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Winehouse:一名灵魂歌者,在她27的那一年,生命末端被酒精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她有着非大众可以接受的装扮,身体上无序排列的文身,浓重上挑的眼线,总是高耸凌乱的头发,但是浑身却散发着野性与率真,迷恋毒品、酗酒成性已然是她身上撕不掉的标签,被称为“毒后”也无可奈何。
Amy最大的功劳,是带动了英国白人骚灵女歌手的复兴。2008年,Amy在第50届格莱美上拿到5项大奖。她在音乐中散发出的种种,才是她的“毒”之所在。一旦沉迷其中会养刁你的耳朵。关于她的纪录片《Amy》中曾这样形容过她“她 对音乐有着最纯洁的感情”。
听过她的歌会被震撼,比起声线的诱惑来说更抓人的无疑是音乐中的灵魂感。一直认为,Amy的歌曲只有她自己演唱的才是最为贴切。前期她的曲调像是一段曲曲折折的路,她的演唱,像是在其中一蹦一跳的少女,虽然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却无谓地向前。
有人评价Amy如果没有与Ray相识并走到结婚这一步,说不定并不会染上毒品甚至酗酒死亡,把一切不幸归咎于“渣男”。但正是因为认识Ray,Amy的歌声里流淌着最为真实的感情,在《rehab》里“i'd rather be at home with Ray”,爱是真的。在一起之后开始染指毒品也是事实,但她的歌声诉说着她在这段感情里是幸福过的,她和Ray是真实相爱过的,音乐不会骗人。Amy的曲风总是以欢快的节奏为基底,她的歌声仿佛凿入灵魂般,将喜悦、无力等情绪娓娓道来。她将自己在音乐中完全剥开。
I'd rather be at home with Ray
我宁愿跟雷一起窝在家里
I ain't got seventy days
我哪有七十天时间
Cos there's nothing,there's nothing you can teach me
因为没有什麽 没有什麽是你能教我的
纪录片《Amy Winehouse》中,记忆犹新的是她在制作专辑的过程中说她很饿吞了很多东西后立马跑去厕所全部吐了出来,这样一个刚出道被制作人称才华惊人的爱大笑着的少女,到之后的骨瘦如柴身体走形的满面惊恐的女人,公司经纪人的压力是一方面,媒体充满渲染的报道更是主要因素。对Amy的穿着、感情问题等方方面面的报道将私生活放置在显微镜下,任由大众使用不善言语去评价。
(纪录片《Amy Winehouse》)
Amy更像是一块充满水的海绵一般,一侧是公司的压力一侧是媒体及社会大众的不良导向,她在中间想要坚持做自己不被改变,但是家人和恋人都不足以成为她的支撑,就一点一点的看着自己的水分被挤压出。后来她不断的出入戒毒所、不断的戒酒又酗酒,甚至在舞台上走音不顾及形象的毁掉了演出,都仿佛在试着逃避,但在碰壁后却无能为力。忘不了Amy面对跟拍的记者,眼里满是胆怯的样子,生怕自己在镜头里被撕碎。这种无力,置于音乐中,让人一边对着她的创作能力和演唱水平咂舌,一边又比照着自己产生些许共鸣。虽然这样形容很残忍,Amy的歌曲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情感的燃烧殆尽。
不想去感叹Amy的逝去有多遗憾,也不想将Amy的死因归咎于狭隘的个别原因,只能说是多果一因使然。尝试理解Amy才能被她的音乐带动,反向而言,Amy的音乐比她个人带给大众更多。她留下的作品,足以让人不厌其烦的咀嚼。穿凿附会的用主观视角进行评价,怀有任何情愫都适合听AmyWinehouse。
THANK YOU
上和弦 ®️ 成就你的音乐梦想
你已获知科学的艺能增筑途径
欢迎加入UPCHORD®️音乐人养成计划
扫描二维码深入了解我们☟
您的每一次转发和点赞
都会为弦姐的晚餐添加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