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 / 二楼南书房
不灭的理想 不关灯的书房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美国摄影师贾斯汀·瓜里格利亚作品《行星上海》:穿睡衣上街,是一部分上海人的时尚。
最土的可能是最潮的,最潮的可能是最土的。能把土味看通透,才可能是最文艺的。
土味已然无处不在,有些人还置身事外。
知道土味之王Giao哥吗?知道美食博主华农兄弟和他们的美味竹鼠吗?
知道王境泽“真香”和陆超“真好”的万能句式吗?知道每天想你想到头疼的高飞大师吗?知道横行江湖的土味青年团“三炮”吗?
知道技艺精湛的王刚(不是那个爱砸藏品的演员王刚,这货是个厨师)吗?知道姿态骄傲的爱情女王“嘟嘟妹”吗?
知道狂拽酷炫的寒王吗?看过农村少年尬舞、社会大哥喊麦吗?看过电钻吃玉米、吃大烤肠甚至吃砖头吗?
看过波澜哥、面筋哥的表演,以及他们加入鬼畜全明星后的作品吗?
如果都不知道,你的生活还有什么趣味?
老土是一种状态,土味是一种表达,审土是一种能力。热爱土味不等于老土,不懂审土才是真的土。
尝试读懂土味、与土味同乐,或许可以通过这看似格调不高的亚文化热潮,找到通往高级趣味的曲径。
微博大V“土味挖掘机”凭借转发和调侃土味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
01
什么是土味?
土味是中国乡土意识的延伸,在当代异化成了一种生活趣味的表达、个人气质和文化氛围。理论上,不潮、粗俗、鬼畜、扮丑、歪门邪道、异于常人的东西,都可以纳入土味的大家庭。
2016年,“中华土味”一词在中文互联网开始流行,微博和贴吧出现了各色土味鉴赏家,细细品味自己看到的土味精选作品。早期的jiojio 女士、流氓范老师、英皇大姐、高飞大师开始入侵网民生活。
土是天然质朴的,土味却未必。土味视频里的主角使尽浑身解数,希望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表达“我狂帅酷炫潮”,一是表达“我有我的思想和风格”。可惜观众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上是相反的:前者土到掉渣,后者傻得冒泡。矫饰之下,全是破绽。
流行语“真香”的出处。
能让人笑出声、火上一阵子的土味视频和人物,有如下特点:大都来自东北、西北以及广西;人设胡编乱造,表达极丑极傻,状态躁郁癫狂,剧情推进苍白;有着塑料的演技、过载的情绪、诡异的审美;题材多是爱情失败、兄弟反目和上蹿下跳的个人秀。部分成功的土味形象,有赖于网友的二次创作,比如火遍全网的Giao哥、面筋哥和“真香”“真好”。
抖音、快手和微博上诸如“土味挖掘机”“土味老爹”的平台,都有大量土味视频可供玩味。这些视频,能让人产生成瘾的体验。
首先,土味视频都有荒诞古怪的第一观感,比如足够丑、足够土、足够疯、足够傻。人的感官会先接收到猎奇的视听刺激,负责理性的前额皮质则会慢半拍——于是,还没来得及察觉它的无聊,就被它吸引了。
因为常在视频中发出“giao”的喊声,而被网友称为giao哥。
其次,无论是单人出演的抽风solo,还是多人合作的尬演小剧场,都有很多蹩脚的元素——奇装异服、塑料普通话和杀马特发型,技术含量为零的卖力尬演,让人笑到脸酸的剧情和金句——种种元素堆叠起来的不和谐感,反而增强了人们“审土”的好奇心和双商的优越感,因为间歇性变量奖励(intermittent variable rewards)的心理机制,人们会抱着“下一个视频可能更蠢、更奇葩”的期待,于是刷了又刷,停不下来。
简言之,能让人一边占据智商高地、笑骂“这也太傻×了吧”,一边又津津有味看下去的,都是成功的土味视频。
02
土味的社会根源
当下主流审美由城市主导。培养真正的文艺品位和时尚感,眼界、财力与历练都少不了。只是文艺一词近年被贬损得不轻:真文艺难得一见,伪文艺到处行骗。许多人都吃过文艺的亏:满口风花雪月,满脑矫情纠结,一脸浪漫兼纯情,实则走肾不走心。
文艺逐渐从健康而有益的生活方式,变成虚伪做作的代名词。
人们发现,与其虚无缥缈地伤春悲秋,不如放肆地“哈哈哈哈笑死老子了”来得痛快真实。本来就是个俗人,哪来那么多幺蛾子。于是真文艺登上神坛,伪文艺逐渐退散,反小清新的泥石流、农村反攻城市的亚文化浪潮奔涌而来。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一种粗糙、俗气但生命力顽强的审美趋势应运而生。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人,骨子里有泥土味;社会转型期的村镇青年,高高兴兴地把这种泥土味带到所有人面前。
随着互联网整治,那种叫做社会摇的舞蹈也逐渐被遗忘了。
乡村长期处在边缘状态,一直被都市人遗忘。县城、乡镇和城市边缘青年长期被封闭在底层空间,三观和眼界受限,审美和素质堪忧。蓬勃的网购解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但他们精神上亟需一个空间,除了装载无聊生活里的娱乐,还能完成身份认同与靠近主流的想象。
于是,村镇青年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穷尽想象,肆意表演。早期吃异物、跳河、鞭炮炸自己的举动层出不穷,经过整治之后,土味有所收敛。他们穿上自认为帅气的西装或者九分裤、豆豆鞋,把头发搞成发廊里的大人模样,甩起细长的胳膊和空荡荡的头颅,似乎想摇出属于自己的价值,以及一条通往都市繁华的路。
土味青年决意与传统的农耕社会审美决裂,一心靠近想象中的大城市范儿。他们在文化心理和地缘上都极力对抗旧的文化传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挤进主流视野,又因为用力过猛而显得滑稽。
于是,在土味视频里,到处都是染色锅盖头、欧式双眼皮、浑身凑名牌、强行充姿态,极力营造着土味青年想象中的“时尚平行宇宙”:一个档口就是一座城池,一片街区就是半壁江山,一群少年就是本地一霸,一段抽搐就是痛苦情伤。就问你:“我帅不帅,拽不拽?”
土味青年的灾难审美的背后,是大众审美观长期缺失的结果:放眼望去,到处都充斥着丑陋单调的街道招牌,廉价肮脏的儿童电动摇车,审丑审怪的文艺创作,颜色过度饱和而剧情过度贫瘠的剧集,乏味可笑的logo、横幅、灯箱和户外广告,土味服饰、土味包装、脑残页游、山炮家居装潢等也比比皆是。
当然,主流审美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今天回看当年的《超级女声》。
层级越低,渴望靠近主流的心情就越迫切,但最大的问题是:怎么靠近主流呢?
因为所居住的小城和小村所限,他们想象的世界也很单一:感情只有为爱撕来撕去、为爱流泪、为爱癫狂、为爱花钱、为爱拒绝花钱;社会只有你惹我我打你、你不惹我我想办法也要打你。对扭曲情感的执着、对江湖拳头的迷恋,成为他们梦想中的巅峰体验。
土味文化也有健康的分支,比如内心强大、不在意别人眼光、执着于自己的审美主张和人生态度。《创造101》本以打造潮流美少女团队为目标,却因为王菊的出现,被戏称为“土创”。王菊黝黑微胖的形象,配合她耿直敢言的个性,在一众娇俏得有些做作的少女中成为一股清流。于是,土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潮流先锋,抵抗着年轻人不认可的潮流,比如鲜肉、流量和娘炮——尽管这种抵抗是消极的。
放在五年前,王菊在选秀中无论如何不会脱颖而出。/ 流传最广的一张王菊表情包。
03
“反文艺”的土味百态
对土味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你在土味的人、视频和语句里能找到多少笑点、萌点。
比如让人翻白眼的土味行为:公共场合外放播抖音、宫斗剧或言情剧,肆无忌惮地宣扬“我的品位很糟糕,快来看我”。请一群非洲小孩用中文进行土味应援,也很奇葩。
2013年,贵阳,一个爆炸头惹人侧目。/ 视觉中国
比如土味音乐:这方面的上古大神数不胜数,有刀郎、庞龙、汤潮、誓言、杨臣刚等。
在土味音乐审美中,狼可以爱上羊,老鼠只爱大米,坐上二路汽车闻有毒的香水,在那一夜接受冲动的惩罚,偶尔变成狼人模样苦苦求个佛,偶尔跟满大街的兄弟讲情、讲义、讲道理,真爱和老铁,我不离不弃——简直是一场大型东北/西北社会人文生态秀。
近年来,高进、大壮、校长等人接过前辈衣钵,继续一路向土。这些音乐土而俗,但琅琅上口、明快直爽;傻,但傻得可爱。
再如土味情话与金句,这些话术粗俗但有力,腻歪而直白:
如“中华男儿千千万/谁怂谁是王×蛋”的豪言壮语;“谁说我的语言太乱,我字字句句都在劝人向善”的济世情怀;Giao哥“谋爱之前先谋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来自网友的二次创作);
“我天生一副傲骨/别在我面前摆谱/喷我你得想清楚/你拿什么和我赌”“我能把你捧上众人之巅,也能让你坠入万丈深渊”“你若折我姐妹翅膀/我定废你整个天堂”的江湖豪情;
“软中华硬玉溪,头发越短越牛逼”“先穿袜子再穿鞋,先当孙子再当爷”式的强辞歪理;“你的酒窝没有酒,我却醉得像条狗”“现在是几点?现在是我们幸福的起点”“你是不是藏着打火机?为什么我的心被点燃了”的土味情话;
“我陪你闹,你就得笑,我给你脸,你就得要”式的大哥爱情;“九十九步都是爱,最后一步是尊严,既然我感动不了你,我就放过我自己”“变心的爱人就像狗,谁有兴趣谁牵走”式的潇洒决绝;“展翅飞翔做气质流氓,不慌不忙咱来日方长”的终极幻想,等等。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几经转折的剧情,土味青年每说出一句话,表情里都有哲人王和智慧帝的光芒。他们还热衷于用一副看破红尘的架势教导芸芸众生。
就连名人都学会了一些土味金句,比如吴京的江湖哲学:“你帮我,我帮你;你不帮我,我还帮你。帮了你,你还毁我,那我就弄你。”
2017年9月10日,郑州,临着金水河有条小路成了“尬舞”胜地。/ 视觉中国
最后用一段Giao哥的《土味之王》结束:“怎么说呢,有很多人说我小阿Giao/是一只非常low的小人儿/没关系,我感觉只要活出自己/你就是最帅气的那只人呀……一giu我力Giao/土味之王来报到!”
这段词反映了典型的土味青年心理:low没关系,只要活出自己;莫名自信,因为我满口金句、身份不凡。
每个在村里坐井观天的青年,心里都有一群又高又远帅气南飞的大雁。而围坐在井边的我们,大可以轻松一些。
本文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享有传媒界"话题策源地"的美誉。关注新周刊公众号(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锐的话题和生活方式。
往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