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她和她:每一片国土都有同志片

他和他,她和她:每一片国土都有同志片

看电影看到死 日韩女星 2018-04-25 09:27:20 3533


“没有你,我连厕所都上不了。”


在阿根廷导演马西路·品尼路的同志电影《烈焰焚币》中,患有严重幻听的安吉尔这样对自己的恋人说。这部根据1965年阿根廷真实犯罪事件改编的佳作,借两具充满阳刚之气的炽热身体,熊熊燃烧一种夺人心魄的脆弱。两个男人之间,有至纯至真的依恋。


《烈焰焚币》


但同志电影决不可耽溺于这种依恋。这一电影类型,需依循同性情感在社会环境与时光轴线中的发展脉络,渐渐剥除自己的疼痛标签,与同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认知与平权努力并轨,最终实现与其它固定电影类型彻底融合的祈愿。



某一天,「同性」既不于包括电影在内的任何艺术中,也不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仍为一个醒目标签,同志电影的使命才算完成。这之前,仍需在银幕的光影流转间,去捕捉这一情感或生态的甜蜜与痛苦、生存与毁灭、释放与压抑,唯其如此,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它,更深刻地理解它。



因此,这次会从我自己的观影经验中,为各位推介全球各地共66部同志电影。其一,如《断背山》《霸王别姬》《春光乍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等享誉影史的经典名作,因为已经被讨论太多,我就不在此文赘述,只做单纯列入。



其二,以下电影就各大评分体系而言,可能显得「良莠不齐」,但每一部作品都有其动人之处。对于同志电影,刻画疼痛似乎更显深刻、锥心,但任何一种情感,「轻浅的甜蜜」都必不可少,这份甜蜜,一个戳人的小细节,一张初恋般的脸,都可以给。



肉体的碰撞,灵魂的细流。他和他,她和她,在这些电影里自冰块中燃出火焰,在隐匿中绽开情感之花园。




他     和     他     ,    她     和     她

盘 点 全 球 各 地 180 部 同 影


美   国


《午夜牛郎》(约翰·施莱辛格,1969)

《蜘蛛女之吻》(海科特·巴班克,1985)

《我自己的爱达荷》(格斯·范·桑特,1991)

《费城故事》(乔纳森·戴米,1993)

《惊世狂花》(沃卓斯基姐妹,1996)

《天鹅绒金矿》(托德·海因斯,1998)

《女魔头》(派蒂·杰金斯,2003)

《神秘肌肤》(格雷格·阿拉基,2004)

《断背山》(李安,2005)

《你好,再见》(陈俊彦,2008)

《米尔克》(格斯·范·桑特,2008)

《单身男子》(汤姆·福特,2009)

《天佑鲍比》(拉塞尔·穆卡希,2009)

《孩子们都很好》(丽莎·查罗登科,2010)

《初学者》(迈克·米尔斯,2010)

《点亮灯光》(艾拉·萨克斯,2012)

《烛台背后》(史蒂文·索德伯格,2013)

《卡罗尔》(托德·海因斯,2015)

《二次旅程》(尼克·科尔波龙,2016)

《月光男孩》(巴里·詹金斯,2016)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安吉拉·罗宾森,2017)

《沙滩鼠》(伊丽莎·希特曼,2017)


“唯一能赋予人生价值的事,就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地和另一个人心灵相契。”


时尚大师汤姆·福特导演作品《单身男子》中这句台词,如同电影里科林·费尔斯与马修·古迪彼此相对、窝在沙发上看书的场景,暖黄、温糯,令人安心,一如沙发边那只沉静的猫。它超越性别,柔情地揭示一个真理。而这种超越之后对情爱本质的抵达,正是如今同性平权所需的灵魂之钥。


《单身男子》


美国的同性平权历史,可以追溯至1924年,德国移民亨利·格伯在芝加哥成立第一个美国公认的同性恋权益组织,及至2015年,美国最高法宣裁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



但美国作为世界电影工业与潮流的引领者,不仅艺术思想繁复,同时也吸纳不少杰出的移民导演,所以其同志电影早已突破「平权」这一「藩篱」,自呈多样。

 

影片《蜘蛛女之吻》根据阿根廷作家曼努埃尔·普伊格经典同名小说改编,它使饰演蜘蛛女的威廉·赫特于1986年奥斯卡荣膺最佳男主角。


《蜘蛛女之吻》


小说原著即以多部电影串联起一个关于「革命与爱情」的故事(部分电影为作者虚构),电影则侧重表达出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相似的精神,即弗兰西斯卡在《地狱篇》中的名言:爱,让每一个被爱的人无可豁免地也要去爱(Amor ch'a nullo' amato amar perdona.)。

 

影片《我自己的爱达荷》则以一个无比伤感的「男妓」故事,留住了好莱坞巨星基努·里维斯颜值最盛的时光,但其挚友瑞凡·菲尼克斯在电影内外的生命,却更令人唏嘘。



若未早逝,很可能取代莱奥纳多的瑞凡,出演此片后难以抽离,最终在好友约翰尼·德普的酒吧中长眠不醒,只给世人留下一个颓靡而深情的经典形象,以及一句他自己添加在电影中的台词:对我而言,我可以爱一个人,即使不是为钱,我爱你,而你不用付我钱。


《我自己的爱达荷》


而《二次旅程》中的男妓,同样深陷一段不愿收费的公路恋情,无奈的是,他却只是个情感替身。电影指向一种《春光乍泄》般的结局,无论南美洲大瀑布,还是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对于观众而言,都希望他们身边若有个人多好。


《二次旅程》


同是追缅逝去之人,马来西亚导演陈俊彦则在美国以意大利语「Ciao」,勾连出一段隐忍、含蓄的不可能秘情。Ciao既是「你好」之意,也是「再见」之意,陈俊彦所带来的东方含蓄,被浸入西方男人幽蓝的眼睛,是如此暗流汹涌,又显得波澜不惊。


《你好,再见》


而在电影《费城故事》中,最佳男主角汤姆·汉克斯在病躯之中,爆发出一段以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背景的真实主义的歌剧(《Andrea Chenier》),这同2013年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异曲同工,都是针对艾滋病人生命权益的热烈斗争。


《费城故事》


著名独立导演托德·海因斯以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天才瑞普利》原著作者)名篇《盐的代价》为蓝本,奉献出2015最美的银幕爱情故事《卡罗尔》。鲁妮·玛拉在最后一幕,以富有千言万语的坚定眼神,缓缓完成与凯特·布兰切特的世纪对视,那时,银幕不可多得地令时间静止。


《卡罗尔》


回溯托德·海因斯拍于1998年的《天鹅绒金矿》,则是另一种迷狂。至今我还沉醉于那疯狂的台词:“世界因你而改变,因为你是象牙和黄金造的,你嘴唇的曲线会重写历史。”


《天鹅绒金矿》


女人都想要汤姆·福特一支口红,不知女导演伊丽莎·希特曼会否如是,而她在《沙滩鼠》中,却以迥异于汤姆·福特之浪漫的低气压,刻画出一种少见的真实。影片既不超前,也不复古,而是抓住当下,由此营造出的切近生活的紧张感,令人一度在某个镜头前,对下一个镜头产生恐惧。


《沙滩鼠》


同样是女导演,安吉拉·罗宾森则在《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中,以大胆、优雅的影像,勾勒出最初的神奇女侠形象:身着最热辣的亚马逊女战士装,挥舞那隐喻SM捆绑文化与测谎心理研究的武器真言套索,以强有力的女权主义姿态,穿梭于lesbian恋情、性虐文化,以及匡扶正义之中。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影片依据历史原型构建的奇异恋情关系,证明了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代表作《未来简史》中所言:现在人类拥有的工具和体制已经和《圣经》时代大有差异,但人类心灵的深层结构仍然相同。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当《单身男子》中那难以尽数的优雅男性,如从T台向观众走来,这种心灵结构,似乎已经模糊了取向的界限。


《单身男子》


回想历年的奥斯卡入围影片中,不乏很多形态各异的同志题材。早在70年代,就曾将《午夜牛郎》送上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宝座。直到2017年,黑人主演的同志片《月光男孩》成功登顶,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此外还有像《米尔克》《初学者》《孩子们都很好》等都是奥斯卡的夺奖热门。


《月光男孩》




英   国


《洛基恐怖秀》(吉姆·沙曼,1975)

《塞巴斯蒂安》(德里克·贾曼,1976)

《我美丽的洗衣店》(斯蒂芬·弗雷斯,1985)

《卡拉瓦乔》(德里克·贾曼,1986)

《莫里斯》(詹姆斯·伊沃里,1987)

《花园》(德里克·贾曼,1990)

《哭泣游戏》(尼尔·乔丹,1992)

《维特根斯坦》(德里克·贾曼,1993)

《心之全蚀》(阿格涅丝卡·霍兰,1995)

《愈爱愈美丽》(希提·麦克唐纳,1996)

《王尔德》(布莱恩·吉尔伯特,1997)

《冥王星早餐》(尼尔·乔丹,2005)

《指匠情挑》(艾斯林·沃什,2005)

《迷情站台》(亚德里安·谢尔高德,2007)

《周末时光》(安德鲁·海格,2011)

《轻轻摇晃》(许泰丰,2014)

《骄傲》(修·沃楚斯,2014)

《丹麦女孩》(汤姆·霍伯,2015)

《上帝之国》(弗朗西斯·李,2017)

 

“如果你丢下我,我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余生。”

 

此言在英伦经典《莫里斯》中一语成谶。当詹姆斯·威尔比牵手俊美的家仆鲁珀特·格雷夫斯,率先抛弃剑桥恋曲的休·格兰特,只能站在窗口,回望曾经的浓情岁月。


《莫里斯》


刚凭《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夺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年届90的詹姆斯·伊沃里,于1987年导演了英国作家E·M·福斯自传小说《莫里斯》的改编电影,并让风华正茂的詹姆斯·威尔比与休·格兰特,同时夺得威尼斯最佳男主角。


詹姆斯·伊沃里


似乎每个俊美的男演员,都应该在最迷人的时候,主演一部同志电影,以纪念青春,所以,裘德·洛也把自己最英俊的时光留在了《王尔德》中。裘德·洛所饰演的波西伯爵,应比王尔德真实的情人更迷人,他的身体是一剂毒药,令天才王尔德被毁。


《王尔德》


与《王尔德》诞生于同一时期的《心之全蚀》,当年同样因为小李子的颜值而备受瞩目。影片讲述了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与兰波的传奇之恋,而故事背景同样逃不开那个时代对同性恋的残酷禁锢。


《心之全蚀》


记忆中,虽然1836年是英国历史记录中最后一次对同性恋处以死刑,但王尔德因波西伯爵之恋从而陨落却发生于半个多世纪后的1895年。直到2014年,同性婚姻才在英国合法化。


这一年的《骄傲》,则以充满阳光朝气与互助精神的精彩剧作,为同性平权落下最美的注脚。影片依据撒切尔夫人时期矿工群体与同志群体的温暖接触为原型改编,呈现出一种极为生动的历史影像。


《骄傲》


而在1836至2014的近180年间,腐国英国的同志平权之路其实并不顺畅。英国民众对同性恋的恐惧与迫害,在2007年BBC台推出的电视电影《迷情站台》中,可窥端倪。


炽热危险的暗沉影像中,伦敦同志群体的剖面一一展现,血腥、隐忍、欲火焚身、自我怀疑,唯独温暖缺席。同志对同志的冷漠与打击,则是《迷情站台》异于大部分同类影视的深刻巨痛。


《迷情站台》


而真正甜蜜的英国同志片,其实不多,《周末时光》与《上帝之国》堪为代表,当然,情感的徘徊与纠葛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调料。


《周末时光》


影片《周末时光》犹有色调与故事的含蓄,而偷师李安《断背山》的《上帝之国》,则如以白花花的沉甸肉体为光,照亮一切晦暗情愫与褶皱洞口,使情感的糖分湿润而闪亮。


《上帝之国》


当然,不得不提的人物还有德里克·贾曼导演。从他的第一部长片《塞巴斯蒂安》开始,到他的遗作《蓝》,几乎每一部电影都逃不开同性情愫,包括《花园》《卡拉瓦乔》《天使对话》《塞巴斯蒂安》《爱德华二世》等等。他一生致力于同志平权运动,那句“男孩只爱男孩,女孩只爱女孩”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好心愿。


《塞巴斯蒂安》


《花园》


此外,尼尔·乔丹导演有两部作品也常常进入各大同志电影榜单,一部是《哭泣游戏》,另一部是《冥王星早餐》;这两部电影都曾让我惊叹于异装癖之美。至于小雀斑演《丹麦女孩》,则都是后话了。


《冥王星早餐》


《丹麦女孩》




法   国


《特殊的友情》(让·德拉努瓦,1964)

《野兽之夜》(西里尔·科拉尔,1992)

《野芦苇》(安德烈·泰西内,1994)

《干柴烈火》(弗朗索瓦·欧容,2000)

《时光驻留》(弗朗索瓦·欧容,2005)

《我生命中的男人》(扎布·布雷特曼,2006)

《东方男孩》(罗宾·坎皮略,2013)

《湖畔的陌生人》(阿兰·吉罗迪,2013)

《阿黛尔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2013)

《每分钟120击》(罗宾·坎皮略,2017)


“跟你在一起我很快乐,这就是我快乐的方式。”

 

电影《阿黛尔的生活》中这句对白,勾勒的,是法国人充满韧性的浪漫,所以即使早在1964年那部惊世骇俗的《特殊的友情》里,这句对白就已成立。


《阿黛尔的生活》


2013年,《阿黛尔的生活》夺得戛纳金棕榈后,剧组成员与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巴黎爱丽舍宫共进午餐,不久,总统就签署了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主演蕾雅·赛杜认为,电影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阿布戴·柯西胥以极度写实而艺术的镜头,令观众触摸到了两个女人巨细靡遗的爱恋生活。其中长达约二十分钟的性爱镜头,令人心生恐惧的同时,又敬佩于电影对爱情与人生的真实时间刻画。甚至,这段百无禁忌的大胆床戏,使整部影片成为一部庄严的爱情教科书。


《阿黛尔的生活》


性,同样在《湖畔的陌生人》中突破了银幕禁忌,阿兰·吉罗迪以令人心慌气短的姿势与隐藏在姿势下的腥臭欲望,代替时间对内心的蚕食。《阿黛尔的生活》亲近灵魂,法国《电影手册》十佳榜首的《湖畔的陌生人》则以锋利的姿态拥抱袒露的肉体。


《湖畔的陌生人》


安德烈·泰西内导演的《野芦苇》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法国同影经典;而弗朗索瓦·欧容作为中坚力量,也为法国影坛贡献了不少同性经典,比如《干柴烈火》,比如《时光驻留》,在师承大师之余,也独有欧容自己的颜色。


《干柴烈火》


《时光驻留》


无论哪种,他们都为自己留有余地,但在《特殊的友情》15岁少年与12岁男孩的禁忌灵契中,爱纯真得没有任何保留余地,从而蚀刻了一出全然的悲剧。


《特殊的友情》


悲剧在罗宾·坎皮略的ACT UP艾滋运动中,则于激烈、沉重里多了一分叙事的轻柔。《每分钟120击》自然是2017最重要的同志电影,但在关注其社会意义同时,或许也应对罗宾·坎皮略的影像与剧作风情有一丝领会。


《每分钟120击》


在其前作《东方男孩》中,罗宾·坎皮略式同志叙事,则解开猩红塞纳河般的生命枷锁,独呈诗意画面与柔静剧作格调。


《东方男孩》


因艾滋病英年早逝的西里尔·科拉尔,也曾为同志影史留下过极为重要的一部《野兽之夜》。对生与死、爱与背叛的深度探讨,令人唏嘘慨叹。


《野兽之夜》




韩   国


《公路电影》(金仁植,2002)

《王的男人》(李濬益,2005)

《不后悔》(李宋喜一,2006)

《霜花店》(庾河,2008)

《只是朋友》(金赵光寿,2009)

《两个婚礼一个葬礼》(金赵光寿,2012)

《白夜》(李宋喜一,2012)

《夜间飞行》(李宋喜一,2014)

《道熙啊》(郑朱莉,2014)

《小姐》(朴赞郁,2016)

《蚀》(郑熙晟,2016)

《换季期》(李东恩,2016)

《方法派》(方银振,2017)


“别走……再也……拜托……妈的好孤单。”

 

叛逆青年基雄在《夜间飞行》里,在推拒中终于愿意靠近同学永俊时,吐露了如斯心绪。这部电影是一次极为疼痛的抒情,它源自韩国最重要同志导演李宋喜一。李宋喜一以代表作《不后悔》与《夜间飞行》,涂染一种酒吧式的幽暗、迷醉生态,而他的痛,绝非没有理由。


《夜间飞行》


《不后悔》


因为对于同性情感,韩国仍是非常保守的国家。尽管首尔市中心曾举行过骄傲游行,但同时同地,也有大批反对人士举标语抗议。据调查,韩国民众对同性的接受度,仅为18%。基于此,韩国同影尚囿于一种阴郁的方寸格局,而其影像表达,则拘泥于传统的《方法派》。


《方法派》


影片《蚀》仍在探讨直男与同志之间的情爱纠葛,《换季期》则无法摆脱韩式车祸的剧作设置。


《蚀》


而《方法派》,其「人戏难分」的情欲迷局,似乎脱胎于最经典的《霸王别姬》,以上种种,文本犹显局促,但韩国导演对情感分子中善意的挖掘,以及这种善意催生的取向疼痛,却显得格外动人。


再往前追溯,我们最初对韩国同影的印象,注定离不开李准基主演的《王的男人》,当年也可谓是惊鸿一瞥。三年后亮相的《霜花店》则延续了这股古装同性热潮,尽管深度非常有限,却也风靡一时。


《王的男人》


《霜花店》


此外,朴赞郁导演的《小姐》和郑朱莉导演的《道熙啊》则是对女性之间暧昧情愫的两次有力触探。借由金敏喜抑或裴斗娜的演技,我们着实看到了女同题材的更多的可能性。


《小姐》




日   本


《万字》(增村保造,1964)

《蔷薇的葬礼》(松本俊夫,1969)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大岛渚,1983)

《20岁的微热》(桥口亮辅,1993)

《流砂幻爱》(桥口亮辅,1995)

《御法度》(大岛渚,1999)

《三心两性》(桥口亮辅,2001)

《彩虹老人院》(犬童一心,2005)

《46亿年之恋》(三池崇史,2006)

《恋人们》(桥口亮辅,2015)

《怒》(李相日,2016)

《人生密密缝》(荻上直子,2017)

《双生薄荷》(内田英治,2017)


你终究有太多无法割舍的东西,真正不能割舍的东西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的。

 

在日本多次被同志群体评为最理想恋人的妻夫木聪,终于在电影《怒》中满足了日本同志的想象。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的小电影产业(无论异性或同性)相当发达,甚至能在东京发现专门售卖小电影的音像制品店,并不断推出小电影明星,但日本的同志电影却极为匮乏。即使如《怒》,同志情感亦只是剧情支线。


《怒》


而在柏林影展泰迪熊奖评审团奖电影《人生密密缝》中,更多的,是一种日式柔情与日式重口奇迹如春日樱花般的美妙融合,这部影片所体现的,实际上是「性别认同」与「异化的异性恋」。


《人生密密缝》


相比之下,影片《双生薄荷》则更能令人体味日本小电影风情:它虽以灵魂之痛淡化SM表象,但肉体的施虐仍被包含于灵魂的施虐之中。

 

《双生薄荷》


往前追溯到日本新浪潮时期,松本俊夫的《蔷薇的葬礼》注定是旗帜性的一部经典同影,不仅仅因为它改编自俄狄浦斯王悲剧,更因为创作手法上的大胆前卫,至今看来依然毫不过时。这样的电影,有一部便足矣。


《蔷薇的葬礼》


同为新浪潮重要导演的大岛渚,也曾为影史贡献过一部超级经典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大卫·鲍伊和坂本龙一两位大神难得一见同框飙戏,值得被无数次膜拜。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而大岛渚的遗作《御法度》,则让我们见证了一位一鸣惊人的男演员,松田龙平;如今,大岛渚已然逝去,而松田龙平早已在日本影坛撑起一片天。


《御法度》


最后压轴要提的是同志导演桥口亮辅,犹记得两年前他的新作《恋人们》来北影节展映时,简直一票难求,其中一大吸引点便是影片中的同性情愫。而对于了解桥口导演的影迷而言,更多是基于对他前作《20岁的微热》《流砂幻爱》《三心两性》等影片的喜爱。


《20岁的微热》


《流砂幻爱》


《恋人们》




泰   国


《爱在暹罗》(楚克·萨克瑞科,2007)

《曼谷之恋》(普安农 ,2007)

《想爱就爱》(萨拉萨瓦蒂·翁索姆佩奇,2010)

《热带疾病》(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14)


“我们不能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当如清晨朝日一般干净的马里奥·毛瑞尔于《爱在暹罗》中讲出这句经典台词,不知有多少观众会像小P一样痛哭失声。这是泰国同影中令人心碎的巅峰时刻,它使小P后来的任何一场哭泣,尽失感染力。

 

《暹罗之恋》


泰国是同志影视的天堂,尤其电视剧方面最突出。《为爱所困》《爱来了别错过》《一年生》《逐月之月》……泰国电视台每年都会收集全国各地混血鲜肉,向亚洲乃至世界不停输出一种青春、甜美、细腻的腐文化。当然,他们也会致力于在《曼谷基友记》、《灰色彩虹》这样的作品中,刻画有别于美好想象的残酷现实人生。


《爱来了别错过》


《逐月之月》


相比电视剧,泰国同影似乎相对乏力一些,但仍能通过《曼谷之恋》展出独具热带潮湿气息的性感身体与灼烫恋情,也通过《热带疾病》镂刻出一种具有东方神秘主义特质的同性暧昧情愫。


《曼谷之恋》


但《热带疾病》的题旨决不止于同性题材本身,这部电影如同神谕,导演阿彼察邦的灵魂表达世所罕见。


《热带疾病》




阿 根 廷


《烈焰焚币》(马西路·品尼路,2000)

《夏威夷》(马可·伯格,2013)

《跆拳道》(马可·伯格,2016)

 

讲述两个美男大盗相偎相依的《烈焰焚币》,如其片名,高温而决绝,对白甚少的《夏威夷》则静谧而燥热。

 

《烈焰焚币》


若论自身体细节勾勒同性暧昧,恐怕马可·伯格是最擅长之人。《B计划》、《缺席》、《夏威夷》、《跆拳道》,在马可·伯格的作品中,时光缓慢,鸣蝉聒噪,身体之荷尔蒙香味在草长莺飞中隐秘释放,如浓白粘合剂,引另一具身体。


《夏威夷》


《缺席》


《跆拳道》




荷   兰


《军官与男孩》(罗兰·克博施,1992)

《男孩》(米莎·坎普,2014)

《好朋友》(埃伦·施密特,2018)


荷兰同影的风格极为小清新,颜值、风景、情感,干净而且统一,《男孩》如一池轻波荡漾的水塘,《好朋友》则如那些缓慢转动的荷兰风车。

 

《男孩》

《好朋友》


而诞生于1992年的《军官与男孩》,无疑是荷兰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同影。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年轻军官扮演了亦师亦友的角色;而两人之间的隐秘之恋,则成为一段珍贵回忆。


《军官与男孩》




加 拿 大


《夜幕低垂》(帕特丽夏·罗兹玛,1995)

《迷恋荷尔蒙》(弗兰克·皮尔森,2003)

《爱疯狂》(让-马克·瓦雷,2005)

《我杀了我妈妈》(泽维尔·多兰,2009)

《衣柜迷藏》(杰米·特拉维斯,2009)

《幻想之爱》(泽维尔·多兰,2010)

《汤姆的农场旅行》(泽维尔·多兰,2013)

《恋老症》(布鲁斯·拉布鲁斯,2013)

《她唇之下》(爱普洛·马伦,2016)

 

不只在加拿大,即使于世界影坛,泽维尔·多兰都是不容被忽视的天才存在,他也是公开身份的同志导演。在其20岁惊艳戛纳的长片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中,同志情感只是次要情节,但同样呈现出随心所欲的荼蘼美感。


《我杀了我妈妈》


多兰后来的作品,如《幻想之爱》《汤姆的农场旅行》《双面劳伦斯》等也都不可避免聚焦于同性情事。在烙印上自我标签的同时,也努力在这个题材领域内探寻更深度的思考。


《幻想之爱》


《汤姆的农场旅行》


布鲁斯·拉布鲁斯导演的《恋老症》则以一个小心翼翼的故事,丰富同性情欲的面向,与其遥相呼应的,是韩国推理作家都振棋在《黑暗律师:茶花女的肖像》中所设置的核心诡计。两部作品共同拓宽了对「美少年」的定义。


《恋老症》


加拿大导演对女同题材也不乏关注。早期有像帕特丽夏·罗兹玛的《夜幕低垂》这样的经典作品,近年也有像爱普洛·马伦的《她唇之下》这样的香艳之作。


《夜幕低垂》


《她唇之下》




澳 大 利 亚


《内陆惊魂》(特德·科特切夫,1971)

《沙漠妖姬》(斯蒂芬·埃利奥特,1994)

 

影片《内陆惊魂》大约是全球最晦涩的同影,它的经历也十分神奇:1971年,它在入选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后,胶片意外遗失,直到约40年后,胶片才在匹兹堡一个被标记「废弃」的箱子中被发现,电影得以重映。


《内陆惊魂》


其间更有个猜想:胶片可能是因为谁无法忍受影片内容,才故意使之消失。此片相当燥热并且惊险,明晃晃的大街,暗沉沉的荒漠,似乎各绷了一根隐形之锋弦。


相比之下,斯蒂芬·埃利奥特导演的《沙漠妖姬》则极尽妖艳之能事。看几位异装癖爱好者在澳洲大陆放飞自我,足以深切感受到什么叫“活着”。


《沙漠妖姬》




芬   兰


《爱砸了》(尼尔斯-埃里克·艾克布洛姆,2017)

《芬兰的汤姆》(多姆·卡如库斯基,2017)

 

影片《爱砸了》与荷兰同影类似,打柔光北欧小清新。有句这样的玩笑很适合形容这部同影,男生在没有遇见对的男生之前,都以为自己喜欢女生,遇到了喜欢的男生,出柜也需要有勇气,最后家庭的包容也成了电影非常美好的落脚点。


《爱砸了》


影片《芬兰的汤姆》则因题材本身拒绝欧式小清新,从而呈现热辣性感的风格。这部代表芬兰申奥的同志情色画家传记片,同「芬兰的汤姆」本身的画作一样,旨在刻画男性身体那饱满炽热的细节。


《芬兰的汤姆》


影片以二战战后的芬兰为背景,细腻刻画出那段时期下的同志生存状况。当时的同志身份是受歧视和打压的,Tom of Finland便只好将情感寄托于画作,画下一幅幅同性的情色插画,影响力冲出国际,推动了一代同志的性解放,悍卫了同志的权利。





德   国


《潘多拉的魔盒》(G.W.帕布斯特,1929)

《柏蒂娜的苦泪》(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72)

《狐及其友》(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75)

《十三个月亮》(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78)

《雾港水手》(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82)

《夏日风暴》(马可·克罗伊茨派因特纳,2004)

《自由坠落》(斯蒂芬·拉坎特,2013)


1871年的5月15日,德国颁布第175条,开始了迫害同性恋者的历史。这个残酷的条例,直到1994年才被正式废除。在此期间,被杀害的同性恋者数以万计。


尽管如此,德国电影人还是创造了不少名垂影史的经典同影,尤其是作为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法斯宾德,他自己的一生便足以被拍成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在他短暂却辉煌的导演生涯中,拍摄了无数的女性主义经典,同时也不乏同性杰作。比如1975年的《狐及其友》便是对残酷同志爱情的绝望审视,而1982年的遗作《雾港水手》则堪称他整个创作航程中的最后绝响,也是同性元素的集大成之作。


《狐及其友》


《雾港水手》


而诞生于1929年的《潘多拉的魔盒》,据说是德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涉及女同题材的电影。不得不说,帕布斯特导演足够大胆而先锋。


《潘多拉的魔盒》




俄 罗 斯


《父子迷情》(亚历山大·索科洛夫,2003)

《情迷禁果》(2004)

《寒冬旅程》(2013)


俄罗斯无疑是世界上恐同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实中已然有太多残忍的案例。也正因此,我们极少能够看到战斗民族电影人拍摄的同志题材电影。或许,唯一有点名气的便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的《父子迷情》。但索科洛夫的拍法还是非常隐晦的。


《父子迷情》




南   非


《看不见的世界》(谢米姆·萨尔弗,2007)

《伤口》(约翰·特伦戈夫,2017)

 

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之一的《伤口》,在南非部落的割礼文化中,涌动出残酷情欲。电影的最后一击,撼人心魄地靶中非洲同性生态的隐秘与不安。

 

《伤口》


谢米姆·萨尔弗执导的《看不见的世界》,则是南非与英国的合拍片。影片讲述五十年代,种族隔离制度执行期间,两个女子之间微妙而细腻的情感。


《看不见的世界》




越   南


《迷失天堂》(武玉登,2011)

《大爸爸,小爸爸和其它故事》(潘党迪,2015)

 

《迷失天堂》


影片《迷失天堂》是越南首部公映的同志电影,述尽社会边缘人的痛苦挣扎。尽管不乏很多瑕疵,但故事足够动人,这样一部电影能在越南上映,无疑也是创造历史的。


潘党迪导演的《大爸爸,小爸爸和其它故事》则讲述了一场多角恋情。关于爱,我们总是有太多不可言说的秘密。


《大爸爸,小爸爸和其它故事》




巴   西


《兄弟情人》(阿卢希欧·阿巴瑞奇,2009)

《爱,简单》(丹尼尔·里贝罗,2014)

 

影片《爱,简单》是2014柏林影展泰迪熊奖最佳影片,它是由第五届Iris世界同志短片大赛冠军《爱,牵手》延伸而出的长片。Iris世界同志短片大赛是一个很有味道的赛事。


《爱,简单》


从2007年开始,Iris Prize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专注于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雌雄同体有关的短片评选,获奖者将得到2.5W英镑(约21万人民币)的丰厚奖金,这样艺术家就有足够多的资金继续他的下一部作品。

 

丹尼尔·里贝罗的这一系列之所以连连获奖,原因很简单:以最纯净的镜头语言,叙说最单纯的同性爱恋。




西 班 牙


《欲望法则》(佩德罗·阿莫多瓦,1987)

《西班牙处男》(西斯科·盖伊,2001)

《不良教育》(佩德罗·阿莫多瓦,2004)

《罗马的房子》(胡里奥·密谭,2010)

《肌肤》(爱德华多·卡萨诺瓦,2017)


“谁还能找到似我这样的爱人。”

 

西班牙国宝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在《欲望法则》中,毫不掩饰自己对男性身体与爱欲的彻底迷恋与通透研究。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灵魂必雌雄同体——后来的电影,证明阿莫多瓦有多了解女人,而这一部,爱情是如此阳刚。


《欲望法则》


相比《欲望法则》,拍于2004年的《不良教育》,则是阿莫多瓦创作生涯最具知名度的经典同影。关于童年阴影,关于四个爱恨交织的男人,关于从未如此华丽的罪恶与欺骗,都在这部电影中悄然铺展开。


《不良教育》


而《肌肤》这部西班牙90后超帅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以极致的重口表达满格的温情,才华直逼泽维尔·多兰。


《肌肤》


此外,胡里奥·密谭导演拍于2010年的《罗马的房子》,则是很多人心目中最美的女同题材电影之一。这种美,并非仅仅因为两位女主角,还在于围绕着我们的历史气流。


《罗马的房子》




冰   岛


《颤涌》(Baldvin Zophoniasson,2010)

《心之石》(古德蒙达尔·阿诺尔·古德蒙松,2016)

 


电影《心之石》可能不会在你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但绝对会有细腻而真实的涟漪。2016威尼斯影展酷儿狮奖得主,冰岛阴郁清冷的自然风光成为一段禁恋的见证。




墨 西 哥


《情碎的天空》(朱利安·赫南德兹,2006)

《四个月亮》(2014)

《梦呓雨林》(埃内斯托·孔特雷拉斯,2017)

 


诞生于2017年的《梦呓雨林》是一部美丽的电影,讲述了残酷无情的故事。热带雨林中的独特语言灭绝之时,同性之爱才终于死灰复燃。




印   度


《阿里格尔》(汉萨·梅塔,2015)

《孟买之恋》(苏德翰舒·萨利亚,2015)

 


影片《阿里格尔》从第一个镜头,就令观众得到安全感,但它表现的是一个并不安全的题材。影片结尾字幕一句「同性恋再度入罪」,揭示出印度同性恋者的生存困境。




意 大 利


《魂断威尼斯》(卢基诺·维斯康蒂,1971)

《坎特伯雷故事集》(保罗·皮埃尔·帕索里尼,1972)

《海紫》(Donatella Maiorca,2009)

《夏日光年》(加布里埃莱·穆奇诺,2016)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卢卡·瓜达尼诺,2017)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托马斯·曼经典中篇《魂断威尼斯》,一经改编为电影,便几乎为观众呈现出影史上最令人心折的美少年形象。瑞典演员伯恩·安德森饰演的少年塔奇奥,美得如哲学般脆弱又坚定,这场同性追逐,其实是对美的献祭。


《魂断威尼斯》


影片《夏日光年》是一部美好而感伤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导演加布里埃莱·穆奇诺的爱情文艺小品。一场旅行,四个人两对伴,一段成长的经历,美好、浪漫、清淡却也深刻,阳光炙热,盛夏快活,只有三天,已经过去十三年了。


《夏日光年》


当然,意大利除了去年大热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之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同志导演,便是大名鼎鼎的帕索里尼。尽管他电影的格局都远远超脱于同志题材本身,但无论是惊世骇俗的《索多玛120天》,还是《定理》《俄狄浦斯王》《坎特布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一些同性情愫。


《索多玛120天》




以 色 列


《我的军中情人》(伊藤·福克斯,2002)

《泡沫》(伊藤·福克斯,2006)

《暗之光》(迈克尔·迈耶,2012)

 

对于同性恋情,或许在以色列只有悲剧。无论《我的军中情人》,还是《暗之光》,纯真的爱情似乎都绝对无法冲破现实的阻碍,最后只能粉身碎骨。而这残酷的现实本身,已令人难以容身。


《我的军中情人》


《暗之光》




中 国 台 湾


《喜宴》(李安,1993)

《爱情万岁》(蔡明亮,1994)

《寂寞芳心俱乐部》(易智言,1994)

《河流》(蔡明亮,1997)

《蓝色大门》(易智言,2002)

《艳光四射歌舞团》(周美玲,2004)

《十七岁的天空》(陈映蓉,2004)

《盛夏光年》(陈正道,2006)

《刺青》(周美玲,2007)

《少年不戴花》(蔡辰书,2007)

《花吃了那女孩》(陈宏一,2008)

《艾草》(姜秀琼,2008)

《带我去远方》(傅天余,2009)

《女朋友。男朋友》(杨雅喆,2012)

《那天妈妈来看我》(郭春晖,2013)

《醉·生梦死》(张作骥,2015)

《日常对话》(黄惠侦,2016)

《阿莉芙》(王育麟,2017)


“你的退缩,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很愚蠢。”

 

2017年05月24日,中国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同性单元系列剧《History》成为其最直接的影视注脚。这个已出《着魔》、《越界》、《是非》等多部八集短剧系列,以令人难以意料的超高甜度,被内地观众戏称:果然合法了,底气就足了!

 

《History》


但电影并未同样形成瞬间的席卷之势,这使我们对台湾同影的印象,仍停留于「古老」的《蓝色大门》《盛夏光年》时期;更经典的,则要追溯到李安导演的《喜宴》,或者蔡明亮导演的《河流》与《爱情万岁》。


《蓝色大门》


《盛夏光年》


《喜宴》


《河流》


2016年的《日常对话》,似乎也将更多细节倾注于家庭暴力与童年阴影。而台湾原乡本土气息中的同性话语,更多于公视电影《艾草》与《那天妈妈来看我》中得以表达。

 

《日常对话》


影片《那天妈妈来看我》中,丧女的白冰冰本色出演丧子之痛,令人无比动容,而片中男演员吴慷仁则因2007年的影像诗同志短片《沿海岸线征友》(据台湾诗人鲸向海同名诗歌改编)为观众熟知,与张孝全、张睿家、周孝安、范植伟等人一起,成为台湾同影的身体符号。

 

《那天妈妈来看我》


影后制造机杨雅喆则凭《女朋友。男朋友》,将桂纶镁送上金马影后宝座的同时,更在片中为张孝全与凤小岳安排了几场迷离而性感的情欲戏。往后两年亮相的《醉·生梦死》以及群像式的《阿莉芙》则进一步拓宽了台湾同影的范畴。


《女朋友。男朋友》


《醉·生梦死》




中 国 香 港


《新独臂刀》(张彻,1971)

《爱奴》(楚原,1972)

《春光乍泄》(王家卫,1997)

《自梳》(张之亮,1997)

《基佬四十》(舒琪,1997)

《美少年之恋》(杨凡,1998)

《愈快乐愈堕落》(关锦鹏,1998)

《游园惊梦》(杨凡,2001)

《蝴蝶》(麦婉欣,2004)

《渺渺》(程孝泽,2008)

《永久居留》(云翔,2009)

《无声风铃》(洪荣杰,2009)

《得闲炒饭》(许鞍华,2010)


“等我从虎威庄下来,我就封刀不提武事,与你一起去太湖务农为生。”

 

相比台湾,香港的同影少了许多。而当年cult枭雄张彻与至情至性倪匡,出了这样一部不是同影却胜似同影的《新独臂刀》。这部「断臂刀」集齐当年邵氏两大顶级美男,姜大卫与狄龙,上演了一出令观众难以自持的江湖基情。

 

《新独臂刀》


正统武侠作品中的同性暧昧一向很少,能与《新独臂刀》相比的,可能只有赵晨光拿下温世仁武侠大赏首奖的《浩然剑》。或许,有些影迷还会想到楚原的《爱奴》。


《爱奴》


而最为顾盼生辉的香港同影经典,除《春光乍泄》之外,就属《美少年之恋》了。在吴彦祖的制服诱惑与美少年的情色之中,令人唏嘘地呈现青春之爱的转瞬即逝。三年后《游园惊梦》,杨凡导演更将吴彦祖的诱惑力发挥到了极致。


《美少年之恋》


《游园惊梦》


关锦鹏导演的《愈快乐愈堕落》则像是世纪末的最后一场狂欢。我至今犹记得影片中那句话:“你知道吗?每一个高潮就像一次天尽头,我和你一起双双死去。”


《愈快乐愈堕落》


香港女同题材电影倒是有不少,比如张之亮的《自梳》、麦婉欣的《蝴蝶》等等。还有许鞍华的《得闲炒饭》则让玉女周慧敏展现出不同一面,影片颠覆男女角色的社会地位,实则是许导在香港文化的圈囿下对性别独立意识的表达。


《自梳》


《蝴蝶》


《得闲炒饭》




中 国 内 地


《霸王别姬》(陈凯歌,1993)

《东宫西宫》(张元,1996)

《男男女女》(刘冰鉴,1999)

《夜奔》(徐立功、尹祺,2000)

《蓝宇》(关锦鹏,2001)

《哎呀呀,去哺乳》(崔子恩,2003)

《目的地,上海》(程裕苏,2003)

《少年花草黄》(崔子恩,2005)

《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2009)

《姑奶奶》(邱炯炯,2010)

《光棍儿》(郝杰,2010)

《雪花秘扇》(王颖,2011)

《在勾引中学会爱》(叶明,2013)

《有我在这里》(吴维峰,2015)

 

“两个人要是太熟悉,倒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到了该散的时候了。”

 

在《蓝宇》中,陈捍东与蓝宇的悲恋几乎没有社会结构的参与,而只基于生命本身的无常。影片在刘烨执着的形象与胡军浪子回头的深情中,探索同志情感本身的自洽与深度,为观众留下一曲伤痕挽歌。

 

《蓝宇》


对于同影,内地是一片复杂的土壤,饶是如此复杂,内地同影却仍热衷于聚焦同性情感本身的悲欢离合,对于社会环境,似乎甚少成为影片主题,这实在令人心中五味杂陈。


当然,我们也不应否认优秀同影为同志群体所做的贡献,即使玛丽苏如《上瘾》这样的网剧,依然能凭借其热潮引发大众对同志群体的关注。

 

《上瘾》


娄烨导演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则依凭其极具韧性与晦暗诗意的剧作文本,为内地同志群体争取到国际视野。当年在戛纳拿下最佳编剧的份量,也注定被影史记下一笔。


《春风沉醉的夜晚》


不得不提的,除了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外,还有张元导演改编自王小波的《东宫西宫》同样是标志性的时代力作。此外,还有像崔子恩的《哎呀呀,去哺乳》、程裕苏的《目的地,上海》、刘冰鉴的《男男女女》、邱炯炯的《姑奶奶》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过一些人。


《东宫西宫》


而私心提到的《有我在这里》与《在勾引中学会爱》均依据青年学子的真实经历改编,虽有稚嫩之处,但仍以对情感本身保有的纯洁信仰,生动勾勒出最真实的学生同志恋情。


《在勾引中学会爱》




因此,相比西方国家,内地同影并非荒漠,而是一片隐形花园。最后,我不做总结,以我看到的一段来自@清石melvin 的微博结束本文吧:

 

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会有白草莓吗?


因为本来就有白草莓。有各种各样原因而产生的白草莓,有着不同种的白草莓。


无论人是否要去培育,它永远存在着。即使因为人类的偏爱,喜欢红色的凤梨草莓,只培育大的红色凤梨草莓。


从人类还没接触到草莓的时候,就有白色的草莓,而且不只有白色的果。



作者| 县豪、悉达不多;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迷  影  帆  布  包 

“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 微 店  75 折


这款“Possession"迷影帆布包,是我们独立设计的原创好物。优点:1.厚度12安,比一般帆布包要厚;2.两侧图案采用丝印,不易剥落;3.内侧有口袋,方便装电影票等。


大家可以扫图二维码或戳“阅读原文”购买!75折优惠,72小时内发货。优先下单的影迷,会送一枚精致的I Do书签,以及卡片,送完为止。邮费涨价,买两个及以上包邮


详情请参考:着魔!影迷必备神器,还差这款帆布包



【 近 期 热 文 】


缅怀新浪潮!忘不了捷克电影百佳

心疼粉丝!是谁毁掉了漫威十周年

影后毛舜筠:做女人就是要狠一点

無一物!30年不出门的宅男有多神

第71届戛纳提名,贾樟柯毕赣入围

恣意而活!那些日剧中的LGBT剪影

金马最佳影片:好一出演员的诞生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email protected];微信 | kdykds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