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之三十•拾庄稼/白灵学

童年趣事之三十•拾庄稼/白灵学

心悦文摘 内地女星 2016-07-26 07:13:33 423


作者简介

白灵学,网名冷雪飞龙,黑龙江省鸡东县人,鸡西市作家协会理事,鸡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爱好写作,诗歌、散文等作品散见于《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鸡西日报》《凯风网》《鸡东新闻网》等报刊网络。



童年趣事之三十•拾庄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正是困难时期。那时是吃大锅饭,大家挣得工分都一样,生活水平也基本上相差不太多。所有的土地也都是属于公有的,不像现在,土地已经全部归个人承包,种、管、收都非常精心。

那时,农村人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人口多的家庭就需要喂猪、喂鸡鸭等来贴补。当时,喂猪的饲料主要是一些粮食的糠加上野菜一起放到大锅里煮熟,然后再给猪吃。家里的粮食不够吃,我们就出去到生产队地里拾庄稼。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时常是利用休息时间去地里拾庄稼,工具是:一把镰刀,一个麻袋,一根绳子,一条围裙。

到了地里后,我们就用镰刀不停地去一遍遍翻弄那些已经割倒在地上的玉米桔,有玉米时就用镰刀割下来,放到扎在腰间的围裙里,等围裙满了,再倒进麻袋里面。觉得已经够自己背的重量时,就停下来,用绳子把麻袋捆好,再背到双肩上(类似现在学生的双背袋书包)往家赶。

被割倒的玉米茬子很硬,捡玉米时不小心踩在上面,会把脚扎得很疼,也会有扎破了鞋、把脚扎出血的时候。有时地里的雨水还没有干,鞋就会陷到泥水里去被弄湿了,走起路来很难受,常常会把脚磨起一个个血泡,疼得直钻心。秋天的蚊子比较多(有“秋老虎”之称),我们的脸上、手上、脚上常常会被蚊子咬得起包,奇痒难忍。用手挠过之后,有时又会连成一片,被挠破的地方又痒又疼,那滋味真是很难受。

有时候想抄近路走,需要过水沟,比较陡,来的时候空着手比较轻松地就过去了,可回家时背着沉重的玉米,手里需要拄着一根棍子,非常吃力地往沟上爬。有时好不容易爬到一半或一多半了,由于没有支撑好身体,不小心会连人带麻袋摔到沟底,只好咬咬牙,再重新努力地向上爬,汗水流到脸上也顾不上擦一把。我们每走一段路,就得靠在路边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赶路。等回到家时,已经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了。


把捡来的玉米背回家后,还得一个个扒开皮,两个一组系在一起,挂在院子里晒。等晒干了再用手搓成粒,然后用磨加工成玉米面、小碴子、大碴子,人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做猪饲料。

拾大豆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愿干的事。跟在挑把子的人后面,前面大伙把割下的庄稼抱起来,散落在地上的的庄稼,拾大豆的人一拥而上,你争我抢,散落在地上的大豆就被捡拾得干干净净。有时候,抱大豆的有意识地将粮食多散落一些让拾粮食的人拾。老实的孩子,抢拾丢下的大豆,精灵的孩子,趁队长不注意从抱大豆的人手中抢夺一把。从粮食堆上抽来的粮食和从散落下来拾到手的粮食不一样,有时候队长会突然出现在田里,查拾粮食情况,如发现这种情况马上就把你所有的粮食都没收了,让你空手而回。经历的多了,有的人见队长来了都把拾到的粮食藏在田沟里,坡坎下,草丛里,等队长走了才将粮食用绳子捆好背回家。

拾粮食跑得最远的是离家十来里外的地方。天不亮,妈妈就起来为我做好了干粮,趁着夜色往地方赶,我记得,那时候家里没有麦面什么的,只好用玉米面放锅里摊成饼给我带着。玉米面饼冷了以后特难吃,不是饿急了真的是吃不下去。

拾大豆的收获也很可观,半天下来,也能拾一大背子背回来。放在太阳下晒晒,没有熟透的大豆张开了嘴,用棒子拍打拍打豆粒就下来了,用筛子将糠皮筛出来,干净的黄豆就到家了。

七十年代中期那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家家户户粮食奇缺,不够吃的,让孩子去拾点粮食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已经年过半百,时常想起儿时捡玉米、拾大豆的情景,就会心生许多感慨。如今的孩子,都生活在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世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完全没有那份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够获得的幸福感,他们的物质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啊!我常想,他们长大后记忆中的童年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期待着他们的回忆。




【感谢阅读】

《心悦文摘》旨在收集发布精品美文,品读原创佳作,陶冶心灵情操,分享人生喜悦。诚挚欢迎全国各省、市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授权转载发布原创佳作! 

编  辑:纾楠(309797327

公众号:xinyuewenzhai

投稿须知

1、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片。

3、稿件须为原创作品,切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