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别走

李健,别走

遇见张小娴 内地男星 2022-01-03 20:00:25 927


从《歌手》大火之后,李健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次数不多,但屡出金句、谈笑风生的模样,让我们看到了舞台上温润典雅的“吟游诗人”,原来是如此的真实、幽默、充满烟火气。

 


被问到对女神的定义,他的回答是:“卓尔不群,面对很多变故依然内心稳定、有所坚持的人。”

 

也会抖抖机灵:“我的腹肌一般都不怎么数,应该不会超过两位数。”

 

这个写出《贝加尔湖畔》的男人总是能轻松俘获好感无数,就连诗人余秀华也曾公开示爱:李健,就是梦中情人的最佳人选。



他究竟有什么魅力?

 

从水木年华退出后,他“消失”了八年,都在做些什么?

 

“清华男神”是否又真的天赋异禀,人设完美?

 

 李健,会给我们一个真实且扎心的答案。

 

不久前,时隔六年,李健才推出了新专辑《无时无刻》。15首原创,扎扎实实,诚意满满。

 

他的创作灵感可以是南方的梅雨天,是一只海鸥,是一位叫做Marine的西班牙女郎,甚至只是一扇门。

 

以小见大,跳出事物的局限去思考、探寻。李健的音乐,是有一定欣赏门槛的,它不够热闹、不够煽情,却值得缓缓听上好多年。

 


歌曲传递出的思考性自在感,一如李健的生存哲学。

 

一方面,他痴迷于艺术带来的浪漫和潇洒。

 

11岁那年,这个哈尔滨男孩儿看了一部电影,他始终记得一个镜头: “男主角弹着吉他,很帅很拉风。”

 

这让他想起了在松花江畔画画、看书等“搞艺术的”人,还有拥有一把昂贵大红棉吉他的叔叔。在八十年代,这样的潇洒,对少年李健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冲击。

 

母亲咬咬牙,给他买了把吉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高强度的练习、如痴如醉地弹唱着李宗盛、罗大佑,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搞艺术的”。

 


为了跟吉他老师学习高阶的课程,又担心学费给父母带来压力,他便主动帮老师打扫卫生、整理器具,赢得了一个免费的名额。


这就是李健,他痴迷于音乐,但同时又是务实、理性的。

 

他不会为了学吉他一味地向工薪阶层的父母索取,也不会因此落下学业,虽然热爱,但他清楚地知道:音乐,是爱好、是加分项,而不是“正途”。

 

所以,被保送到清华电子工程系后,对专业毫不感冒的李健选择硬着头皮读下去。他不能逃避,“我儿子考上了清华”,父母刚刚建立起来的这份社会荣誉,他必须得维护好。

 


但身处名校的挫败滋味,一度让李健感到迷茫失落。仿佛一夜之间,他从“学霸”成了“学渣”,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拿到90分,他拼尽全力也才考到70。


“我终于明白,很多事情是需要天赋的。”


如何平衡浪漫与理性、热爱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健选择正视和尊重自己的天赋:音乐。


高三那年,不过学了几个月的民歌,他就凭借一首《说句心里话》拿下了清华冬令营的全国第一,获得保送资格。


于是,大学期间,他不再一味地与他人比较,怀疑自己。而是默默地拿出更多时间弹琴,自学乐理知识,从简单的五线谱一直到最难掌握的巴赫复调音乐。

 

他开始写歌、参加校园歌唱比赛、加入清华合唱团,和卢庚戌、缪杰组了校园乐队……



就这样,他走出了最初的迷茫。

 

但真到了毕业那天,李健还是乖乖进广电总局当起了工程师。4000元一个月,人人艳羡的铁饭碗。

 

这就是李健,内心的稳重和秩序感让他的第一选择总是务实到了极致。但事实证明,唯有热爱,才能抵得住岁月漫长。

 

干了两年,李健便厌倦了。这时,好友卢庚戍来了通电话:“李健,你还想唱歌吗?我这儿有个机会,可以出唱片,你来吗?”

 

理性的弦终究是绷不住心中的热情,“来!”

 

水木年华诞生了。两个才华横溢的清华学子,很快就迎来了爆红。


一句“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让《一生有你》火遍了大江南北。

 


天赋所在,果然不可辜负。

 

李健曾调侃过,在广电上班时,在商场里看中了一条几百块的裤子,都舍不得买。“如果当时一个月挣四万,我可能就不当歌手了。”

 

看似功利,但实际上,他李健做音乐,从不是只盯着钱。

 

2002年的夏天,正是水木年华大红的时候。在商演结束的返程航班上,卢庚戌对他说:“你要是总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你干脆离开。” 

 

李健没有回答,他转头看了看窗外的云海,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飞机落地后,他向队友坦诚:自愿退出。

 


李健想做的音乐,不是当时大火的快节奏舞曲风,也不是“彩铃时代”霸榜的苦情歌,他不愿向队友和唱片公司妥协。

 

是,这样做会有大把的钱赚。但内心的克制和秩序感,不允许李健肆意而为——“音乐是个人化的,但我不自由了。”

 

离开了水木年华后,李健在北京郊区租了一间小院子,整日弹琴、写歌、读书,门口就是《风吹麦浪》中的广袤麦田。

 

八年后,王菲在2010年春晚唱响的那首《传奇》,是李健早在02年就写出的佳作。

 


他沉寂了,整整八年,几乎快被世人遗忘。

 

人们总是好奇李健的这段“辛酸往事”,但在他看来:那几年,除了冬天冷点,其他时间都过得很快乐。

 

踏踏实实写歌,按部就班出专辑,心无挂碍,“生活水平放低了,但温饱无虞。也不存在所谓的沉寂,一直在发唱片。”

 

对待名誉和认可,他是克制冷静的,至于梦想:“即使实现不了那也没关系,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歌手》爆红后,他没有接大量的广告与代言,而是选择了消失,回到熟悉的个人生活里,回到不被打搅的日常节奏里。

 

“我一直为生活而来,不想为名利所累,我特别珍视我在乎的那点事。我喜欢可控的生活,喜欢隐藏的生活,喜欢做一个旁观者。”

 


面对人们汹涌袭来的赞美和拥护,他选择了抽身。保持克制,正是李健得以坚持自我的利器。


他曾因表演时间与自己的健身课表重合,而拒绝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周年庆典,也曾苦口婆心地建议毛不易:


“多锻炼身体,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买辆车远离人群,自己生活。多练琴,多阅读,至少现阶段需要这样做。”

 


一个原创音乐人,想要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就必须要警惕过度的商业消耗。唯有扎根于生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始终保持不竭的灵感。

 

众生喧嚣,演艺圈尤甚。克制与沉潜,就意味着热度的下降、收入的减少、观众的淡忘。

 

但作品终将说明一切:唯有真正沉下心来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最直击人心的真实与感动。

 

李健曾说:“我是一个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让自己吃苦的人。我不需要刻意饱尝生活的磨砺,除非是逼不得已。”

 

也太真实了!

 

说实话,动不动就“卖惨”,哭诉不易,真的很厌倦了:没有人的生活是轻松的,但也少有人是造作的。

 


早在《歌手》最红的那段时间,他就知道警惕人们造神与毁神的冲动,“我不完美,更没想当任何人的偶像,成为偶像是非常危险的,我没你们想得那么高尚。”

 

之所以选择扎根于自己的生活、不被流量捆绑,恰恰是因为,对李健而言: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用普世所认可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商业标准去衡量。敢于做一个幸福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而他幸福的源头,正是这灵动、滚烫、隐秘且自在的生活。

 

妻子在整理茶室,他倚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她,温柔地说了句,“咱俩现在这个状态打一成语,是什么?” 

 

“袖手旁观。”

 

他做了一杯极好的意式浓缩,她便找来黑松露巧克力球搭配,他又惊喜又宠溺:“你哪来这么多我没见过的好吃的,还都藏起来了,像个小松鼠!”

 

她在小园浇水,昨晚回来的出差先生隔着纱窗告白:“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否则只是无意义的留白。”

 


写歌、旅行之余,李健的生活便是健身和阅读了。

 

去年他难得地po了一个健身视频,立刻火爆全网。原来温润尔雅的李健,竟然身材这么绝,完全看不出46岁的样子。

 


李健的家中,除了唱片,最多的就是书。他的不少创作灵感都源于文学作品,博尔赫斯、乔治·奥威尔、茨威格都是他的灵魂之交。

 

他终究是一个自知的知识分子: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匮乏。”

 


一个从少年时代到中年,一直保持着阅读习惯的人,必然是与旁人不同的。


不会声色俱厉,也不会轻易被左右,因为他们有着自己一套独立、审慎、谦逊的价值观。

 

热闹过后,一切都会归于深思和宁静。一个真正成熟稳重的人,自然会听懂李健歌中平淡背后的深意。

 

高晓松曾感慨:“我们身边的这一波人都不是当初的模样了,只有李健还是当年那个李健。”

 

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忙着迎合世俗标准、失了初心的匆忙时代,那些敢于不变的人,还在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那份纯粹与简单。

 

也恰恰是这些人,拥有消解焦虑、拥抱幸福的能力。

 

当你茫然失落时,不妨听一听李健,重新思考一下:幸福,究竟该是什么模样呢?


 猜你想读 

作者丨怪怪
编辑丨许凉凉、清玉、阳阳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