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档《演员的诞生》火了。
贡献了不少表情包之余,也让观众看到了许多真正的好演员。
几天前,第二季开播。
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左小青和任素汐的PK。
剧本来自《一九四二》,左小青饰演的是一位怀着身孕,为了女儿有一口饭吃,要将她卖掉的少奶奶。
饰演逃荒母亲的任素汐,名气不是那么大,长相并不出众,但她的表演让张国立和刘天池都为之动容。
听到少奶奶要卖掉女儿时她不敢置信:
为了孩子向人要饭时的苦苦哀求:
孩子快要饿死时,她茫然无措片刻后,一把摔碎旁边的碗,割破手用自己的血喂孩子:
和孩子分别时候,作为母亲的痛苦不舍:
前段时间,她还上了《幻乐之城》,一段表演,把王菲看哭了。
有人点评说,任素汐是演艺市场里的“稀有品”。
早在2016年的《驴得水》里,任素汐饰演的张一曼,已经靠演技圈了一波粉。
可惜的是,小成本电影《驴得水》的排片量明显低于大制作,话剧演员出身的任素汐又不带流量。
资源、剧本、曝光度匮乏,任素汐更深入走进大众视野的脚步,到这里就停止了。
所以,张国立问她有什么感受时,她说:心里难过。
“其实,我看到很多好剧本,但是没有人来找我。
我想告诉他们我演得很好,我要让更多人知道,我可以演得很好的,你们可以信任我。”
听到这里,徐峥立刻表示深有同感:“我特别理解你。”
他说,很多时候,演员不得不被其他人、其他剧组去选择。
可如果大众的导向不是把演技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的时候,对那些特别有能量、有演技的演员来说,从事这个职业会有一种悲哀:你演得再好也没用。
简简单单几句对话,道出了当代演艺圈的一种错位:
演技好,没戏演;好演员,接烂戏。
1
认真的人
没戏演
宋丹丹就曾在节目里说:“我这一辈子都在演烂戏。”
从《我爱我家》到《家有儿女》,无论是作品,演技还是名气,宋丹丹样样拿得出手,可她还是满怀遗憾。
因为细算起来,《家有儿女》第三部是2007年上映,距今已有11年。
11年里,宋丹丹除了在家庭剧里演演丈母娘之类的配角, 在一些喜剧中客串一下,就没什么别的角色了。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位优秀的演员,她仍然面临着“戏荒”。
有的好演员接不到戏,有的老戏骨,只能演烂剧。
有的“演员”则是资源好到烫手,演技却被吊打。
同样是哭戏,似乎连12岁的小演员也不如。
来源:《小戏骨之放开那三国》
来源:《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小戏骨》系列走红网络后,有人评价说:“中国演员中普遍丢失的‘认真’被一群孩子找回来了。”
中国演艺界没有“认真”劲儿吗?
事实上,认真的人不少,但认真的人缺少“舞台”。
郭德纲在一段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全国武术大赛有人敢来滥竽充数吗?
答案是没有。
因为在实打实的战场上,没有真正实力的人,只能去送死。
但相声这一行为什么就敢来呢?
因为“好骗!”
郭德纲说,相声这一行,从没有一夜成名的说法。
他七岁学评书,九岁学相声,而如果你一个记者,突然间来了,就让你成功了,凭什么?就凭一句“爱相声”吗?
这样的话,怎么对得起那些个自幼学艺、挨打挨骂的演员呢?
可是,在如今的娱乐圈,“骗人的”、“一夜成名的”都不在少数。
有谁会问一句:对得起那些用多年时间积累磨练的演员吗?
2
“流量”
一个败好感的词
2018年,爆款偶像节目打造出超级流量明星:蔡徐坤。
他的一条微博再次刷新了认知。
9位数,一亿多的转发量。
庞大的数据,让人生疑。
不久后,共青团中央发布博文《你见过一亿次转发的微博吗?》,手动“打假”。
微博上,一个账号只能点赞一次。
共青团分析了这条微博的转赞比和转发ID构成,提出了可疑之处。
其实,“刷”流量的行为非常常见。
流量时代,数据是各家必争之地,是商品代言、影视资源的指向标。
资本很清楚地嗅到这些动辄千万上亿转发背后隐藏的暴利。
如果说微博数据还能理解成是粉丝的狂欢,那同样注水造假的影视、综艺播放量,无疑是在羞辱观众。
“日播放量超过网民总数”的笑话,早就见怪不怪。
编剧宋方金就曾炮轰娱乐圈:
“人人都知道怎么买假收视率、假点击率、假票房。”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日点击量是15亿多,《楚乔传》的点击率是400多亿,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是30亿到40亿。”
数据造假也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人民日报曾瞄准几部大火热剧,起底高流量背后的猫腻。
片方、平台方、营销方、发行方都可能参与刷流量。
某电商平台可以轻松搜索出刷播放量的购买链接。
还有专门的刷量公司、水军公司。
某剧的播放量水份高达90%。
数据掺水造假,许多明星也不愿拿出诚意。
编剧宋方金谈到,“他们每天在买各种热搜,每天保持在前三名,在现场这部戏有两个小鲜肉,谁的房车大,现场拍戏,导演说把两位演员请过来,这个人一定不出来,谁先出来谁输了。最后双方助理说,某时某分某秒打开车门,左脚落地。”
正是这些人,败光了人们对于流量的好感。
3
“下苦功夫”
是演员的本分
十几年前,一个好演员,往往角色比本人更出名。
《还珠格格》中饰演容嬷嬷的李明启,因角色刻画太深入,买菜时被人扔鸡蛋;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冯远征饰演的家暴丈夫,是几代观众的噩梦。
这些演员未必知名,但他们无可挑剔地完成了演员应该做的事情——塑造角色。
而现在,“演员”两个字背后,“颜值”慢慢战胜了实力。
喜欢高颜值的演员没错。
但把“颜值”作为审美的唯一标准,忽略实力,就显得盲目。
很多时候,当演员的演技受到质疑时,有的粉丝会拿“非科班出身”作为借口,为偶像辩护:
“他又不是中戏北电毕业的,你们为什么对他如此苛刻?”
“非表演专业的,演成这样已经很棒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非科班出身”并不是可以永远被包容的借口。
演员张震毕业于一所商工职业学校,从未系统学习过表演。
但他四次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三次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是多个电影节评委席上的常客。
在被媒体问及成功秘诀时,他说自己只是“愿意下苦功夫罢了”。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张震饰演“一线天”,只有三场戏,却打得一手好拳。
这是因为张震在拍戏前拜师学习八极拳,一招一式地操练。
拍完电影后,张震参加了一项八极拳比赛,拿到了全国冠军。
演艺圈的“外行演员”,不止张震一位。
在《延禧攻略》中贡献出色表现的佘诗曼,当初凭选美比赛出道,大学专业是酒店管理,同样没受过科班训练。
刚出道时,佘诗曼迟到2分钟,被导演当着全组的面扔剧本责骂;
嗓音被说成是“鸡仔声”,演技不过关,观众不买账。
她没有退却,而是认认真真去学,向有经验的演员请教,没日没夜地练。
她说:“无论你是无名小卒还是影视大腕,你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影响电视作品的制作和完成。”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曾说:做演员的,吃苦是必须的,因为必须要塑造好一个角色,这也是你的职业,这也是你的责任。
医生的职责是救人,演员的职责是演戏。
即使容貌过人,但修炼好业务能力,才是本分。
4
迷信流量
真的有用吗?
过亿的微博转发量加上频上热搜的名字,流量明星一度是国产影视剧的收视法宝。
而现在,这法宝好像有些不灵了。
吴亦凡,唐嫣,梁朝伟,杜鹃……老戏骨带流量担当,《欧洲攻略》本以为可以赚一笔,却口碑票房双双扑街。
影帝也带不动零演技明星、和尴尬的剧情。
《武动乾坤》2016年开拍以来就宣传不断:杨洋因为拍戏遍体鳞伤,休息两个月;总投资六个亿,斥大量资金打造特效,再加上名导保驾护航。
杨洋的确不要形象了,服装上尽显初期穷小子本色,长裤都没有;
在土里跌摸滚爬是常态,将颜值摒弃脑后,以证决心。
然而帅气颜值都不要了的杨洋,还是没逃过滑铁卢。
见到美女时夸张的笑容,调情时的挤眉弄眼,都让人直呼受不了。
《武动乾坤》收视率跌至0.2%。
张黎导演的评价很中肯:“他们敬业精神其实不输那些老演员的,其实不在于他们是否年轻、是否年老,其实在于他是否专业。”
太想证明自己了,反而用力过猛,暴露不足。
演员是什么?
舒淇说:“就是你去打破自己原有的东西,然后靠经历、靠挫折去尝试。慢慢地,才有了蜕变。”
周迅说:“做演员是个非常长久的事,它不能固步自封,(不然)只能是死路一条。”
王千源说,用生命体验去创作角色,不要用敷衍辜负观众。
王庆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流量时代,也许真的要过去了。
“颜值变得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但变得比任何时代更速朽。”
值得庆幸的是,有人已经“醒了”。
一直被评价为“面瘫”演技的李易峰,在《动物世界》剧组一待八个月,贡献了自己的“蜕变之作”。
张艺兴靠着《一出好戏》的表现,也让人惊喜。
砸掉流量招牌,让自己的评价回到该有的专业水准上,反而有更好的口碑。
某视频播放平台发声明,称要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告别唯流量时代。
当流量泡沫破碎,某些明星最后一条遮羞布就掉了。
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像徐峥所说:“好演员的春天到了。”
真心希望,被吹捧上天的人,拿到高片酬的人,只是那些业务能力优秀的演员。
好演员不该被埋没,业务能力不过关的明星也不值得过度吹捧,如果你也这样希望的话,就给文章点个赞吧。
网易公开课招聘新媒体内容运营正职,工作地点北京,提供免费食堂、班车、下午茶。点击☞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任志强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