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 | 芭蕾舞台上的纯粹舞者

朱妍 | 芭蕾舞台上的纯粹舞者

CCTV文化十分 内地女星 2020-01-08 21:02:52 1734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话不多,
声音很轻,
舞台下的朱妍大多时候都是安静平淡的,
一点都没有东北女子的豪放。

但在舞台上,
这位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则释放了全部的激情,
光芒四射,华丽绽放。

从1995年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开始,
朱妍的芭蕾之路就从未停歇。



朱妍双人芭蕾《多少悬在半空中》片段


芭蕾精灵


朱妍

1987年,几个手拿软尺的大人走进沈阳少年宫业余芭蕾舞班。

软尺在小姑娘们的身体上比比量量:量身体比例,腿要比上身长过12 厘米才可以入选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12厘米注定了朱妍与芭蕾这一生的缘分,天然的身体条件让朱妍从少年宫直接到了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学习。

那一年,她9岁。

芭蕾挑战的是人类能力极限,而练功更是件想都想不出的艰苦活儿。

朱妍很刻苦,但也仍然称自己是“笨小孩”,上训练班时,老师要求要练出汗来,可能是小时候汗腺不太发达,最后全班都出汗了,就她没出汗。

有时候因此被老师惩罚,朱妍很委屈,不过也因此,她总是要比别的孩子练得多,也练得更刻苦。

朱妍

朱妍曾经总结自己,就是脑子比较一根筋,跳这么久,就没有想过要放弃。

凭借着8年扎实的基本功,在1995年,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朱妍,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实习。

刚刚进团不久的朱妍,团里给了她两次机会演一个主要的角色,但关键时刻,她先崴了左脚后又崴了右脚。

当其他团员动身去美国参加国际演出时,躺在中芭一楼医务室治疗床上的她不禁痛哭,因为她不得不休息长达八个月时间养脚。 

养好伤回到中芭的朱妍,开启了拼命练功的模式。

从早上九点半到下午五点,除了吃饭时间,中芭的练功房里总能看到朱妍的身影。

芭蕾舞鞋的寿命在朱妍这里显得极其短暂——她平均每周会跳坏三四双舞鞋。

朱妍

之后中央芭蕾舞团开始排演经典的舞剧《天鹅湖》,那也是朱妍来到中央芭蕾舞团后跳的第一个舞剧。

白天鹅高贵善良,黑天鹅邪恶又充满伪装她扮演性格完全不同的黑、白天鹅两个角色,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朱妍:

“《天鹅湖》是我跳的第一个舞剧,从我进团到现在,《天鹅湖》共有三个版本,第一个就是最古老的版本,第二个版本我们叫它铁艺版,从服装到布景包括头饰都有一些变化,除了舞段变化比较小,其他变化都很大,第三个版本就是2008年我们排的玛卡洛娃版本的。

我记得巡演基本上都是《天鹅湖》和《红色娘子军》,所以几乎不会跳别的舞剧。”



她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诠释了白天鹅和黑天鹅完全不同的心灵世界。

在整个舞台上只有优美的音乐和优雅的舞蹈动作,没有其它任何灯光色彩、语言对白等多余的东西。她带来的却是极致的震撼人心,那是赤裸的灵魂在跳动和诉说。

音乐之美、形体之美极致地融合。

朱妍排练


芭蕾于朱妍而言,是生命中一种可以唤起美好、平和、安静的纯粹,而她也能在这种纯粹中感到无比地幸福与温暖。

因为芭蕾,朱妍有了观察、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通过芭蕾,朱妍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寻觅自己的理想与情思,邂逅新鲜的人和事,遇见世界与未来。


从完成到完美


朱妍 《吉赛尔》

百余年来, 《吉赛尔》以其优美的舞蹈、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感人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世界各地无数观众的心。

《吉赛尔》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被视为法国芭蕾史上最璀璨的明珠,由于剧中女演员均身着锥形白纱长裙,如梦似幻的场景,使之与其后问世的《天鹅湖》并称为世界两大“白色芭蕾”。

朱妍 《吉赛尔》

朱妍说,有些作品,是别人看着美,但你跳着很有压力,而《吉赛尔》不是这样,它是一部别人看着美,演员自己也非常享受的舞剧。

朱妍:
“其实芭蕾圈有一个说法,就是可能每个女演员都梦想跳一次《吉赛尔》,因为它真的很美,是浪漫主义的作品,一幕二幕的反差也很大,具有挑战性,少女情怀的那种真挚的状态,我觉得每一个女生都会很有感触,所以是大部分女演员都会喜欢的一部舞剧。


朱妍 《吉赛尔》

《吉赛尔》中,一个是冥界的幽灵,美丽而轻盈,一个是凡间的伯爵,英俊且阳刚,当夜幕降临时分,他们在幽灵王国中重逢,并上演出一幕幕“人鬼情未了”。

而朱妍,则将那种凄美、惊心动魄中掺杂着相思与哀愁的感觉完美呈现出来。

不到20岁主演全剧,它见证了朱妍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


朱妍 《红色娘子军》

最初,朱妍跳古典舞居多,团里觉得朱妍很难跳出那种很革命、很中国气质的作品,所以一直都没让她排练《红色娘子军》。

但《红色娘子军》是中央芭蕾舞团的看家戏,也是巡演时最常跳的节目,如果不能在舞台上跳,那将是她最大的遗憾。

为了能够让自己很好地进入舞蹈角色,她开始看那个时期的电影,更是看了无数遍《红色娘子军》的电影,可依旧觉得剧中女性的激愤是自己不能理解的。

朱妍:

“我是属于偏慢热型的演员,但我还是会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去掌握人物和舞剧,但《红色娘子军》是我这么多舞剧当中掌握得最慢的一个。演了很多场以后,我还不是很确定,觉得自己没有能够完全掌握或者特别淋漓尽致地把角色体现好。



直到2009年《红色娘子军》首演45周年的纪念演出时,特邀五代“琼花”的扮演者以及多位前辈老艺术家同台演岀。


那一晚,朱妍一直是哽咽的,从这些前辈们坚定的动作和眼神里,她看见震撼心灵的力量,朱妍一下子有了一定要传承好这部看家戏的信念。


朱妍 《红色娘子军》

就这样,她在舞台上塑造了那个刚柔并济、内心丰富的琼花,让人们看到那些与祖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人们,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会被她的舞蹈深深打动。

2008年朱妍在北大百年大讲堂演出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台下座无虚席,在开演前还有人四处寻票,观众大都为年轻人。

就这样,朱妍带着她所理解的吴琼花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挫折中成长


1999年,朱妍受瑞典皇家芭蕾舞团的邀请客席主演《仙女》;2000年她又一次受邀参加美国维利艺术节;2002年6月,她应邀赴新西兰国家芭蕾舞团客席主演《天鹅湖》;2005年,她参演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仙女》……

直到2007年,中央芭蕾舞团邀请世界著名芭蕾大师娜塔利娅·玛卡洛娃,为团排练全新版本的《天鹅湖》。

而这一次接触,也给朱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卡洛娃与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

除了她细腻敏锐的心思,对待艺术的精确严谨,还有她在排练厅对排练一板一眼的“苛求”。


最初朱妍塑造黑天鹅时,表演方式都很外露,但玛卡洛娃看后就很不客气地表示,这种表演方式已经过时了,这样把邪恶外露出来的黑天鹅是不会被王子喜欢上的,黑天鹅应该是一种非常性感、非常漂亮的,邪恶但不外露的样子。

朱妍:
表演方式上的差异就出来了,她是俄罗斯人,一定是跳过以前的那种方式的黑天鹅,后来想一想,那样的表演,一看就是个邪恶的人,王子为什么要上当,为什么会喜欢你,甘愿被你骗,一定是你有资深的一种魅力,可以跟白天鹅去比美王子才会喜欢你。


正是这样的一番经历,让朱妍瞬间“开窍了”。


2008年7月,中央芭雷舞团携《天鹅湖》、《大红灯笼高高挂》首次登上英国皇家歌剧院的舞台,朱妍在两部戏中都担任主演。


当朱妍跳完《天鹅湖》第三幕,特意赶来的“玛奶奶”从观众席兴致勃勃地来到后台,说:“你做到了啊!这就是我要的!”


那一刻,“我觉得她之前对我的严厉,她曾经无数次毫无情面地质疑我,都是值得的。”


朱妍 《小美人鱼》

2012年,中央芭蕾舞团排演了享誉世界的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编导大师约翰·诺伊梅尔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美人鱼》。


朱妍:
“他的《茶花女》是在世界上最最出名的作品,我是把他当一个神来看,他有艺术家的气质,但又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真的是二者身兼,一个感性要死,一个理性要死,真的很难能结合在一起。”



虽然2011年在汉堡见过,接触不是很多,但意外的是,诺伊梅尔对团里很重视。

诺伊梅尔对排练十分严苛,但这也让朱妍对《小美人鱼》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他对于主要演员如何把握人物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在人物理解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偏差,另一方面,他又会给演员留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朱妍:

“诺爷爷在编舞和把控整个舞剧上有着很厉害的能力,会运用很多元素放到这个作品里,而且让你也能接受。

很多细节,他其实并没有完全讲出来,但却又好像为你敞开了一扇门,那门外有无数的可能,有无限广阔的天地,任由善于思考的人去探索。

 

朱妍通过芭蕾不断地思考与憧憬,不断寻找答案与回归初心;芭蕾帮助她一再地从困惑中解脱,一再地自我提升。


对朱妍来说,这是一场芭蕾与人生的修行,并且不会终结。




朱妍曾经说,“我觉得这辈子能跳舞还是很幸福的,而且也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跳舞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表演、对于舞台、对于芭蕾的热爱让她的舞蹈显得如此真诚。 

无论走多远,她始终没有丢掉最初的真心,眼神始终干净纯粹。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马戎戎

责编 | 梁珊珊

记者 | 孟颖

编辑 | 王冀蒙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2020贺岁档展望:好片开往春天

《如梦之梦》七周年 | 感知生命力量,共赴心灵之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