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让:把自己逼到绝境,才有曲曲绝响

久石让:把自己逼到绝境,才有曲曲绝响

世界音乐 日韩男星 2018-05-18 12:34:38 707



在我国,不知道久石让的人不少,没听过久石让音乐的人不多。


许多公共场所都播放过久石让的音乐。许多电视节目会用久石让的音乐做背景音乐,尤其是离散多年的亲人重逢,家庭矛盾化解的一刻,反正是感动人心的场面,常常会响起久石让为宫崎骏的动画片《天空之城》做的主题曲,《君をのせて》(伴随着你)。



问一个了解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朋友,答:北京的中小学一般都有乐团,每次演出常常会选一两首久石让的乐曲;因为他音乐里有一种积极向上,像向日葵生长,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这也是它在许多学校流行的主要原因。



久石让的音乐很难归类,但确实好听。不过,他用的是“感动”二字。他谈自己创作体会的书,书名就是《感动,如此创造》。


2016年的NHK WORLD久石让特辑里,他说:“最有趣的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让我的作品国际化,我所创作的作品都是面向国内,感觉正是因为这一点,使我的音乐受到全世界的喜欢。其中,一位音乐推广人谈到,我们意识到,问题不在于需要把我们的文化转达给世界,而在于让世界达到愉快的顶峰,无论哪里的人,都能在内心充满欢乐。”


久石让《感动,如此创造》


太有意思的话题了。我研究日本文化多年,想试着归纳一下久石让的创作模式,看看他是如何创造出世界的“喜欢”的。


久石让认为,在创作中,逻辑性和感性的直觉的比重分别占95%5%,并视具体情况而变动。逻辑性,大概指技术和对现有作品的感受,总之,是“知识”的积累。由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可以做出越来越好听的音乐。


在电脑越来越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的趋势下,人的创造性来自哪里呢?久石让认为,创造力来自感性的直觉。


久石让与姜文合作多次


久石让在书里多次提到一个模式:

“根据我过去的经验,稍纵即逝的灵感似乎大多出现在无意识的时候。

“虽然说是无意识的时候,但并非完全没有在思考,而是苦思要做出怎样的作品而将身心完全投入其中,不断将自己逼到极限的过程。

“即在潜意识中随时都在思考创作的状态下,好的想法突然间就浮现出来。这个过程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何时出现、如何出现、浮现的又是何种灵感,都随着不同情况而改变。”



好家伙,这不就是铃木大拙说的禅悟的心路历程吗?


在铃木大拙的禅说系列里,把无意识作为艺术的宝藏,接近这个宝藏靠直觉,要摆脱文字、理性和逻辑的束缚,直指人心。


久石让认为,要将过去的事情重新汇整,或者建立一套体系,理论很有帮助,但对于创作,却派不上用场。作曲的本质是要更加深入无意识的世界,在一片混沌中探寻自己也未想过的自我。


尤其是“不断将自己逼到极限的过程”,正是铃木大拙说的禅悟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破除所有人工形式,真正把握隐藏于形式之后的精髓,这就是禅的心性。


日本禅师铃木大拙


这些话也许不好理解。不妨举一个例子。在《禅与日本文化》里,铃木大拙引用宋代五祖法演讲的“夜盗术”的故事,来比喻禅悟与夜盗的相似。


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夜盗的儿子见父亲老了,就想子承父业,于是,夜盗就带着儿子去一家富户夜里行窃。他们打开一个大柜子后,夜盗让儿子钻进去,便把柜子锁上,并大喊有贼,自己逃走。喊声惊醒了这家人,都起来抓贼。柜子里的儿子又急又气,急中生智,学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这家的女佣听到后,便打开了柜子,儿子跳出去就跑,这家人便在后面追赶。儿子跑到一处水井时,把一块大石头扔到井里,便迅速逃走。追来的人以为他投井身亡,便撤了。逃回家的儿子对父亲的抱怨可想而知。父亲让儿子把逃离的经过讲给自己,听后,说,你已经学会夜盗术的秘诀了。

禅悟的过程就是将自己不断逼到极限,绝处逢生。


铃木大拙在《开悟之旅》中引用了一句基督徒的话:人的绝境,神的时运

对于艺术家,绝境,可能正是老天爷赏饭的时候?——无意识的宝库就是这样打开的。



久石让虽然不做禅修,却有着匠禅一味的日本传统职业观念。禅悟主要靠参究公案和打坐,久石让却是用一套工作流程来达到类似效果。


首先,他每天都遵守工作计划和作息时间表,每周最多周日休息,做音乐时没有工作和休息的区别。每年年初安排一年的计划,三四月份后全身心投入工作。


久石让是作曲家,也是钢琴演奏家和指挥。作曲、演出,甚至策划音乐会和在广播电台做讲座,时间安排得非常满。


在这种满负荷状态下,比如他与宫崎骏签订了电影配乐的合同,这种“命题作文”与考试类似,是有时间限制的,配乐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让导演满意的程度。


久石让与宫崎骏


有趣的是,即使与长期合作者如宫崎骏、北野武,在私交上久石让也保持一定距离,不使人情影响工作,甚至抱着一次做不出满意的作品,以后就无法再合作的觉悟。

于是,按照满负荷时间表工作,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去除杂念,把自己逼到极限,在无意识中获得稍纵即逝的灵感。


久石让为什么采用这种创作模式呢?其实,他是有一定依据的。他谈到,视觉信息是将映入眼帘的事物结合成像,再经由前额叶送入脑中;而音乐是由人耳进入,通过海马体后,直接传到大脑;与脑中记忆回路相连接的就是旋律。


通俗说来,就是好的音乐可以最快、最直接地到达无意识,音乐入魂。于是,在无意识中捕捉音乐灵感,很合适。



那么,在无意识中如此获得的灵感有什么特点呢?

铃木大拙把禅的特点概括为,喜纯、诚挚和自由。久石让的音乐就有这种特质,特别是为与小孩有关的电影,和对死亡的思考场景的配乐,感情尤其纯真。在我国,有人把久石让的许多乐曲归为治愈系音乐,确实有这种效果。


不过,久石让的音乐也与禅宗的一些艺术特点相似。禅宗艺术很少做宏大叙事,适合公案似的小品,如禅画、俳句等。久石让给人印象最深的音乐,是电影配乐,一段一段的小品


日本的茶禅一味讲究一期一会,这是一种修行的极限状态。久石让的创作也是类似的极限状态,曲曲绝响的创作状态。



本文授权转载自

公众号:甲和灯

作者:孔祥旭





搜寻世界音乐往期好文章

只要进入世界音乐入口页面

点击进入现场往期文章搜寻

输入关键字即可

赶快来寻宝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