和张瑜还去了海军部队和聋哑学校体验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剧组拉回上海拍摄时,陈冲做东,带组里的姑娘们回家吃饭,她妈张安中特别实在,装了满满一盆大闸蟹招待她们。


哑妹这个角色非常成功,人物形象登上了《大众电影》的封底。记得从拍摄地青岛回上海那天,上影厂派专车把陈冲送回了平江路,引得邻居艳羡侧目。陈冲用自己的片酬给父母买了两张竹椅,给哥哥买了一个放笔的竹筒#因为他那个时候正和陈逸飞学画画#。还有一篮子生姜给外婆,因为外婆总是念叨上海买不到上乘的生姜。



《青春》之后,陈冲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不断有记者约访,不断收到粉丝的信件,不断到各处去讲演……掌声、献花、名利、赞誉……陈冲的父母意识到这件事有点失控了。他们都是搞医学科研的,不了解这种喧哗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一个16岁的小姑娘啊,正是在学校读书的年纪,却跑去社会上大出风头,到处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看法,像话吗?她哥陈川也很不开心,说我现在想给妹妹画一幅肖像她都跟我说没有时间!


陈川画陈冲。这幅画曾有人欲重金收购


史老太太也觉察到其中的问题,她建议陈冲补习外语,争取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日后兄妹争取出国,因为她舅公一家在美国生活。好就好在,陈冲自己也意识到有问题,因为她从小就是优绩生,她不想长大后的学历永远停留在“初中”。


好,考大学。


因为拍戏,陈冲的文化课落下两年,想安插回原来的年级是痴心妄想,但她又坚决不肯留级:我是青少年偶像哎,你叫我留级!最后,共青中学两位数学老师主动承担了为陈冲补习的任务。那时候的陈冲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最终,她用一年的时间补完了两年的课程。



在考场上,陈冲享受到了成名后的“特权”。


高考的时候正是上海最热的季节,监考老师认出她就是拍《青春》的陈冲,把她特别安置在吊扇的下面。当她交卷离场时,老师用英文对她说:劳驾帮我签个名好吗?陈冲签名时,他又用英文说:很意外在这里遇到你,你干嘛还来考?你已经有那么的好的前途了……


小 花


文革刚结束不久,各大电影制片厂闹剧荒,没有什么本子可拍。正巧有部小说叫《桐柏英雄》,落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陈铮的手上。这部小说原是导演谢添想要拍的,但后来又不了了之。于是陈铮向厂里申请,经同意后开始组建班子。


《桐柏英雄》就是后来的《小花》。



当时有很多人想要演《小花》的女主角,其中就有刘晓庆,但是导演张铮希望陈冲来演女一,毕竟刘晓庆当年都快三十了,实在是不太合适。


接到《小花》剧本的时候,陈冲在读大一。不过,史老太太不大愿意,说我外孙女好不容收心读大学,你们又来烦,以后我们可是要出国的。张铮并没有放弃,三顾茅庐,终于做通了陈冲的工作。不过,当时的在校大学生不允许外出拍片,剧组又动用北京的关系,从电影局、文化部、中宣部,到上海市委、市委教育局全部打了招呼,这才给陈冲放行。


刘晓庆么,只能退而求其次演女二号何翠姑。纵然她再不高兴也没得选,那个时候她一心想往北京跑,而《小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戏,硬着头皮她也得拍。


《小花》上映后,满街都是陈冲的脸容。



人红是非多。彼时坊间有很多传言,说她考上海外国语学院是学校开了后门,还有说陈冲7岁开始学英文,家里都不讲中国话的……与这部电影一起走红的,还有李谷一的那首《妹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



时逢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重新启动,那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大型盛会,官方要求媒体加强对它的宣传,那一年有160万人参与了“百花奖”的投票。下图就是当时人们争相购买刊有选票的《大众电影》的盛况,当期的人物封面就是陈冲。



最终,《小花》获得最佳电影,陈冲凭着《小花》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刘晓庆因《瞧这一家子》获得了最佳女配角。 “百花奖”组委会原准备给李谷一颁发最佳电影插曲配唱奖的,但因《乡恋》的气声唱法引起争论而未能如愿。



知音们感兴趣可以戳下面的《百花奖》视频来看,里面有很多珍贵的画面。




那一年最心塞的非刘晓庆莫属了。她有三部电影入围百花奖:两部女配,一部女主。据说刘晓庆发现自己没拿最佳女主角后,恼羞成怒,她形容当时“就像一个一点火就会着的装满了汽油的汽油桶”。但她还是笑着、浪着,参加了百花奖及各种颁奖仪式。被北京电影制片厂诏安后,她发愤图强,她说,她要让那些观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没有把票投给她的观众后悔!


《小花》之后,陈冲在1981年选择了出国深造。4年后,《芙蓉镇》让刘晓庆火遍了全国。当时陈冲带动了一波出国热,很多女明星都往国外跑,有媒体就问刘晓庆:你会不会离开中国。她很有政治觉悟的说,“我的根在中国,我有十亿的观众,我干嘛要出国?”



后来,刘晓庆因偷税漏税成了阶下囚,陈冲则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有一年陈冲衣锦还乡,在香港被媒体追问如何看待刘晓庆成为阶下囚,她只淡淡的说了句:“很可惜,很可怜。”


千言万语,尽在这六字之中。


 * 欲知后事,静候下期 *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