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有很多,但郝蕾只有一个

女演员有很多,但郝蕾只有一个

摇滚客 内地女星 2019-11-27 20:58:10 468

今年最后一两个月,似乎很不太平。


冬天到了,带来了很多让人悲伤的消息。


有人自杀,有人去世,还有人遭遇车祸、家暴、劝退…


不是天灾,都是人祸。


好丧。期待2019年赶快过去。


在这些关乎生命的大事中,我注意到了一件小事和一个人。


她让我看到面对糟糕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浮城谜事》郝蕾剧照


前几日,郝蕾在她的工作室微博上发飙,控诉狗仔队打扰自己孩子的正常生活。


她这条微博说了很多,前面在各种质问,后面愧疚地表示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孩子。


郝蕾是真的绝望了。


一个理智的人但凡有点正儿八经的解决办法,一定不会通过发微博这种方式寻求舆论的声援。


此微博还特别提到了一点。


她说演员只是她的工作,为了养家,她不得不干。如果还有其他赚钱办法,她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肮脏的圈套。


@郝蕾山水回声工作室 微博截图


这一看就是她的气话。


果然,“肮脏的圈套”这几个字又引起了某些网友的不适。


有人说:“你嫌圈子脏还拍三点全裸的戏?”


“口口声声为了孩子,孩子以后看到这样的戏会怎么想?”



还有网友把她之前的言论放出来,说她假清高,一边鄙视没有演技的小鲜肉,一边还在各种小鲜肉的主角剧里当配角。


郝蕾,一个曾要把自己名字写进表演教科书的女演员,坚信自己为演戏而生,可当下却抱怨演员只是她养家糊口的工作。


这是无奈,是愤怒,是倔强,是一种歇斯底里、鱼死网破式的反抗。


面对这一切,她的态度是:世界越肮脏,越要把骄傲写在脸上。



1



2012年4月1号,郝蕾在博客公开恋情。她对男友说,你nb点行吗?配合我一下,让所有人看看什么叫做一生一世的爱情!


这不是高调的情话,而是一句倔强的宣言。


暗含着某种火药味。


郝蕾似乎在反抗,在控诉舆论对她的不公。


她少年成名,不仅演技好、形象好、头脑好,还很会唱歌,敢演敢拼,视这份职业为生命。所有女演员该有的优点,她几乎都占了。


当年圈内人看她,心里都会想这么一句话:“这样的年轻人,将来得红成什么样啊!”


《恋爱的犀牛》剧照


可从2004年郝蕾和邓超分手开始,一切都变了。


她被各种人利用、炒作。铺天盖地的八卦新闻,向她涌来。


从此以后,媒体关注的重点永远是她的感情生活而不是新戏,即使她的表演从未让影迷失望。


2009年,她和李光洁再次重蹈覆辙,离婚之时,又是混淆视听的各种八卦消息。


作为演员,她不可能把娱乐圈这些“肮脏的圈套”一一诉诸大众。


但2012年4月1号这天,她终于站出来,用一种骄傲的方式回应这一切:


她很幸福,而且还要和当下这个男人幸福一生一世。


可她忘了,那一天是愚人节。


又一个7年过去。


现在,41岁的郝蕾被迫在微博公开第二次离婚,成了一个笑话。


一个感情上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可那又怎么样呢?


这不是她的错。


有些人活得真实,眼里容不下沙子。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2



郝蕾在采访中说,一个好的演员在演戏时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掏空,把灵魂掏空,然后让角色住进来。


她所演的角色,很多都和她本人有某种紧密的关联。


掏空的只是经历、身份、名声,留下来的那才叫郝蕾。


好导演在选角时眼光毒辣,一眼就能认定她是哪个她。


比如娄烨。


2003年,他开始筹拍《颐和园》这部大胆的戏。


剧本早就写好了,2001年还在韩国釜山电影节拿到了青年导演计划剧本奖。


郝蕾刚拿到这个故事时,虽然很心动,但顾及到男友邓超的感受,果断拒绝了。


那时候她认为一部戏不重要,推掉就推掉了,以后还有机会。


但娄烨不死心,他从400名候选人中认定了郝蕾,不仅让她抽时间去试妆,还硬是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等了她两个月,直到郝蕾把其他戏拍完。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缘分。


也就是这样两个月,郝蕾和邓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问题,已经到了分手边缘。


于是她答应娄烨,出演余虹一角。



对于一名伟大的演员,被永远记住的方式就是找到一次机会,将自己狠狠钉在历史进程中的某一特殊时刻。


那一刻,前人看不到,后人回不去。大家只能仰望。时间越长,越模糊、越坚定,越神秘、越无法超越。


《颐和园》之于郝蕾就是这样。



而对于演员自己,不管那一刻被神化成什么样,她始终是一个人,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衰老,充满矛盾,复杂难辨的人。


郝蕾被原生家庭、天赋秉性、职业选择塑造,又在社会环境、亲密关系、事业发展的各种挫折中修正自己。


不断被打败,又不断站起来,昂起头,迎接下一次更壮烈的失败。


《颐和园》中的余虹,爱几乎是她的一切。她迫切想要得到,想要得到更多,想要得到永远。


这种心理让她在恋人双方的心理博弈中处境卑微。


但同时,由于这一份至真至纯的爱的存在,她内心骄傲且强大,绝不甘心成为一个情感的乞丐。


爱就是爱。


是盔甲,是骄傲,是软肋,是自卑。


守住它。


哪怕分手,哪怕痛苦,哪怕循环,哪怕牺牲。



牺牲的不只是《颐和园》里的余虹。


现实中的郝蕾因为这部剧遭受了太多非议,甚至歧视。


面对这些流言,她不屑地说:“如果你觉得它是一个三级片,那太不过瘾了,你还不如去看苍井空。”




3



郝蕾和余虹都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不同的是,余虹这个虚拟角色,悲观得更彻底。而郝蕾,作为真实的一个人,却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乐观是形式,拿来视人,悲观是意义,留给自己


所以来自东北的她,平时大大咧咧,坦坦荡荡,像个男孩,想说什么说什么,朋友都叫她郝二蕾;


而面对情感,她则异常敏感,很容易沉溺于自我世界。


在演戏方面,这是天赋;在生活方面,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同时她又是典型的理性派,不认同“不疯魔不成佛”是对演技的至高评价。


她在戏中的快乐、悲伤、疯癫等情绪,都是基于剧本需求的合理表达。


所以我们能看到任何采访,她都应付自如,回答坚定,逻辑清晰。


她的措辞习惯性地绝对化,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惧。


比如主持人问起她有没有什么隐私或者往事,是羞于谈起的。


郝蕾说:“没有一个事儿,是我羞于让别人知道的,都可以站出来说。”



她又补充到,有时候不是自己不愿意说,而是别人不敢听。因为大家都害怕真实。


主持人问:“你的真实吓到过别人?”


郝蕾笑着说:“对,我是吓到非常多人。”



之后郝蕾还说了一个小寓言:


“真实和谎言一起洗澡,谎言披着真实的外衣出去了,真实站起来走不出去了。”


确实就是这样的。


她在采访中从来都是毫不避讳,真实地表达自己。


郝蕾曾大大方方地说,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表演教科书里,相信自己的精神会被遗留下来。


这样的话,别说演员,放眼整个文艺圈,也没有几人敢公开说出来。



大部分人只是在混口饭吃,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少部分人即使有这个想法,也不敢公开说出来。他们怕被同行,被网友抓到把柄,只能保持沉默;


还有一些人则更鸡贼,把野心藏起来,用弱者,或者无所谓的、嘻嘻哈哈的姿态示人。


可郝蕾却绝做不到像他们一样“放聪明一点”。


她说她不愿意拿柔软示人,不代表没有柔弱,如果她想这么做,分分钟信手拈来。


因为在她心里,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她想要得到大众的认可,但一定不是用这种博同情的方式。


她只想通过演戏。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戏比天大!



不仅在演戏上,就连唱歌,她都相当“狂妄”。


左小祖咒曾问她:听说你是演员里唱歌最好的,你从来不吊别人?


郝蕾笑着回答:是,我谁都不吊。(不知道她会唱歌的朋友,可以听听文章开头那首《氧气》)


《月亮与六便士》里有这样一句话:


“在过去的那些日子,我们都羞于表达,因为怕人嘲笑,所以尽量约束自己,不让人觉得骄傲自大。


100年前的英国,那些创作者们面临的困境和当下一样。大家都知道曲意逢迎不对,但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前途名声,不得不在月光下低头,弯腰捡起六便士。


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敢表达出内心的骄傲以及对平庸的蔑视,追寻头顶的月亮。


而世俗一定会反过来蔑视他们,把这些纯粹的人当成是傻瓜,当成疯子,当成神经病。


就像话剧《柔软》里郝蕾那句著名台词:


“她们视我为异类,只是因为我不屑于掩饰我的轻蔑。”




4



郝蕾让很多人不爽。


她批判那些没演技的演员,总是一针见血。


网上经常用“演技炸裂”形容那些哭得死去活来的演员。她却说炸裂式演技非常可笑,这种所谓的爆发力,是戏剧学院大二的学生就能做到的。而现在的成熟演员,居然要拿这个出来炫耀。


对于活在人设里的偶像,郝蕾说他们是明星,他们不是演员。他们在生活里和舞台上扮演的都是他这个名字。


“都不敢生活,还敢艺术吗?”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她为什么不畏人言。


郝蕾表示她不是阮玲玉,她是郝蕾。在那个旧时代,吐沫星子能淹死人,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会。我们不用太过恐惧。


但主持人立刻反驳:“我不觉得是那个时代,我觉得那个时代一直都在。”


他意思是现在的网络暴力可一点都不比当时弱。


郝蕾轻轻笑了笑。


她是乐观的。


她是自信的。


她也是勇敢的。



郝蕾是典型的天蝎座,用她的话说,是天蝎中的战斗蝎。


她从2008年开始就脱离演艺公司,自己创立了工作室,因为她不想只当一个签约演员。她要组团队,为以后做幕后或者当导演积累资源。


脱离大公司意味着要错过更多的角色、更多的收入,甚至更多奖项。


年少成名,从一开始就演女主角的郝蕾,现在沦为了“黄金配角”。


但即使这样,她还是很严格地在挑戏,很较真地在片场指出各种问题。


即使这些问题会让大部分工作人员觉得她太较真,甚至太装X。


她心里明白,对于很多人来说,拍戏只是一碗饭,而不是一个理想。


“但有些事你不说,可能会隐藏很多年,如果变成一个冲突,就有改变的机会。”


郝蕾近照


女演员有很多,郝蕾只有一个。


骄傲地活着,意味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它既是一种表态,也是一种牺牲。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个时代,不需要我们流血,只需要我们说真的话,做对的事。


而现实呢?


以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现在是:不管能力多大,都假装弱者,只要自己过好就万事大吉。


想想当下有多少名利双收的人,是如此处事的?


像郝蕾这样敢于骄傲的人凤毛麟角,大家都把自己安全地藏起来,任凭世界慢慢地变坏,满不在乎,嘻嘻哈哈。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5



最后再讲一个小故事。


郝蕾虽然演过无数深入人心的角色,但表演类的奖项似乎和她绝缘。


2010年11月20日,她获得了这辈子唯一一个重量级奖项——金马奖最佳女配。


然而那一天她正在出演孟京辉的话剧《柔软》,并没能去现场领奖。


其实刚入围时,导演就提出调整演出时间,避开颁奖礼这一天。


但郝蕾拒绝了。


她说她绝对不能扔下观众。演员最重要的工作是表演,不是领奖。


11月20日这场表演谢幕时,孟京辉找来一块红毯,从舞台最左侧,亲自弯着腰,一点一点地铺到舞台中央,铺到郝蕾脚下。


然后,他非常正式地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并带着郝蕾,当着1000多名观众的面,非常骄傲地走完这条红毯。


在场所有观众起立鼓掌,很多人都哭了。


无论世界多坏,只要我们坚持,总有一些闪亮的瞬间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它会让我们明白:


生命的意义不是活着,而是有意义地活着。


《浮城谜事》郝蕾剧照


参考文献:


1、《宋方金采访郝蕾》-“四味毒叔”公众号

2、《非常道专访郝蕾》-凤凰卫视

3、《专访郝蕾:表演靠实力,拿奖靠运气》-搜狐视频

4、《易见专访郝蕾》-凤凰娱乐

5、《郝蕾:我不耻笑自己的选择》-南方人物周刊

6、郝蕾的新浪博客-郝蕾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天才小海盗 | 策划
天才小海盗 | 撰文
小糖人 | 排版
 喜欢这篇文章的,点击下方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