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编辑丨小胖
作者丨尼克陈
本文由盎司财经原创,感谢分享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报披露期,A股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了2017年业绩“成绩单”,在歌尔股份等同行业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共达电声却显得异常落寞。
根据共达电声最新业绩快报披露,公司业绩突然遭遇“断崖式”闪崩;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公司录得净利润-1.7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58.43%,且创出历史最低。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共达电声的业绩说明里,给出的两大巨亏理由并非来自主营业务;“罪魁祸首”竟然来自公司这两年一直想转型进入的影视文化行业,且两笔损失额度计提竟高达1.1亿元。
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公司公布完业绩快报后的短短数日,第一大股东潍坊高科突然完成“撤场”并交出公司实际控制权,而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接盘侠”,刚刚接手公司却又“闪电”质押大笔股权。
顶着“小米生态链公司”控股公光环的共达电声,一时间被外界广泛质疑已彻底沦为“套现棋子”、“资本玩物”,公司未来又将何去何从,牵动着整个资本市场的神经。
经营业绩持续低迷,共达电声“触电求生”
2001年,创立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共达电声,一直从事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等声音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与瑞声科技、歌尔声学属于同行竞争对手。
虽然共达电声一直宣称自己为“全球领先的微型电声元器件提供商”,但从电声元器件市场份额来看,在港股上市的瑞声科技作为龙头老大,已经占据了市场很大的份额,歌尔股份紧跟其后,两者在市场的绝对“统治实力”让其它厂商经营十分吃力。
2012年,对共达电声而言绝对具有标志性意义;随着公司成功挂牌深圳中小板市场,共达电声迎来了发展的最佳契机。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随着电声元器件厂商的业务逐步向龙头公司聚焦,共达电声上市第二年就出现“业绩变脸”主营业务长期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财报数据显示,共达电声除2012年上市当年,创出近五年最高的4355万净利润外;在其后的2013-2016年间,虽然公司营业收入年年出现增长,分别达到5.07亿、6.54亿、7.05亿、7.16亿,但公司净利润却始终维持低迷水平。
从2013年起至2016年,公司净利润长期维持1000万-2000万水平,净利润率亦从10%瞬间回落至不足3%;更为糟糕的是,公司流动负债长期维持95%以上的紧绷状态,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还算充沛,共达电声早就会遇到巨大的麻烦。
“穷则思变”绝对不仅对于个人而言,对于所有上市公司来说亦如此;对于公司经营出现的困境,控股股东潍坊高科开始为自身和上市公司谋划了两条出路:
对于自身而言,已经开始计划“抽身”;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潍坊高科原先持股比例较高,占总股本的42.3%;2015年初,限售股解禁期刚过,潍坊高科就突然以每股12元的价格,将1亿股股票(占总股本27.7778%)减持给了四个受让方,只剩下不到15%的股份。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潍坊高科决定放手“赌把大的”;随着近些年国内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多家上市公司谋求拓展该项业务,共达电声亦瞄准了这一领域,欲进场分食这块“大饼”。
“触电”变“触雷”,大股东卖壳“跑路”
2015年底,在寻觅了多个潜在并购标的后,共达电声突然对外抛出了一揽子并购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春天融和、乐华文化两家影视公司的股权,其估值分别为18亿和23.2亿人民币。
说到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影视圈颇有些名气;春天融和曾投资制作《北平无战事》、《厨子戏子痞子》、《黄金年代》等多部热门的电影电视剧,而乐华文化则拥有韩庚、周笔畅、黄征等多个国内顶尖的签约艺人。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如共达电声想象的这般顺利;先是因业绩补偿较低被问询,后又因国内监管政策出现急剧变化;在纠缠了近一年后,共达电声最终撤回了这两项收购案。
此后,上市公司仍试图重启对乐华文化的收购计划,但最终却遭到乐华的“无情抛弃”而宣告并购失败;至此,共达电声从制造业跨界影视领域的目标就此化为泡影。
虽然上市公司重组宣告失败;但彼时,共达电声曾先期投资6000万,联合其他合伙人设立喀什双子星光文化投资基金企业,专门用于购买春天融和65.41%的股权;此后,公司又于2016年分三次为春天融和提供了近2亿元信用担保。
然后最终事与愿违;随着春天融合影视业务出现“困境”,两笔先期投入最终演变成了共达电声的亏损计提;在多次试图转型未果后,“心灰意冷”的共达电声实控人潍坊高科终于彻底萌生退意。
起初,潍坊高科曾打算以5亿元价格将所持近15%的股份,“甩卖”给*ST鲁丰实控人于荣强;然而,这笔交易最终并没能顺利完成;最终,共达电声突然“一股脑”的转让给“小米生态链公司”——潍坊爱声声学科技公司。
“接盘侠”来头不小,共达电声恐沦为“新资本玩物”
作为共达电声的“新东家”,潍坊爱声声学的来头可谓不小;资料显示,爱声声学成立于2017年9月30日,公司主要从事声学器件研发和生产,而爱声声学唯一的股东就是万魔声学;换句话说,爱声声学实际上是万魔声学旗下100%控股子公司。
外界熟知万魔声学,还得益于其作为“小米生态链公司”的特殊地位;万魔声学原名加一联创,在2015年完成更名后,公司旗下主打产品是1MORE系列耳机,并找到歌星周杰伦为代言人。
早在2013年,在万魔声学的A轮融资中,就曾得到了小米的“加持”;因而,公司理所应当的成为“小米生态链公司”,通过帮小米做产品代工,短短几年时间,万魔声学就卖出了4000万条耳机,年均业绩成长30%以上;据悉,万魔声学原本计划在2017年底登陆深圳中小创业,但最终却阴差阳错的变成了共达电声的“接盘侠”。
起初,外界对于共达电声存有美好期待,认为依靠大股东万魔声学的既有资源和有效客户,可以为上市公司更多市场支持;甚至有观点认为,万魔声学会“借壳上市”。
然而,随着监管层对于A股借壳上市管理越发严格,想依靠购买股份完成“借壳上市”已经变得愈发困难;更为不利的是,早在小米发展之初,共达电声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瑞声科技就曾战略投资过小米;所以,最终能否打入小米终端供应链仍是个未知数。
还有一件事颇令人匪夷所思,就在爱声声学完成入主共达电声后的短短数日,新任第一大股东就急匆匆的将所持2160万股份(占爱声声学持有股份总数的39.29%,占所持总股本6.00%)进行质押;从目前来看,爱声声学入主的目的似乎并不在于控股权,或许这正是共达电声再次成为“新资本玩物”的开始。
盎司财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盎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