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官宣推出新的喜剧综艺《金牌喜剧班》,由陈佩斯、郭德纲、英达这些大咖担任导师,备受观众瞩目。
最让人们惊喜的是,已有22年没出现在央视舞台上的陈佩斯又回来了。
从1984年到1998年,陈佩斯和搭档朱时茂经常出现在春晚中,为观众带来无数的欢笑。
他的作品虽然没有获得过特别吸人眼球的奖项,但深得人们的喜爱。
对观众来说,他离开得越久,对他越是想念。
因为在人人都绞尽脑汁地追名逐利时,他却如演艺界的一股清流,潜心钻研喜剧艺术的表现形式,用通俗的方式创作出大量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人们无比想念他,他却希望被人们忘记。
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现得随性洒脱,“让人把我完全忘记了,那是最好。”
不求名,不求利,他只是孜孜不倦地投身于自己挚爱的喜剧。
在表演中,他是个诙谐风趣的人,将各类角色发挥地游刃有余。
在生活中,他是个一本正经的人,不谄媚于权贵,不屈从于流俗。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坚守初心,活得干净坦然。
肯努力的人,上天总会眷顾
1954年2月1日,陈佩斯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父亲陈强是新中国的著名电视演员,荣获了多类奖项。
15岁那年,陈佩斯跟随父亲到内蒙古插队,度过了艰难的4年时光。
尽管在当时,他已经表出了非凡的表演天分,但因为父亲常在影片中扮演反面角色而被人们所质疑,他报考艺术学院连连碰壁。
陈佩斯很苦恼,心里暗暗地想,也许一辈子都要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了。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陈强的一个徒弟田华得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招人的消息,便推荐了陈佩斯。
陈佩斯凭借出色的表演进了片场,他深知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一有空闲时间就扑在学习上。
1975年,25岁的陈佩斯和父亲陈强一起出演了《瞧这一家子》,电影拍摄得很成功,陈佩斯也成了名声在外的电影演员。
那之后,国内出了一系列喜剧电影,都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去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深受观众喜爱。陈佩斯参与其中,也让他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1983年,春晚导演找到陈佩斯和当时同为电影演员的朱时茂,希望他们准备一个节目。
他们两个人筹划了小品《吃面条》,彩排时效果非常好。但是节目预告发出后,有人批判这个节目太流俗,不符合春晚的档次。
大众的意见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他们对这个节目的播出与否还没有给出准确的回复时,总导演黄一鹤直接拍板。
他诚恳地对二人说:“你们俩上来,一个字都不能错。说错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们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们说错了,你们担着;没有错,我担着。”
听到这话,陈佩斯和朱时茂心里不免紧张,俩人硬着头皮走上了舞台,认真地演。没想到,这个节目非常成功,还成了几十年的经典作品。
在这之后,陈佩斯开始走上了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他在春晚舞台上一站就是十几年,每年都能因锃光瓦亮的光头、土里土气的衣着和异常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让全场乐翻天。
在《卖羊肉串》中,他演坏心眼的羊肉串小贩,试图靠投机取巧大捞一笔,没想到却因吃了变质的羊肉而拉肚子,将一个活脱脱的市侩形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在《警察与小偷》中,他演鬼鬼祟祟的陈小二,穿上警服的滑稽模样和幽默风趣的台词,让观众大笑不已。
他的形象让万千观众过目不忘,因此被称为“小品之王”。以每年一部小品的速度,登上春晚的舞台,为观众带来欢乐。
可是,百密也有一疏,1998年春晚舞台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小品《王爷和邮差》时,朱时茂的话筒意外坠落。
为了救场,陈佩斯不得不时不时地靠近朱时茂,这样一来,原先排演好的动作、节奏完全乱了套,效果不尽如人意,让陈佩斯后来在台下痛哭流泪。
一身傲骨,立志做个真实的人
早在1997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就发现市面上有很多春晚合集的VCD在售卖,两人查询后得知是电视台发行的,且并未告知他们和支付任何版权费。
他们拿着光盘对质,对方道歉后还发了书面道歉声明,这事便了了。
一转眼到了1999年,陈佩斯又在市面上发现了这种VCD光盘。他和朱时茂再次理论,未得到回应,陈佩斯怒从心头起,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法庭,并要求经济赔偿。
几番争执后,他们和电视台有了隔阂。
那时的网络并不发达,很多人在电视上没看到他们的影子,便无端切猜测他们的人品不好等,时间一长,很多人都不再请他们演出。
这下陈佩斯犯了难,不得不开始考虑出路。
1991年,陈佩斯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专门拍摄他擅长的喜剧电影。之后的六年里,他拍摄并主演了《父子老爷车》、《编外丈夫》等6部电影。
这些电影在各地影院播放的时候,场场火爆,几乎座无虚席。
虽然票房很高,但公司并没有盈利。
公司没钱,发不了工资,很多员工为了生存都跑了。当时在家安保后方的妻子王燕玲不得不走出来帮衬他,也希望通过和丈夫一起将公司转危为安。
但是,夫妻俩的努力最终都没能挽救败局。很快,公司就倒闭了,他们的生活一度困窘。
甚至有一次,陈佩斯和女儿去学校,却因为没有280元学费,又带着女儿回了家。
从荣耀的王者到卑微的穷光蛋,他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一度心灰意冷,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为了鼓励陈佩斯重新站起来,王燕玲想尽办法。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陈佩斯终于理解了妻子的苦心,经历一番思考后,开始着手开拓新的喜剧领域。
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了绝地逢生的勇气,他离成功也不会太遥远了。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快乐可挡艰难时光
安心沉淀两年后,陈佩斯明确了方向——话剧。
彼时,中国的话剧市场已经沉寂了很多年,更没有人会去花心思研究它。
在话剧体制内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热心地告诫他:“做话剧,肯定会赔钱的。”
陈佩斯听了,有些犹豫。他跑去问妻子王燕玲,妻子却什么也不说,直接拿了两本存折给他,一本是自家仅剩的5万元,一本是借来的30万元。
他秒懂了妻子的良苦用心,什么顾虑都抛到脑后去了,埋头就干。
在当时,排练话剧的日子异常艰苦。因为条件有限,各地剧院设施都非常简陋,舞台旁边就是简便的厕所,整个后台都是尿骚味。
即便这样,负责台前的陈佩斯和负责后勤的妻子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而且,不同于影视制作,话剧表演需要一气呵成,这就要求演员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超强的忍耐力。
在一部话剧巡演到30场时,朱时茂就退下来了,因为实在受不了身体的超负荷。陈佩斯始终坚持下来,王燕玲也是时时刻刻相伴左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陈佩斯携首部话剧《托儿》在北京上演,然后在全国近50个城市连续演出达120场,累计票房4000多万,创造了话剧界的奇迹。
这样的成绩给了陈佩斯极大的信心,后来他又制作了《阳台》、《雷人晚餐》等作品,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陈佩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2015年,《戏台》开演。这是陈佩斯特别期待的一部戏,也倾注了很多心力,结果也正如所料,反响特别好。
它一经播出,有人在豆瓣上这样评价:
“当一缕顶光打在陈佩斯身上,有种遗世独立的孤独感。明面上的喜剧,却透着深厚的讽刺悲凉,夹杂着一丝欣慰。
改朝换代瞬息间的事,经典却还是会在时光中找到共鸣而流传百世,今世的郁郁寡欢好像也已不再重要。”
观众读懂了陈佩斯的喜剧,也读懂了他这个人。
别人这样评论他,陈佩斯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
而且,父亲陈强也一直告诉他,笑很重要。只不过陈佩斯通过话剧的形式,凭借自己的天分和造诣,让观众看着看着就笑了。
2014年,在接受《易见》采访时,陈佩斯说,当时的喜剧没有选择,但中国人又需要笑声,所以他用一部部作品为大家送去了很多欢乐。
从小品到电影,再到话剧,也许有人会认为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无奈之举,但是他自己却知道,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没有功利心,只想把这份快乐送到千家万户。
近几年的喜剧类综艺层出不穷,很多导演希望陈佩斯出山,他一一回绝。
他忙着琢磨剧本,希望能给老百姓产出更多好作品;他忙着给自己的学员排戏,希望让学员们学到真本事,行得端,立得正。
一个人,因为一份热爱,又多了一份使命,他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
剧作家史航曾说:
“伟大的悲剧人物,只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想象。而伟大的喜剧人物,才是这个民族的灵魂。陈佩斯一直都在扮演真正的中国人,那些都是我们内心的面孔。”
陈佩斯把人物的心酸和悲苦,通过喜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更能赢得观众的心。
丑到极致,便是美;暗到极致,才见光明。
他的作品深谙人心,戳中笑点和泪点。而一个人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的内心和性格。
褪去舞台上的光环,他活得掷地有声:他敢于和世道叫板,他活得很真实;他敢于和命运较真,他活得有风骨;他敢于和苦难抗争,他活得有韧性。
这位大家心中愚鲁呆萌的“陈小二”,这位光头、小眼睛、一脸小痞样的“叛徒”,这位心怀恶意的“小商贩”,在表演中有怒有气,有喜有悲,一身市井之气却又不乏率真和亲切。
他通过一部部的作品和一次次的转型,带给我们很多欢笑与感动。
在红色电影火爆的时候,他演喜剧。在相声备受推崇的时候,他演小品。小品深受大众喜欢了,他又演话剧。
他的每一次华丽转身背后,都是数不尽的付出,但是他从未退步,始终默默地前行着。
苏轼有言,“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陈佩斯一直坚守的,是对喜剧的执着和极致追求。也因为坚守初心,他终得善果,成为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
作者 | 卜一,漫游云水间,闲记红尘事。
主播 | 夏萌,公众号:夏萌说晚安。微信:listentome134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音乐 | 《Human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