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结婚16年,撒谎15年:猛往感情里掺假的人,不累么?

吴尊结婚16年,撒谎15年:猛往感情里掺假的人,不累么?

壹心理 港台男星 2020-03-13 11:30:41 744

☝ 关注上方蓝色 壹心理

即可免费领取50个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学入门干货集]



壹心理主笔团 | 快乐的虫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人设】


不但明星有人设,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一样有人设。


但是人设太过分,分分钟翻车。


3月初,吴尊在综艺《婚前21天》中晒出结婚证,让很多粉丝惊呆了:



结婚证显示,吴尊早已在2004年和林丽吟结婚,远在2005年飞轮海组合出道之前。



而吴尊之前在自己出版的新书《决定勇敢》中,明明写的是2009年结的婚。


吴尊在微博回复粉丝留言


再往前,吴尊一再向粉丝隐瞒已经结婚的事实,甚至在节目中和搭档Ella现场接吻。



不少粉丝有被欺骗的感觉,直言吴尊:好男人人设没崩,但偶像人设真的崩塌了。



吴尊崩塌的是单身俊男的人设,打破了万千少女的幻梦啊。仍然记得上初中的时候,飞轮海的海报贴满了满宿舍,睡在我上铺的妹子最喜欢的就是美男子吴尊,不知道现在吴尊的结婚日期再次“更新”,她作何感想?


其实人设崩塌,不仅在公众人物上产生,在普通人身上其实也有很多翻车的情形,只不过公众人物的翻车更明显。


你可能在不知不觉间,也给自己设立了人设。


人设真的是个坏东西吗?为何大家都要戴上人设的面具?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我想,你朋友圈里,这些场景一定很熟悉:

“小公主”们假期一定要晒旅游打卡;
房地产销售会天天称呼同事“我亲爱的家人们”;
老板在朋友圈天天打鸡血“朝着梦想前进”;
有的人刚刚删掉第三者发来的挑衅短信,一边在朋友圈继续秀恩爱;
还有当代社畜,一边歇斯底里地把键盘摔了,一边在朋友圈转发岁月静好。

妥妥的当代人行为迷惑大赏。而令人迷惑的真凶,就是“人设”。

社会心理学有一种概念叫“形象管理”,很接近人设的意思,即人们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交往,会对自我表露的部分进行管理,由此决定说哪些话不说那些话,赴宴穿什么衣服等等。

可以说,每一个人多多多少都会无意、或者有意地经营自己的“人设”,从一面之交到亲朋好友,有关系的地方就有人设。比如:

异性面前的单身好嫁风人设,人畜无害绿茶人设;
老板上司面前的上进好青年、工作狂的人设;
长辈面前的乖乖女人设;
客户面前的专家人设;

我们看到的这些人设,都是片面真相,

就像一把筛子,对方只把想给你看的部分筛选给你。
人设像一个个生动的面具,把真实挡在后面,让人只能接触到部分真实。

都市剧《欢乐颂》中,樊胜美一心想给自己打造名媛的人设,半房间都是出席这种场合的衣服,买包也专门买各种奢侈品的山寨包,就连多年的老同学王柏川来了,明明是合租的房子,却要无意间默认自己在上海买了房。


而王柏川也为了给自己打造杰出企业家的形象,明明是租的宝马,却闪烁其词。

当曲筱绡把这一切人设都撕下来的时候,樊胜美和王柏川都面面相觑。

一旦人设的“面具”不经意掉下来了,尴尬的,可不止一个人。



人设是怎么产生的呢?

数据显示,一天当中,一个人被欺骗的次数从10-200次不等。

帕米拉在TED《别对我说谎》说,分享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研究数据:

当人类还是婴孩的时候,就已经学会树立“小可怜”的人设,看有人走过来就假哭;
1岁的孩子已经学会隐瞒事实了;
5岁的孩子都可以说谎不打草稿了……
到上大学的时候,和妈妈打的电话,5句中就有1句在说谎。

人类这么从小到大都要经营人设,其实符合进化的生物要求:科学家研究,物种的智慧越高,大脑皮层越大,欺骗的可能性就更高。

欺骗作为人设中的一种惯用手法,的确让人司空见惯。

既然我们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人类社会这个大的群体中,自然也避免不了群体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如果说树立人设、戴面具是一种表演,那么只有表演者,没有观众的表演是无法进行的。

有意思的是,人设这种面具,很多时候也符合了观众的期待。

比如,当企业文化更欢迎外向型人格的员工的时候,不少人就会在面试中表现得开朗健谈。

当你的爸爸总是一听到你出门就紧张兮兮还要打来夺命连环call的时候,你可能会选择维持自己宅在家的人设(实际上可能你已经在夏威夷嗨了)

而主动带上人设面具的人,往往是更痛苦更可怜的人。

比如樊胜美,她的内心有一个像安迪一样高薪、像曲筱绡一样是富二代的“理想自我”。


现实中的自我又是三十岁了,依然当一个沪漂。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大了,人在面对自己在意的人的时候就会尴尬、不安,于是干脆给自己带上一个人设的面具。

主动给自己带上人设面具的人,如果不是为了有利可图,就是为了面子。

他们难以接受真实而平庸的自己(比如不能接受买家秀,不能接受没有美颜的照片),

她们觉得真实的自我如此不堪,恐惧真实的自我一旦暴露,就会丧失关系。

人设,就这样成了一场表演者和观众的合谋。



人设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

也不是。

尽管人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有时候给人的印象很装,不真诚,有距离。基于虚假现实的人设,一旦被捅破,关系中的人会觉得受伤。

可是人设也有它的积极影响——给人打上一种正面的标签/人设,会产生积极的暗示,增加人的信心,从而让事情真的变得更好。

日本曾做过一项真人社会实验,如果连续夸一个女孩子50天,会产生什么变化?

Kyoka是被选中的一个女孩子,她戴着口罩,眼神里都透露着不自信。


也常常很容易地捕捉到自己的缺点。


工作人员就可劲夸她:你眼镜很可爱。黑头发和红眼镜框很配,T恤好看等等。

可是就在夸赞夸到第15天的时候,她发生了变化:开始捯饬自己了。


夸赞50天之后,脸上的神色完全不一样了,看起来自信了很多;


好的人设,有一种魔力,让人产生信心,生活也变得美好起来。

可别小瞧了朋友圈那些每天励志箴言的人,说不定,最近的公司危机,就是靠着她给自己贴的“铁娘子”的人设,咬牙坚持下来的。

按这么说,你也可以回家夸夸你的老公做饭都多好吃,巩固他厨师小达人的人设,做饭越来越勤快,越来越好吃。



建立一段让我们满意的关系,到底是人设更有用,还是暴露真实的自我更好?

我觉得需要分场景、分关系。

如果在公司里闭口不言,少说话可以让你活得更安全,不太可能被扣工资,这个时候“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就是金玉良言,你可以继续你笑一笑然后一问三不知的高冷人设;

但是如果在会议上,发言可以让你对工作更投入,升职加薪更多,成长更快,那你就开启你的工作狂人设。

人设只是人类的一种防御机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只要不害人害己,谁能管你树什么人设。

但是,人对关系的需要,大多数情况下泛泛之交是不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和那么几个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链接——亲密关系。

人设很多时候在泛泛的人际关系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可以成为我们的帮手;而在亲密关系中,只有暴露软肋,你才能感觉到足够温暖的怀抱。


没有哪一种深深的理解,不是建立在深深的了解上,卸下人设的心防,更容易交心,碰到知己。

如果你恐惧卸下人设,那么你可能是在恐惧关系的丧失,背后是对真实的自己、对这段关系深深的不信任。不过没有关系,你最舒服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卸不卸都好。

树立人设让我们有了盔甲,卸下人设可以收获真实,这可能就是吴尊人设崩塌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你的人设是什么呢?欢迎到评论区下方留言~




——近期热文——

懂人心 | 生活万岁 | 乌合之众 | 不可控
安心 | 平凡的光 | 2020重启 | 靠近自己
援助热线汇总 | 焦虑测评 | 应对恐慌

点个“在看”,舒适地做自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