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瞟一眼戏台周围穿着花花绿绿的老年健身队,私底下寻思,好一阵势。只是锻炼身体也要如此庄重。身着彩色丝质舞裙舞裤,腰间各背一小花鼓,高挽发髻,神采飞扬。各自摆一优美的敲鼓动势,如不看脸,那小女人的姿态着实让人爱慕。霎时,鼓乐齐鸣,身旁浓浓的爆竹烟雾恍若带进你一个奇幻的与地狱最近的世界——在敬畏的寺庙前,五六个民间艺人和一个佛门弟子上演了神圣的一幕。在嘈杂的声音里,偶有一声凄厉的羊的叫声。那是一只有着黑亮皮毛的山羊,倔强的山羊被主人扯着,从一辆三轮车上拉下,在庙门前,在幽灵般声音的乐手前,在艳丽的秧歌队伍的腰鼓声里,在爆竹声后迟迟未退的烟雾里。山羊的耳朵里被佛门弟子用水那么一点,在头上那么一绕,这山羊恍若神化了一般。又被主人牵拉着,抱上了三轮车。听旁边的年长的人说,山羊要祭河神;大概是用山羊的头吧!那是“鬼月”的七月初二。
河曲的河灯节就是在那一天拉开了帷幕!
古渡广场既是健身与娱乐的休闲之地,也是一个事故多发之地。年轻的姑娘时不时地坐靠在岸边低矮的石栏上与自己心爱的人嬉戏,置身在一个险境,全然不顾。在这个传说中不吉的月份里,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七月初二的一大早,就有工作人员在河畔的周围做了网状的护栏,那看透又看不彻底的高于我的护栏仿佛是阴阳两界的相隔……。从这一天起,每晚的八点钟由各乡镇选派的文艺爱好者在“文化月活动”的牌子前演艺着一曲曲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民歌和二人台剧目;似在祭奠缅怀在河中不幸遇难的亲人,又似在歌颂河曲今天的发展。
古老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从民间的神圣的祭祀到现在台上演员和台下工作人员或者观众的口中了解到,河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的“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勉强活命的凄惨的生活状态,到现在大电厂和煤业以及大大小小企业的壮大,还有即将开通的高速公路,河曲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类文化和娱乐为一体;摄影展、书画展、体育竞技赛、传统的民歌和二人台、电影展播等,在“河灯会”上尽放异彩。台上演员对党对政府的歌功颂德,台下人民乐呵呵地给外地人讲述河曲的传说,河曲的历史,河曲眼下的飞速发展,那骄傲那自信那份甜蜜无语伦比。
夏末初秋是个不错的季节。小城内只中午一阵暴晒。下午时间凉爽的秋风如约徐徐吹来,吹走了伏天的闷热,秋高气爽,情绪大好。轻快地走出房门向着文笔塔下走去……。
十里长街上铺满了人。各大商家利用晋、陕、蒙大聚会的“河灯会”,大肆宣传,大作广告。小喇叭的宣传音在一辆辆宣传车上沿着十里街回放。摩托车、小车聚集最多的地方定是热闹非凡的去处。文笔塔下空旷的荒地,俨然一派集会场面。那本上面写着全国各地传统的盛大的集会时间的册子起了作用。一些常年游走江湖杂耍卖艺的抄着满嘴方言普通话的外地人,拉着一车车的家什驻扎进了有着传统的“河灯会”的河曲县城的文笔塔对面。一个个或尖或圆的顶棚犹如蒙古包,整齐搭建。远远望去好像是进了蒙古大草原的集贸市场,美中不足的是这里人山人海,比肩叠踵。人声、乐声、呐喊声,声声鼎沸,沙尘弥漫。小孩老人还有陪同的中年人,进了这里人人笑逐颜开。他们醉于杂耍艺人的游说。
暮色降临之时,我路过十里街两旁众多的小商贩的吆喝声,穿梭于人流中,来到了古渡广场。公路上的交警,岸上网状护栏里的公安,河面上的海事处的值班人员,为这重要的五日飘放河灯的安全恪尽职守。将近八点,两只小船载着3000多只河灯与工作人员驶向黄河上游急流处。在飘放第一只河灯的时候有鼓乐声和着星星火花开始祈福。一盏、两盏、三盏,一朵朵莲花灯顺着水流飘去,一闪闪忽明忽暗的河灯向着人们的心中飘去。那是怀念的灯火,那是祈祷的温馨。随着灯的飘放,河对岸的烟火冲天。霎时,河面上五彩斑斓,与一排飘放的河灯交相辉映构成这一传统的祭祀在新世纪下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